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关键靠后天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幼儿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来创设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发展其创造力。我认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解尊重幼儿,创设益于探索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作用下的活动形式,除了物质环境,还应包括心理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评判大多来自于他人,其中成人的态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在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对于幼儿的探索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努力营造让幼儿出现各种想法、做法的氛围中,教师首先是要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在活动中为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把幼儿看作是与我们成人一样的充满着想法甚至超过我们的人,我们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即教师与幼儿相互带来灵感、思路,我们的目光不只是停留在能力强的幼儿身上,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想法、做法我们力求一视同仁,给与支持和肯定,从而给幼儿以信心,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当幼儿出现各自独特的想法、做法时,不论正确与否我们都以尊重的态度来看待,针对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现象发动大家共同讨论,在心理上完全自由的氛围中,久而久之才会使幼儿产生种种想法、做法。例如:在做美工渲染手帕的活动中,有个孩子一直做不好,于是我就让他说出自己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有的说:“颜料浸得太多纸会烂”,有的说:“颜料也不能沾得太少,否则纸上的颜色会很淡”,还有的说:“要先对折然后再蘸颜料,这样染出来的图案才是对称的”……。让个体的探索行为变为群体的热点,以个别的探索行为引发大家共同的探索行为,以此来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对于幼儿的各抒己见并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大部分没有参与过此活动的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正确的答案。同时鼓励幼儿通过其它途径,例如翻阅图书、询问成人、观察日程生活中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使得幼儿从区域活动扩大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以便使幼儿的探索内容更有深度、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所谓创设情景,即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的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就必需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玻璃球、海绵等。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他又从水里取出玻璃球,再一次次放入水中,发现玻璃球沉在水里。当他们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浮起来了,几次反复后,他又开始用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他们正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时老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并不复杂,所发现的这一道理,极为平常,但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孩子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动手操作中强化思维活动,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三、适时角色介入,学会倾听、等待,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新导向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如中班主题认识各种各样的风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羽毛、叶子、各种厚薄不同的纸张、气球、扇子等材料,并提供了记录卡。孩子们很快对彩色羽毛和气球产生了兴趣,他们抛羽毛、吹羽毛,并把羽毛放在同伴的身上嬉闹着。一个孩子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放到伙伴的脸上放气,把伙伴的脸吹得痒痒的。这时,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幼儿的对话,教师了解了幼儿活动的兴趣点,把握了幼儿活动中的矛质,并从幼儿现有矛盾入手,提出问题:“咦,羽毛怎么飞起来了?你的头发怎么飘起来了?……”推动幼儿活动向预定目标进展。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和探索的活动使幼儿的思想火花碰撞并得到升华,教师适当的介入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地催化了他们对经验的掌握,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活动评价,提升幼儿活动经验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组织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如:在主题《各种各样的纸》中,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幼儿了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都能使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体验成功,提升经验。如: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通过自我介绍,将制作的方法、过程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未来需要儿童去创造,儿童需要我们成人去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在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过程中找准位置、扮演好角色,牢牢把握住“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一宗旨,丰富幼儿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幼儿的真情实感,让孩子们在自主、快乐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8
一、理解尊重幼儿,创设益于探索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作用下的活动形式,除了物质环境,还应包括心理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评判大多来自于他人,其中成人的态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在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对于幼儿的探索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努力营造让幼儿出现各种想法、做法的氛围中,教师首先是要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在活动中为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把幼儿看作是与我们成人一样的充满着想法甚至超过我们的人,我们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即教师与幼儿相互带来灵感、思路,我们的目光不只是停留在能力强的幼儿身上,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想法、做法我们力求一视同仁,给与支持和肯定,从而给幼儿以信心,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当幼儿出现各自独特的想法、做法时,不论正确与否我们都以尊重的态度来看待,针对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现象发动大家共同讨论,在心理上完全自由的氛围中,久而久之才会使幼儿产生种种想法、做法。例如:在做美工渲染手帕的活动中,有个孩子一直做不好,于是我就让他说出自己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有的说:“颜料浸得太多纸会烂”,有的说:“颜料也不能沾得太少,否则纸上的颜色会很淡”,还有的说:“要先对折然后再蘸颜料,这样染出来的图案才是对称的”……。让个体的探索行为变为群体的热点,以个别的探索行为引发大家共同的探索行为,以此来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对于幼儿的各抒己见并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大部分没有参与过此活动的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正确的答案。同时鼓励幼儿通过其它途径,例如翻阅图书、询问成人、观察日程生活中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使得幼儿从区域活动扩大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以便使幼儿的探索内容更有深度、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所谓创设情景,即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的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就必需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玻璃球、海绵等。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他又从水里取出玻璃球,再一次次放入水中,发现玻璃球沉在水里。当他们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浮起来了,几次反复后,他又开始用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他们正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时老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并不复杂,所发现的这一道理,极为平常,但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孩子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动手操作中强化思维活动,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三、适时角色介入,学会倾听、等待,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新导向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如中班主题认识各种各样的风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羽毛、叶子、各种厚薄不同的纸张、气球、扇子等材料,并提供了记录卡。孩子们很快对彩色羽毛和气球产生了兴趣,他们抛羽毛、吹羽毛,并把羽毛放在同伴的身上嬉闹着。一个孩子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放到伙伴的脸上放气,把伙伴的脸吹得痒痒的。这时,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幼儿的对话,教师了解了幼儿活动的兴趣点,把握了幼儿活动中的矛质,并从幼儿现有矛盾入手,提出问题:“咦,羽毛怎么飞起来了?你的头发怎么飘起来了?……”推动幼儿活动向预定目标进展。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和探索的活动使幼儿的思想火花碰撞并得到升华,教师适当的介入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地催化了他们对经验的掌握,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活动评价,提升幼儿活动经验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组织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如:在主题《各种各样的纸》中,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幼儿了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都能使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体验成功,提升经验。如: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通过自我介绍,将制作的方法、过程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未来需要儿童去创造,儿童需要我们成人去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在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过程中找准位置、扮演好角色,牢牢把握住“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一宗旨,丰富幼儿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幼儿的真情实感,让孩子们在自主、快乐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