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G20峰会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舞台,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也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施特劳斯·卡恩表示,各国领导人正失去在全球层面进行合作的部分动力。在金融危机高峰阶段,各国领袖在协调政策方面显示出了极大决心,但他们现在越来越优先处理国内问题。
根据WTO的协议,自2006年外资银行被允许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以来。外资银行这只“狼”已经进入中国近四年。尽管四年以来,外资银行抢滩中国金融市场的势头一直不减,但是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渐成气候。
目前,已有包括汇丰、渣打、花旗、东亚、星展、恒生、日本瑞穗实业、永亨、德意志银行在内的30多家外资银行在内地成立了法人银行。在扩展其内地业务时,多家外资行与中资行在业务开展、人才交流上多有合作。
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G20峰会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舞台,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也逐渐成为主流意识。
业务合作 优势互补
合作的最高境界,中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直接进行参股或控股是走向融合的一种合作方式。
早些年,国内一些银行因为外资股东,在经营管理和服务形象上都“洋气”许多。国内最早两家——深圳发展银行和上海浦东银行首先引入外资控股,一家是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龙头老大,一家是全国金融中心上海的最大商业银行,发展势头都比较强劲。而其控股股东分别是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和花旗银行,也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最初引入外资的这两家股份制银行引起市场格外关注,同时提高了两家本土银行自身经营的水平。
尽管在2010年,中国平安集团为了实现大金融的蓝图,已将新桥集团所持有的深发展股份全部接手,但是在新桥和深发展联姻的这6年时间里,深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与进步。深发展已经从五年前一家积弱的银行,成长为了一家健康强壮的银行。通过在诸多业务领域建立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坚实的盈利能力,打造了一支在业务经营中秉持高度诚信和专业的有力队伍,实现了优异的资产质量优异,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花旗银行仍持有浦发银行3.39%的股份,并且是公司唯一战略性参股的外国金融机构,双方已在多方面业务上有所合作。花旗承诺将在个人金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IT系统改造、稽核及合规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对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协助。
花旗银行和浦发银行联盟的焦点是共同打造联合信用卡的业务。浦发银行自2004年成立信用卡中心以来,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受益于花旗银行许多。自成立之日起,浦发银行依托花旗的全球运作经验,引进花旗技术和管理支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外资银行提供支持的信用卡运作机构,目前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超过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线。
有调查显示,在资本合作方面,外资银行与中资股份制银行合作的意愿强于与四大国有银行。大多数的外资银行更愿意与中小商业银行进行股权合作,因为他们创新能力强,经营灵活,不良资产率低,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在具体业务合作方面,外资银行更倾向于实力雄厚且信誉较高的国有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行和农行的资金清算系统。三井住友等银行也倾向于与中资的大银行合作,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战略资源更容易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
目前,中外银行在业务合作上多采用“中资提供平台,外资提供理念”的方式,中资银行借助网点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把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传递给客户。这种方式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中资银行为客户的服务提升了档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外资银行借助中资银行的网点扩大了影响力,酝酿后发优势。
人才互动 共同发展
今年4月份,原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力正式被聘任为工商银行副行长,成为首例外资银行高管直接出任四大国有银行副行长职务。在离任的外资银行高层中,除了调任本行其他地区或部门,抑或退休,跳槽到中资银行担任高管的十分鲜见。张红力今年45岁,在2001年加盟德意志银行。并在2008年成为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工商银行董事会认为,张红力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情况,他具有丰富的国际银行管理经验。
尽管中外资银行高层流动还为数不多,但是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互换自外资行进人中国之初就已开始。当年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时就签订协议,上海银行可以得到5年的技术援助,包括派人员去汇丰培训;汇丰派人员来指导;举办高管人员培训班,汇丰银行的培训中心对上海银行开放等。
随着近几年外资行急需拓展业务,扩充网店,对本土人才的需求也全面铺展。同时,中资银行海外业务拓展需求强烈,也急需外语熟练,海外从业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双向需求驱动,中、外资银行人员互相跳槽的情况并不鲜见。
据普华永道最近几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35家银行在2007年的雇员量为6654名,至2008年,这个数字增长了154%,达到16910名,而2009年新增外资行雇员在1万人次以上。
多家外资银行的高管曾在不同场合表达相似的观点,这两年对外资银行来讲,经常碰到的就是人力资源问题。因此,不乏外资银行向国内银行高薪“挖角”的情况出现。英文出色、熟悉外资文化、有在外资银行里工作背景和曾经在内地市场担任过支行行长级别以上职务的中资银行高管,都是外资银行猎获目标。
而一向是外资银行挖角对象的中资银行,现在反过来成为外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追求目标。最近,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中心和私人银行部均有向花旗等大外资银行挖掘的动作。
金融市场和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在金融人才的培训上,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是可以互通有无的。外资银行胜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中资银行则胜在本土化,对国情熟悉。双方可能会通过人才争夺战抢夺对方的中、高级人才,但说到底这还只是员工的一部分,大部分还是需要通过各行的自行培训培养人才,这就为双方在培训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合力监管 路还很长
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深,引起了各国金融监管者的反思。危机之后,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成为各国共识。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强调,全球化时代资本是流动的,但目前的金融监管总体上以国家为单位,所以需要跨境合作,需要国际统计标准,需要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危机之后,每次G20峰会的召开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捷克、卢森堡的国家领导人、欧盟主席巴罗佐、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英国中央银行行长等共同探讨了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他们一致主张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并就此达成以下几点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论坛应监督并推动实施2008年11月在华盛顿达成的20国集团行动方案;对所有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及私人投资公司采取相应的监督或管理;拟定制裁机制以加强打击“避税天堂”国家及“不合作”的金融中心。
2009年春天树立信心的伦敦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由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
2009年秋天达成具体共识的匹兹堡峰会,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声明说,领导人指定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领导人承诺,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经济活动,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都需要推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也需要中美加强协商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美就信息共享、会计、法律制度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达成协议。在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这一共同利益面前,只有共同努力、求同存异,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才能达成美好愿景。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施特劳斯·卡恩近日表示,对全球决策者关于合作改善国际金融体系监管承诺的消退迹象感到担忧,因各国领导人正失去在全球层面进行合作的部分动力。在金融危机高峰阶段,各国领袖在协调政策方面显示出了极大决心,但他们现在越来越优先处理国内问题。
显然,机构之间能够在巧妙的竞争之下实现合作并非难事,但在监管方面,如需全球决策者能够达成统一监管意见仍是艰巨任务。
根据WTO的协议,自2006年外资银行被允许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以来。外资银行这只“狼”已经进入中国近四年。尽管四年以来,外资银行抢滩中国金融市场的势头一直不减,但是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渐成气候。
目前,已有包括汇丰、渣打、花旗、东亚、星展、恒生、日本瑞穗实业、永亨、德意志银行在内的30多家外资银行在内地成立了法人银行。在扩展其内地业务时,多家外资行与中资行在业务开展、人才交流上多有合作。
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G20峰会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舞台,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也逐渐成为主流意识。
业务合作 优势互补
合作的最高境界,中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直接进行参股或控股是走向融合的一种合作方式。
早些年,国内一些银行因为外资股东,在经营管理和服务形象上都“洋气”许多。国内最早两家——深圳发展银行和上海浦东银行首先引入外资控股,一家是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龙头老大,一家是全国金融中心上海的最大商业银行,发展势头都比较强劲。而其控股股东分别是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和花旗银行,也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最初引入外资的这两家股份制银行引起市场格外关注,同时提高了两家本土银行自身经营的水平。
尽管在2010年,中国平安集团为了实现大金融的蓝图,已将新桥集团所持有的深发展股份全部接手,但是在新桥和深发展联姻的这6年时间里,深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与进步。深发展已经从五年前一家积弱的银行,成长为了一家健康强壮的银行。通过在诸多业务领域建立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坚实的盈利能力,打造了一支在业务经营中秉持高度诚信和专业的有力队伍,实现了优异的资产质量优异,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花旗银行仍持有浦发银行3.39%的股份,并且是公司唯一战略性参股的外国金融机构,双方已在多方面业务上有所合作。花旗承诺将在个人金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IT系统改造、稽核及合规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对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协助。
花旗银行和浦发银行联盟的焦点是共同打造联合信用卡的业务。浦发银行自2004年成立信用卡中心以来,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受益于花旗银行许多。自成立之日起,浦发银行依托花旗的全球运作经验,引进花旗技术和管理支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外资银行提供支持的信用卡运作机构,目前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超过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线。
有调查显示,在资本合作方面,外资银行与中资股份制银行合作的意愿强于与四大国有银行。大多数的外资银行更愿意与中小商业银行进行股权合作,因为他们创新能力强,经营灵活,不良资产率低,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在具体业务合作方面,外资银行更倾向于实力雄厚且信誉较高的国有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行和农行的资金清算系统。三井住友等银行也倾向于与中资的大银行合作,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战略资源更容易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
目前,中外银行在业务合作上多采用“中资提供平台,外资提供理念”的方式,中资银行借助网点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把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传递给客户。这种方式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中资银行为客户的服务提升了档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外资银行借助中资银行的网点扩大了影响力,酝酿后发优势。
人才互动 共同发展
今年4月份,原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力正式被聘任为工商银行副行长,成为首例外资银行高管直接出任四大国有银行副行长职务。在离任的外资银行高层中,除了调任本行其他地区或部门,抑或退休,跳槽到中资银行担任高管的十分鲜见。张红力今年45岁,在2001年加盟德意志银行。并在2008年成为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工商银行董事会认为,张红力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情况,他具有丰富的国际银行管理经验。
尽管中外资银行高层流动还为数不多,但是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互换自外资行进人中国之初就已开始。当年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时就签订协议,上海银行可以得到5年的技术援助,包括派人员去汇丰培训;汇丰派人员来指导;举办高管人员培训班,汇丰银行的培训中心对上海银行开放等。
随着近几年外资行急需拓展业务,扩充网店,对本土人才的需求也全面铺展。同时,中资银行海外业务拓展需求强烈,也急需外语熟练,海外从业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双向需求驱动,中、外资银行人员互相跳槽的情况并不鲜见。
据普华永道最近几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35家银行在2007年的雇员量为6654名,至2008年,这个数字增长了154%,达到16910名,而2009年新增外资行雇员在1万人次以上。
多家外资银行的高管曾在不同场合表达相似的观点,这两年对外资银行来讲,经常碰到的就是人力资源问题。因此,不乏外资银行向国内银行高薪“挖角”的情况出现。英文出色、熟悉外资文化、有在外资银行里工作背景和曾经在内地市场担任过支行行长级别以上职务的中资银行高管,都是外资银行猎获目标。
而一向是外资银行挖角对象的中资银行,现在反过来成为外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追求目标。最近,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中心和私人银行部均有向花旗等大外资银行挖掘的动作。
金融市场和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在金融人才的培训上,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是可以互通有无的。外资银行胜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中资银行则胜在本土化,对国情熟悉。双方可能会通过人才争夺战抢夺对方的中、高级人才,但说到底这还只是员工的一部分,大部分还是需要通过各行的自行培训培养人才,这就为双方在培训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合力监管 路还很长
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深,引起了各国金融监管者的反思。危机之后,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成为各国共识。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强调,全球化时代资本是流动的,但目前的金融监管总体上以国家为单位,所以需要跨境合作,需要国际统计标准,需要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危机之后,每次G20峰会的召开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捷克、卢森堡的国家领导人、欧盟主席巴罗佐、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英国中央银行行长等共同探讨了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他们一致主张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并就此达成以下几点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论坛应监督并推动实施2008年11月在华盛顿达成的20国集团行动方案;对所有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及私人投资公司采取相应的监督或管理;拟定制裁机制以加强打击“避税天堂”国家及“不合作”的金融中心。
2009年春天树立信心的伦敦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由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
2009年秋天达成具体共识的匹兹堡峰会,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声明说,领导人指定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领导人承诺,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经济活动,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都需要推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也需要中美加强协商合作的重要内容。中美就信息共享、会计、法律制度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达成协议。在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这一共同利益面前,只有共同努力、求同存异,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才能达成美好愿景。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施特劳斯·卡恩近日表示,对全球决策者关于合作改善国际金融体系监管承诺的消退迹象感到担忧,因各国领导人正失去在全球层面进行合作的部分动力。在金融危机高峰阶段,各国领袖在协调政策方面显示出了极大决心,但他们现在越来越优先处理国内问题。
显然,机构之间能够在巧妙的竞争之下实现合作并非难事,但在监管方面,如需全球决策者能够达成统一监管意见仍是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