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心态决定作文效果。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心理现象分析与研究,加强对其行为趋向的引导,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反馈,以促进其作文能力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作文;心态;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没有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又很少有操作性强、可资借鉴的模式,教与学操作起来都存在一定困难。中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社会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层次等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的作文心态呈现出复杂性、一致性和多变性。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心理、思维、品质、能力等基础上的,而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又是决定其思维、品质、能力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各种心理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加强对其行为趋向的引导,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反馈,以促进其思维、品质、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作文心态面面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深入、广泛、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作文心态。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心态规律,才能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经过对我校及附近几所中学300多名中学生就写作兴趣、命题方式、批改评讲、训练频度、素材积累、技巧指导、范文研读等16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作文心态可谓千人千面,但又不乏一致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畏难偏科,受挫从众,无奈放弃。
有时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不懈努力,成绩进步却不像数理化那样明显,因而兴趣大减,偏科思想严重,作文未入门,难免困难重重,视作文为畏途;作文长期在“低保线”上下徘徊,深感提高乏力,甚至自认缺少“文学细胞”,更不愿下苦功夫走出困境;既缺乏信心与能力,又不愿卖力,只好随大流,不求写得好,只求过得去,进取意识不强。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每况愈下,终于放弃。
2、急于求成,自以为是,眼高手低。
误以为作文写得多,提高就快,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应付考试,草率成篇,不愿深思熟虑,不屑反复修改,稍有进步,便劲头十足,巴不得“一口吃个胖子”,只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写过几篇后收效不大,便憋不住气了,浅尝辄止;总以为自己作文写得不错,是老师对自己有偏见,因人废文,对别人看法不为然,固步自封,拒他人帮助于千里之外;主观上想把作文写好,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却不能从点点滴滴扎实做起,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对别人的文章看不起,喜欢吹毛求疵,自己写起来却力不从心。
3、全凭兴趣,猎奇好强,一味求新。
作文憑兴趣,喜欢某一类文章,总是希望老师布置这类文章,对别类文体不愿写,老师的命题作文,自己感兴趣的就写,不感兴趣的就不写或草草了事;对自己觉得新奇的文章,总想试一试,对教师讲的表现手法,觉得新奇的,总想在作文中用一用,不愿割爱舍弃,常常事与愿违,效果不好;每次作文总要别具一格,不落俗套,企望能出奇制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一味求新求奇,偶有成功,但更多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兴趣盎然,力求写好,勤于总结。
对作文兴味浓,特别是受到好评时内心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己也常三言两语、一段两段地写,不觉厌烦,即或偶尔受挫,也不灰心,兴味不减;只要作文课便全力以赴,只要提笔作文便全神贯注,力求写好每一篇作文,从不敷衍塞责。如果写得不满意立刻挤时间重写,甚至一文几稿,往往还能虚心向师友请教,不断吸取他人之长;由于视野开阔,反应灵活,态度认真,勤奋刻苦,注重积累,勤于练习,不断反思总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作文越写越漂亮。
二、针对实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对于上述种种心态,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调控呢?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了解学生心态,捕捉教育时机。
学生心理不平衡渴望得到解决,这时就是教育的良机,如能及时引导,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进而在较高层次上求得心理平衡,就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如通过谈心,让学生说出写作文的苦恼,征求作文教学意见,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传授方法,鼓励上进等。
2、激发内在需求,培养心理品质。
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榜样示范、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引导。教师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优点克服缺点,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罚的方法有效得多。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有耐心,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3、重视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针对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与成因,教师应用坦诚交流和心灵感化的方法,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使师生相互信赖、诚心以待。特别是对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理解和帮助,培养其自信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4、开展咨询活动,传授写作经验。
教师从宏观的态度,用微观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探索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促进作文教学整体效率提高,如举办咨询台,开展作文讲座,倾听不同层次的意见,让师生走上心理交流的大舞台。
5、优化作文条件,丰富情感体验。
平时的作文训练应提供尽可能大的开放性、人文性和可选择性,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使作文成为学生回味自我体验、情感自然流露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辩论会、诗歌朗诵会、野外郊游、社会调查、参观科技(书画)展览、模拟主持节目(竞聘岗位)、名人访谈、分角色表演短剧(小品)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感受社会人生,丰富情感体验,必然能使其在各种活动中发掘创作题材,引发写作冲动,抒发真情实感。
总之,作文教学应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确的心理导向,寻求合理的教学思路,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心理品质和思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当前作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为学生思想引入“源头活水”,引导他们写出内容鲜活、形式灵活、思维活跃、语言活泼的好文章来。
[关键词] 作文;心态;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没有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又很少有操作性强、可资借鉴的模式,教与学操作起来都存在一定困难。中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社会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层次等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的作文心态呈现出复杂性、一致性和多变性。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心理、思维、品质、能力等基础上的,而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又是决定其思维、品质、能力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各种心理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加强对其行为趋向的引导,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反馈,以促进其思维、品质、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作文心态面面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深入、广泛、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作文心态。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心态规律,才能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经过对我校及附近几所中学300多名中学生就写作兴趣、命题方式、批改评讲、训练频度、素材积累、技巧指导、范文研读等16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作文心态可谓千人千面,但又不乏一致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畏难偏科,受挫从众,无奈放弃。
有时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不懈努力,成绩进步却不像数理化那样明显,因而兴趣大减,偏科思想严重,作文未入门,难免困难重重,视作文为畏途;作文长期在“低保线”上下徘徊,深感提高乏力,甚至自认缺少“文学细胞”,更不愿下苦功夫走出困境;既缺乏信心与能力,又不愿卖力,只好随大流,不求写得好,只求过得去,进取意识不强。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每况愈下,终于放弃。
2、急于求成,自以为是,眼高手低。
误以为作文写得多,提高就快,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应付考试,草率成篇,不愿深思熟虑,不屑反复修改,稍有进步,便劲头十足,巴不得“一口吃个胖子”,只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写过几篇后收效不大,便憋不住气了,浅尝辄止;总以为自己作文写得不错,是老师对自己有偏见,因人废文,对别人看法不为然,固步自封,拒他人帮助于千里之外;主观上想把作文写好,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却不能从点点滴滴扎实做起,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对别人的文章看不起,喜欢吹毛求疵,自己写起来却力不从心。
3、全凭兴趣,猎奇好强,一味求新。
作文憑兴趣,喜欢某一类文章,总是希望老师布置这类文章,对别类文体不愿写,老师的命题作文,自己感兴趣的就写,不感兴趣的就不写或草草了事;对自己觉得新奇的文章,总想试一试,对教师讲的表现手法,觉得新奇的,总想在作文中用一用,不愿割爱舍弃,常常事与愿违,效果不好;每次作文总要别具一格,不落俗套,企望能出奇制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一味求新求奇,偶有成功,但更多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兴趣盎然,力求写好,勤于总结。
对作文兴味浓,特别是受到好评时内心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己也常三言两语、一段两段地写,不觉厌烦,即或偶尔受挫,也不灰心,兴味不减;只要作文课便全力以赴,只要提笔作文便全神贯注,力求写好每一篇作文,从不敷衍塞责。如果写得不满意立刻挤时间重写,甚至一文几稿,往往还能虚心向师友请教,不断吸取他人之长;由于视野开阔,反应灵活,态度认真,勤奋刻苦,注重积累,勤于练习,不断反思总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作文越写越漂亮。
二、针对实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对于上述种种心态,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调控呢?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了解学生心态,捕捉教育时机。
学生心理不平衡渴望得到解决,这时就是教育的良机,如能及时引导,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进而在较高层次上求得心理平衡,就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如通过谈心,让学生说出写作文的苦恼,征求作文教学意见,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传授方法,鼓励上进等。
2、激发内在需求,培养心理品质。
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榜样示范、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引导。教师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优点克服缺点,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罚的方法有效得多。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有耐心,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3、重视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针对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与成因,教师应用坦诚交流和心灵感化的方法,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使师生相互信赖、诚心以待。特别是对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理解和帮助,培养其自信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4、开展咨询活动,传授写作经验。
教师从宏观的态度,用微观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探索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促进作文教学整体效率提高,如举办咨询台,开展作文讲座,倾听不同层次的意见,让师生走上心理交流的大舞台。
5、优化作文条件,丰富情感体验。
平时的作文训练应提供尽可能大的开放性、人文性和可选择性,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使作文成为学生回味自我体验、情感自然流露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辩论会、诗歌朗诵会、野外郊游、社会调查、参观科技(书画)展览、模拟主持节目(竞聘岗位)、名人访谈、分角色表演短剧(小品)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感受社会人生,丰富情感体验,必然能使其在各种活动中发掘创作题材,引发写作冲动,抒发真情实感。
总之,作文教学应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确的心理导向,寻求合理的教学思路,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心理品质和思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当前作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为学生思想引入“源头活水”,引导他们写出内容鲜活、形式灵活、思维活跃、语言活泼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