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旦某种元素缺乏或过剩,就会通过植株外部形态表现出相应症状。近几年,赴外省市种植的浙江瓜农不谙当地土壤条件,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施肥方法,从而发生了西瓜营养失调症。由于一些营养失调症状相类似或与病害类似,瓜农有时难以区分,不能及时补救,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笔者现根据试验研究情况。将西瓜较为常见的几种营养失调症状及补救措施介绍总结出来,供生产者参考。
1 氦失调
1.1 症状识别
植株缺氮时,表现植株瘦弱。生长速度缓慢,分枝减少。蔓茎短小,叶片小而薄,叶色淡或变黄。其症状由基部老叶向上发展,后期明显早衰。而氮素过剩时,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为蔓叶生长过旺,叶大而厚,叶色深绿,蔓粗,先端向上翘,坐果困难,空株率增加,即使能坐果,也是瓜小,迟熟,含糖量低,产量低,品质差。
1.2 发生原因
植株缺氮主要是因为土壤缺氮或根系吸收氮素发生障碍;氮素过多,是因土壤肥沃或偏施、重施氮肥及根系吸肥力旺盛所致。用葫芦、南瓜作砧木的植株,由于其根系吸肥力强,在重施或偏施氮肥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氮素过剩症。
1.3 补救措施
注意基肥和追肥中氮、磷、钾的比例,避免植株缺氮。对已发生缺氮的瓜田,要立即追施速效性氮肥。前期控制氮肥使用,合理追肥,早施膨果肥。对已出现氮过剩症的瓜田,可促进坐果,适当整枝、打顶,并追施钾肥。
2 缺磷症
2.1 症状识别
缺磷植株矮小,叶片少且小,生长滞缓,出叶慢;叶色暗绿无光泽,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花芽分化;开花迟,结果不良,成熟慢,易落花和化瓜,果肉中往往出现黄色纤维和硬块,果实含糖量低,种子欠饱满。
2.2 发生原因
土壤中缺少磷素,或植株吸收磷素受抑制所致。在酸性土壤,磷易被土壤中的铁、铝离子固定:在微碱性土壤中,易被钙离子固定,有效浓度低。因此常易缺磷。低温条件下,会影响根系对有效磷的吸收。
2.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酸性土施石灰。碱性土施硫黄,使土质趋向中性。减少磷的固定量,提高磷肥施用效果。合理施用磷肥,酸性土宜施钙镁磷肥,中性或偏碱性土宜施过磷酸钙。施用磷肥宜早不宜迟,在苗床或移栽时施用,一般667m2基肥施过磷酸钙25kg左右,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4%~0.5%过磷酸钙浸出液。
3 缺钾症
3.1 症状识别
植株生长缓慢,茎蔓细弱,叶面皱曲,下部节位叶片边缘、叶尖黄化,并伴生褐斑,继而发展扩大,致使整个叶缘褐变坏死,叶片向内卷曲。在长期阴雨初晴情况下,易发生缺钾症,致使坐果困难,果实发育受阻,果形小,含糖量减少,品质下降。
3.2 发生原因
钾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催化剂。钾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及蛋白质合成,加快光合产物运转,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果实品质。钾也可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强蔓的韧性。钾索还有利于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提高植株对枯萎病等多种病害抗性。西瓜需钾量高,但由于有机肥投入少,土壤中钾素不足(酸性红壤及新开垦地有机质少,有效钾含量低),土壤结构差,不利于根系生长。
3.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发现缺钾症状,及时施用钾肥,一般667m2施硫酸钾5~10kg。多雨地区和沙性土壤,钾肥应分次施用,以减少钾肥流失。果实膨大期。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0.3%~0.5%硫酸钾溶液喷洒叶面,以补充钾素营养。
4 缺钙症
4.1 症状识别
缺钙植株的新生部位如顶芽、根尖等生育停滞、萎缩,不能正常开展;展开的叶也常发生“焦边”,并向外侧卷曲,呈降落伞状,果实顶端出现凹斑、褐腐甚至坏死,形成“脐腐果”。
4.2 发生原因
土壤缺钙,土壤含盐量高,或施用氯化钾等致使土壤盐浓度过高,土壤干旱,供水不足等所致。
4.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和含钙肥料,如过磷酸钙等,用0.2%~0.4%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
5 缺镁症
5.1 症状识别
叶片主脉附近及叶脉间出现黄化,随后逐渐扩大,叶脉间的叶肉均褪色而呈淡黄色,但叶脉仍呈绿色。黄化多从基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发展。症状严重时,全株呈黄绿色。缺镁症易与缺钾、缺钙症状混同,应注意区分。缺钾特征是叶片黄化枯焦,而缺镁症状与缺铁症状相似,但缺铁症是发生在上部新叶,而缺镁症则发生在中下部叶片。
5.2 发生原因
镁在土壤中淋溶性很强,如土壤供镁不足,则易发生缺镁症。多雨地区砂性土壤更易发生缺镁症。过量施用钾盐、铵态氮后,钾、铵离子将破坏养分平衡,抑制西瓜对镁的吸收。镁是叶绿素组成成分。镁离子是很多酶的活化剂,可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它还与糖的代谢、氮的代谢、磷酸化作用、呼吸作用等有密切关系。西瓜缺镁时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因而容易诱发叶枯病等多种叶部病害。
5.3 补救措施
因土壤含镁量不足引起的缺镁症,应增施镁肥。667m2施硫酸镁2~4kg(以Mg计),酸性土最好施镁石灰50~100kg。由根部吸收障碍引起的缺镁症,及时用0.1%硫酸镁溶液叶面喷施。控制氮、钾肥使用,氮、钾肥最好分次使用,以减轻对镁吸收的影响。
6 缺硼症
6.1 症状识别
植株生长受抑制,节间较短,新叶变小,严重时顶端枯萎,叶片褶皱不平,扭曲,有叶色不匀斑纹,茎叶硬化、变脆易断,花小而少,果实发育不良,易畸形。
6.2 发生原因
轻质沙土或高度分化的红黄壤因淋溶而缺硼:干旱的气候条件、干燥的土壤对硼的固定作用增强,降低了土壤中硼的有效性,因而使西瓜发生缺硼症。
6.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667m2结合施硼砂0.5~1kg控制氮肥使用,以增加对硼的吸收:长期干旱、土壤过于干燥时,应及时灌溉,提高土壤可溶性硼含量,以利于植株吸收;植株表现出缺硼症状时,及时用0.1%~0.2%硼砂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d喷1次,连喷2~4次。
1 氦失调
1.1 症状识别
植株缺氮时,表现植株瘦弱。生长速度缓慢,分枝减少。蔓茎短小,叶片小而薄,叶色淡或变黄。其症状由基部老叶向上发展,后期明显早衰。而氮素过剩时,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为蔓叶生长过旺,叶大而厚,叶色深绿,蔓粗,先端向上翘,坐果困难,空株率增加,即使能坐果,也是瓜小,迟熟,含糖量低,产量低,品质差。
1.2 发生原因
植株缺氮主要是因为土壤缺氮或根系吸收氮素发生障碍;氮素过多,是因土壤肥沃或偏施、重施氮肥及根系吸肥力旺盛所致。用葫芦、南瓜作砧木的植株,由于其根系吸肥力强,在重施或偏施氮肥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氮素过剩症。
1.3 补救措施
注意基肥和追肥中氮、磷、钾的比例,避免植株缺氮。对已发生缺氮的瓜田,要立即追施速效性氮肥。前期控制氮肥使用,合理追肥,早施膨果肥。对已出现氮过剩症的瓜田,可促进坐果,适当整枝、打顶,并追施钾肥。
2 缺磷症
2.1 症状识别
缺磷植株矮小,叶片少且小,生长滞缓,出叶慢;叶色暗绿无光泽,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花芽分化;开花迟,结果不良,成熟慢,易落花和化瓜,果肉中往往出现黄色纤维和硬块,果实含糖量低,种子欠饱满。
2.2 发生原因
土壤中缺少磷素,或植株吸收磷素受抑制所致。在酸性土壤,磷易被土壤中的铁、铝离子固定:在微碱性土壤中,易被钙离子固定,有效浓度低。因此常易缺磷。低温条件下,会影响根系对有效磷的吸收。
2.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酸性土施石灰。碱性土施硫黄,使土质趋向中性。减少磷的固定量,提高磷肥施用效果。合理施用磷肥,酸性土宜施钙镁磷肥,中性或偏碱性土宜施过磷酸钙。施用磷肥宜早不宜迟,在苗床或移栽时施用,一般667m2基肥施过磷酸钙25kg左右,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4%~0.5%过磷酸钙浸出液。
3 缺钾症
3.1 症状识别
植株生长缓慢,茎蔓细弱,叶面皱曲,下部节位叶片边缘、叶尖黄化,并伴生褐斑,继而发展扩大,致使整个叶缘褐变坏死,叶片向内卷曲。在长期阴雨初晴情况下,易发生缺钾症,致使坐果困难,果实发育受阻,果形小,含糖量减少,品质下降。
3.2 发生原因
钾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催化剂。钾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及蛋白质合成,加快光合产物运转,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果实品质。钾也可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强蔓的韧性。钾索还有利于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提高植株对枯萎病等多种病害抗性。西瓜需钾量高,但由于有机肥投入少,土壤中钾素不足(酸性红壤及新开垦地有机质少,有效钾含量低),土壤结构差,不利于根系生长。
3.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发现缺钾症状,及时施用钾肥,一般667m2施硫酸钾5~10kg。多雨地区和沙性土壤,钾肥应分次施用,以减少钾肥流失。果实膨大期。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0.3%~0.5%硫酸钾溶液喷洒叶面,以补充钾素营养。
4 缺钙症
4.1 症状识别
缺钙植株的新生部位如顶芽、根尖等生育停滞、萎缩,不能正常开展;展开的叶也常发生“焦边”,并向外侧卷曲,呈降落伞状,果实顶端出现凹斑、褐腐甚至坏死,形成“脐腐果”。
4.2 发生原因
土壤缺钙,土壤含盐量高,或施用氯化钾等致使土壤盐浓度过高,土壤干旱,供水不足等所致。
4.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和含钙肥料,如过磷酸钙等,用0.2%~0.4%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
5 缺镁症
5.1 症状识别
叶片主脉附近及叶脉间出现黄化,随后逐渐扩大,叶脉间的叶肉均褪色而呈淡黄色,但叶脉仍呈绿色。黄化多从基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发展。症状严重时,全株呈黄绿色。缺镁症易与缺钾、缺钙症状混同,应注意区分。缺钾特征是叶片黄化枯焦,而缺镁症状与缺铁症状相似,但缺铁症是发生在上部新叶,而缺镁症则发生在中下部叶片。
5.2 发生原因
镁在土壤中淋溶性很强,如土壤供镁不足,则易发生缺镁症。多雨地区砂性土壤更易发生缺镁症。过量施用钾盐、铵态氮后,钾、铵离子将破坏养分平衡,抑制西瓜对镁的吸收。镁是叶绿素组成成分。镁离子是很多酶的活化剂,可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它还与糖的代谢、氮的代谢、磷酸化作用、呼吸作用等有密切关系。西瓜缺镁时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因而容易诱发叶枯病等多种叶部病害。
5.3 补救措施
因土壤含镁量不足引起的缺镁症,应增施镁肥。667m2施硫酸镁2~4kg(以Mg计),酸性土最好施镁石灰50~100kg。由根部吸收障碍引起的缺镁症,及时用0.1%硫酸镁溶液叶面喷施。控制氮、钾肥使用,氮、钾肥最好分次使用,以减轻对镁吸收的影响。
6 缺硼症
6.1 症状识别
植株生长受抑制,节间较短,新叶变小,严重时顶端枯萎,叶片褶皱不平,扭曲,有叶色不匀斑纹,茎叶硬化、变脆易断,花小而少,果实发育不良,易畸形。
6.2 发生原因
轻质沙土或高度分化的红黄壤因淋溶而缺硼:干旱的气候条件、干燥的土壤对硼的固定作用增强,降低了土壤中硼的有效性,因而使西瓜发生缺硼症。
6.3 补救措施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667m2结合施硼砂0.5~1kg控制氮肥使用,以增加对硼的吸收:长期干旱、土壤过于干燥时,应及时灌溉,提高土壤可溶性硼含量,以利于植株吸收;植株表现出缺硼症状时,及时用0.1%~0.2%硼砂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d喷1次,连喷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