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在2015年10月出版后的一年时间里,受到了全国各地教师的喜爱。到2016年9月,该书先后共印刷了8次,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本畅销书,这出乎了我的意料。
其实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一个意外,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这要从我获评“特级教师”这件事说起。
2005年获得“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时,我才40岁,还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今后的道路我该如何走?我曾非常慎重地思考过,决定之一就是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至少撰写一篇读后感。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自己此前就有阅读的爱好,喜欢购书、珍藏图书,但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空闲的时候会找些书来读一读,一旦忙起来,就将书放到一边了;二是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阅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品质提升的意义和价值。阅读是需要有人来引领的,如果作为教育者自己都不阅读,就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然而,教师阅读的氛围是很难营造的;三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前我读了不少书,读过很多触动自己心弦的文字和故事,但没有及时记录,也没撰写体会和感受,等到后来想到这些案例和故事,再来找寻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是出自于哪本书;四是希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教育工作者不像科学家那样,要在科学前沿的未知领域里探索,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我们的前辈都已经遇到过,并且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方,这些资源通过书籍、杂志等载体保留着,并传承到了今天。如果我们多读些书,就可以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并不需要从头再来摸索;五是看自己有没有耐心和恒心,把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好。
基于上述考虑,我开始了阅读与写作的历程。从2006年2月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年多。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无论在国内、国外考察交流,或到某地开展学习培训,我都坚持随身带本书,见缝插针地读上几页。我读书大都会利用工作的间隙、奔波的旅途中以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如果因事出差,能够在火车或者飞机上读上几个小时的书,那是令我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读什么书好呢?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教师的阅读基础有很大的差异,阅读趣向、专业背景等也有不同,别人认为重要的书,自己可能读不下去;别人喜欢的书,自己可能并不喜欢。从我十年的阅读体验来看,选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三点:一要少一点功利性,千万不要以为读上几本书就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很大提升;二要依据自己的阅读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顺利读下去的作品,先把阅读趣味培养起来很重要;三是阅读的面要尽可能广,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教育领域。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他领域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许可以借鉴到教育中来,为我所用。
如果说“读”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写”其实更不容易。有些书的内容比较深奥,自己读了一遍只是知道些皮毛;有些作品的主题思想比较隐晦,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好理解,但真要捕捉作品的思想精髓,又觉得力不从心;即使是那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教育方面的著作,真要写出一些大家比较认可的评论文章,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书中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案例,会随时做一些记录或标记,等到一本书读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阅读自己标记的内容,帮助自己梳理思路。
我的读书笔记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读书札记。摘录书中一些经典的话语或者案例,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面对比较难啃的作品时,这是一种写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另一类是读后感。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中触动自己的某几个点展开分析,分享作者的观点,介绍自己的实践经验,畅谈自己的想法;再一类是读书评论。就作品的价值、地位、整体思想以及对相关领域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这要求读者对作品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熟悉,知道该领域目前发展的状况,明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对推动该领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我将所有的读书笔记都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中,一方面督促自己将这件事情坚持下去,不要懈怠,另一方面也告诉教师们,只要坚持,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大家浏览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前几年,我无论是在书的选择上,还是读书笔记的质量上,都是不尽人意的,但读着读着就读出趣味、读出门道来了,撰写的读书笔记也逐渐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不仅很多作者、出版社主动寄书给我,很多媒体也开始和我联系,希望刊登我的读书笔记。2012年,我还荣获了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全国十大人物”的荣誉称号。
近几年,随着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的开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阅读,引导教师阅读、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成了各方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出版界在这方面非常敏感,他们通过博客等多种渠道了解了我在推动阅读方面所做的努力之后,主动邀请我将自己十年来的读书笔记进行整理,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汇聚成一本书,为推动教师阅读提供一些参考。
当时我还有些犹豫,一是这些文章都已经发布在博客中,再写成书出版是否还有必要?二是教师的阅读趣味千差万别,我的推荐是否会得到响应?经过“源创图书”策划方的反复鼓励,我终于鼓足勇气,从已经读过的500多本书中,整理出自己感到有价值的50本书,从教师如何才能上好课、教育的外延与生活是一致的、学校如何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教育理论的价值和作用、数字化时代与教育变革五个维度,汇编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
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首先是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分为几个专辑向教师呈现,让我构思了很长时间;其次是每一篇文章的主题、篇幅,都需要根据专辑的需要重新调整或重写;三是我想再为教师推荐一批同类的书籍,以扩展教师的视野。好在我有十年阅读经验的积累,因此做起这些事情来并不觉得非常困难。
这本书的出版和热销,让我感慨很多。其一,当初选择把阅读作为自己生活的方式,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盈,没有很多外在的功利性的目的,这种纯粹的阅读让我收获良多;其二,坚持不懈地去做好一件事情,比别人多一些努力,一定是可以有所成就的;其三,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素和路径有很多种,但阅读和写作一定是少不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广大读者真正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从中获益。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其实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一个意外,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这要从我获评“特级教师”这件事说起。
2005年获得“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时,我才40岁,还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今后的道路我该如何走?我曾非常慎重地思考过,决定之一就是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至少撰写一篇读后感。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自己此前就有阅读的爱好,喜欢购书、珍藏图书,但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空闲的时候会找些书来读一读,一旦忙起来,就将书放到一边了;二是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阅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品质提升的意义和价值。阅读是需要有人来引领的,如果作为教育者自己都不阅读,就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然而,教师阅读的氛围是很难营造的;三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前我读了不少书,读过很多触动自己心弦的文字和故事,但没有及时记录,也没撰写体会和感受,等到后来想到这些案例和故事,再来找寻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是出自于哪本书;四是希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教育工作者不像科学家那样,要在科学前沿的未知领域里探索,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我们的前辈都已经遇到过,并且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方,这些资源通过书籍、杂志等载体保留着,并传承到了今天。如果我们多读些书,就可以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并不需要从头再来摸索;五是看自己有没有耐心和恒心,把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好。
基于上述考虑,我开始了阅读与写作的历程。从2006年2月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年多。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无论在国内、国外考察交流,或到某地开展学习培训,我都坚持随身带本书,见缝插针地读上几页。我读书大都会利用工作的间隙、奔波的旅途中以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如果因事出差,能够在火车或者飞机上读上几个小时的书,那是令我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读什么书好呢?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教师的阅读基础有很大的差异,阅读趣向、专业背景等也有不同,别人认为重要的书,自己可能读不下去;别人喜欢的书,自己可能并不喜欢。从我十年的阅读体验来看,选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三点:一要少一点功利性,千万不要以为读上几本书就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很大提升;二要依据自己的阅读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顺利读下去的作品,先把阅读趣味培养起来很重要;三是阅读的面要尽可能广,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教育领域。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他领域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许可以借鉴到教育中来,为我所用。
如果说“读”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写”其实更不容易。有些书的内容比较深奥,自己读了一遍只是知道些皮毛;有些作品的主题思想比较隐晦,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好理解,但真要捕捉作品的思想精髓,又觉得力不从心;即使是那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教育方面的著作,真要写出一些大家比较认可的评论文章,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书中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案例,会随时做一些记录或标记,等到一本书读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阅读自己标记的内容,帮助自己梳理思路。
我的读书笔记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读书札记。摘录书中一些经典的话语或者案例,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面对比较难啃的作品时,这是一种写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另一类是读后感。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中触动自己的某几个点展开分析,分享作者的观点,介绍自己的实践经验,畅谈自己的想法;再一类是读书评论。就作品的价值、地位、整体思想以及对相关领域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这要求读者对作品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熟悉,知道该领域目前发展的状况,明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对推动该领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我将所有的读书笔记都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中,一方面督促自己将这件事情坚持下去,不要懈怠,另一方面也告诉教师们,只要坚持,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大家浏览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前几年,我无论是在书的选择上,还是读书笔记的质量上,都是不尽人意的,但读着读着就读出趣味、读出门道来了,撰写的读书笔记也逐渐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不仅很多作者、出版社主动寄书给我,很多媒体也开始和我联系,希望刊登我的读书笔记。2012年,我还荣获了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全国十大人物”的荣誉称号。
近几年,随着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的开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阅读,引导教师阅读、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成了各方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出版界在这方面非常敏感,他们通过博客等多种渠道了解了我在推动阅读方面所做的努力之后,主动邀请我将自己十年来的读书笔记进行整理,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汇聚成一本书,为推动教师阅读提供一些参考。
当时我还有些犹豫,一是这些文章都已经发布在博客中,再写成书出版是否还有必要?二是教师的阅读趣味千差万别,我的推荐是否会得到响应?经过“源创图书”策划方的反复鼓励,我终于鼓足勇气,从已经读过的500多本书中,整理出自己感到有价值的50本书,从教师如何才能上好课、教育的外延与生活是一致的、学校如何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教育理论的价值和作用、数字化时代与教育变革五个维度,汇编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
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首先是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分为几个专辑向教师呈现,让我构思了很长时间;其次是每一篇文章的主题、篇幅,都需要根据专辑的需要重新调整或重写;三是我想再为教师推荐一批同类的书籍,以扩展教师的视野。好在我有十年阅读经验的积累,因此做起这些事情来并不觉得非常困难。
这本书的出版和热销,让我感慨很多。其一,当初选择把阅读作为自己生活的方式,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盈,没有很多外在的功利性的目的,这种纯粹的阅读让我收获良多;其二,坚持不懈地去做好一件事情,比别人多一些努力,一定是可以有所成就的;其三,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素和路径有很多种,但阅读和写作一定是少不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广大读者真正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从中获益。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