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其抽象性、科学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理论知识也比较复杂。在这样的学科特点下,物理教学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认知水平尚处于发展过程中,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其既掌握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又掌握物理实践探究的能力,就需要彻底贯彻核心素养教学。本文首先探讨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其次探讨了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价值,最后则以初中物理为例,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品质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学科 初中阶段 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知识教育朝着素质教育进行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素质教育强调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适应当前不断进步的社会与时代提出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多维度的优秀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有效的物理教学,充分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可以有效获取知识,并在不断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中,将物理的思想方法刻印在脑海里,渐渐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基本素养,并培养起一些关键能力,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在物理学科中,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的适应自己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须具备的品格。因此,学生在内化物理知识时,可以提升与物理学科特性相关的品质。总体而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4个方面。第一个是物理思维,即物理学科会涉及到非常多的知识面,因此物理思维可涵括物质思维、能量思维、运动思维、作用思维。在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物理思维时,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物理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各种物理公式,为物理问题的解答和知识运用而打下良好的物理知识储备基础。第二个是科学观念,主要是站在科学的角度去对生活问题展开有效思考,并且对物理现象中的内在规律、相互关系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具体而言,科学观念可以包括模型构建、问题推理、实践论证。第三个是探究意识。在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即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并就这一物理问题而收集证据,在整理与归纳证据之后,展开有效的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物理问题的结论。第四个是科学品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敢于探索的物理科学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对科学和社会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掌握,然后展开有效的科学探究。
二、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
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来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但要讓学生掌握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可以真切体会到物理的魅力。而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地去掌握物理知识,经过有效的知识内化之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核心素养和物理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无法脱离物理关键能力的支持,而要提高学生的物理关键能力,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价值,利于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物理学科教育目标。
三、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初中物理教学逐渐以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作为该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优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知识能力的教学是非常基础的内容。要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突破以往的知识灌输教学法,就需要优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物理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物理学习的快乐,弥补以往僵化教学模式下的机械学习带来的缺陷。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的《声现象》教学中,以往教师都是直接将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和声速等一系列相关概念机械地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个基础上再讲授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声音的特性、双耳效应、声音的音色和振幅等等教学内容。但是这些物理知识不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却可以改变这种传统僵化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实现双向互动交流。这种被优化后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双向互动性教学活动:教师以铅笔盒和橡皮筋为教学道具,将橡皮筋套上铅笔盒,再用手指去波动处于拉紧状态的橡皮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到声音吗?”而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若是要回答问题,则可一边回答,一边用自己的手触摸声带部位,切身感受声带振动。而若是教师停止拨动橡皮筋,而且学生停止说话时,即意味着声音的传播结束。在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注重传授基础知识,也注重让学生动手去体验,既利于学生去理解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等相关概念,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
(二)通过生活化问题来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要充分内化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还需要通过生活化问题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内化。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浮力》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有效掌握浮力的概念知识,然后设置生活化问题,让学生调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现有的知识来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理解。比如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若是人不会游泳,却要到河里洗澡,很容易溺水。那么为了避免溺水,人们在下水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以’浮力’为切入点进行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可获得相应的答案。其次,要让学生加深对浮力这一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且探究浮力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可借助乒乓球、小石头、杯子和水等实物,分别把小石头和乒乓球放进已经事先装好水的杯子中,然后观察其状态,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小石头放进去后立即沉下水底,而乒乓球却漂浮在水面。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发现浮力和重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增强其探究能力
在提出问题方面,主要有模型式提问和创新型提问等两种模式。
1.物理教学中的模型式提问方法
在模型式提问方面,其内容涵括九个方面,即:(1)是否可以它用?(2)是否可以借用?(3)是否可以改变?(4)是否可以扩大?(5)是否可以缩小?(6)是否可以代用?(7)是否可以调整?(8)是否可以颠倒?(9)是否可以组合?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的《电阻》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模型式提问方法来提出疑问。例如:滑动电阻器可以保护电路,是否有其它作用?变阻器一般以金属制成,那么是否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来进行制作?是不是可以采取其它的样式来进行变阻器的制作?变阻器阻值范围是否可以扩大或缩小?是否可以使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变阻器的金属丝?变阻器接线过程中,是否可以调整其步骤?是否可以改变变阻器的接线柱?是否可以把变阻器组合形成具有其它用途的元件?通过模型式的提问,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探索答案。
2.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式提问方法
在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不断地开拓与升华其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创造兴趣与动力。在这个方面,可以组织创造性的物理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重新发现物理概念与物理定理”、“归纳物理实验规律”、“自制教具与学具”、“物理问题的自主设计、分析和论证”等等探究性的物理小课题,利于学生在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性提问能力。又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否和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存在关系?”而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得出答案之后也可以展开新的探究,寻找物理知识的新规律,有层次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实验中引入趣味元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要与时俱进地创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改进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实验内容引入趣味性的元素,激起学生集中精神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并自主地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去探索物理的本质。传统物理教学虽然也比较重视实验教学,但是实际上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教师讲解实验步骤,且由教师自己来操作。如今物理教师需要将实验课堂的主体角色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与亲身参与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物理实验操作的乐趣。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取应有的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核心素养。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的《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模拟打桩”、“弹簧推小车”等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快乐实验的过程中去掌握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的物理本质。
2.基于演示实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普遍,而在实际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实验流程具有生动性与规范性,并且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来有效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而在演示实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流程设计、实验环节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先演示“光射进水中的折射现象”这一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水中折射现象,再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玻璃砖反射实验,通过不同介质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的实际特点,从而掌握这一物理现象的本质。
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迎合这一要求,将其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与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进行紧密的联系。要求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实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起高效的物理核心素质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萍.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8):177.
[2]李坤松.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13):168.
[3]解荣青.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8,36(2):8-9.
[4]王晓洁.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2):25-26.
[5]黄盼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152-1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
【关键词】物理学科 初中阶段 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知识教育朝着素质教育进行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素质教育强调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适应当前不断进步的社会与时代提出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多维度的优秀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有效的物理教学,充分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可以有效获取知识,并在不断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中,将物理的思想方法刻印在脑海里,渐渐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基本素养,并培养起一些关键能力,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在物理学科中,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的适应自己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须具备的品格。因此,学生在内化物理知识时,可以提升与物理学科特性相关的品质。总体而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4个方面。第一个是物理思维,即物理学科会涉及到非常多的知识面,因此物理思维可涵括物质思维、能量思维、运动思维、作用思维。在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物理思维时,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物理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各种物理公式,为物理问题的解答和知识运用而打下良好的物理知识储备基础。第二个是科学观念,主要是站在科学的角度去对生活问题展开有效思考,并且对物理现象中的内在规律、相互关系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具体而言,科学观念可以包括模型构建、问题推理、实践论证。第三个是探究意识。在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即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并就这一物理问题而收集证据,在整理与归纳证据之后,展开有效的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物理问题的结论。第四个是科学品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敢于探索的物理科学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对科学和社会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掌握,然后展开有效的科学探究。
二、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
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来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但要讓学生掌握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可以真切体会到物理的魅力。而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地去掌握物理知识,经过有效的知识内化之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核心素养和物理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无法脱离物理关键能力的支持,而要提高学生的物理关键能力,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价值,利于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物理学科教育目标。
三、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初中物理教学逐渐以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作为该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优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知识能力的教学是非常基础的内容。要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突破以往的知识灌输教学法,就需要优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物理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物理学习的快乐,弥补以往僵化教学模式下的机械学习带来的缺陷。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的《声现象》教学中,以往教师都是直接将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和声速等一系列相关概念机械地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个基础上再讲授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声音的特性、双耳效应、声音的音色和振幅等等教学内容。但是这些物理知识不但抽象,而且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却可以改变这种传统僵化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实现双向互动交流。这种被优化后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双向互动性教学活动:教师以铅笔盒和橡皮筋为教学道具,将橡皮筋套上铅笔盒,再用手指去波动处于拉紧状态的橡皮筋,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到声音吗?”而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若是要回答问题,则可一边回答,一边用自己的手触摸声带部位,切身感受声带振动。而若是教师停止拨动橡皮筋,而且学生停止说话时,即意味着声音的传播结束。在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注重传授基础知识,也注重让学生动手去体验,既利于学生去理解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等相关概念,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
(二)通过生活化问题来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要充分内化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还需要通过生活化问题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内化。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浮力》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有效掌握浮力的概念知识,然后设置生活化问题,让学生调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现有的知识来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理解。比如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若是人不会游泳,却要到河里洗澡,很容易溺水。那么为了避免溺水,人们在下水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以’浮力’为切入点进行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可获得相应的答案。其次,要让学生加深对浮力这一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且探究浮力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可借助乒乓球、小石头、杯子和水等实物,分别把小石头和乒乓球放进已经事先装好水的杯子中,然后观察其状态,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小石头放进去后立即沉下水底,而乒乓球却漂浮在水面。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发现浮力和重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增强其探究能力
在提出问题方面,主要有模型式提问和创新型提问等两种模式。
1.物理教学中的模型式提问方法
在模型式提问方面,其内容涵括九个方面,即:(1)是否可以它用?(2)是否可以借用?(3)是否可以改变?(4)是否可以扩大?(5)是否可以缩小?(6)是否可以代用?(7)是否可以调整?(8)是否可以颠倒?(9)是否可以组合?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的《电阻》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模型式提问方法来提出疑问。例如:滑动电阻器可以保护电路,是否有其它作用?变阻器一般以金属制成,那么是否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来进行制作?是不是可以采取其它的样式来进行变阻器的制作?变阻器阻值范围是否可以扩大或缩小?是否可以使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变阻器的金属丝?变阻器接线过程中,是否可以调整其步骤?是否可以改变变阻器的接线柱?是否可以把变阻器组合形成具有其它用途的元件?通过模型式的提问,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探索答案。
2.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式提问方法
在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不断地开拓与升华其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创造兴趣与动力。在这个方面,可以组织创造性的物理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重新发现物理概念与物理定理”、“归纳物理实验规律”、“自制教具与学具”、“物理问题的自主设计、分析和论证”等等探究性的物理小课题,利于学生在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性提问能力。又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否和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存在关系?”而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得出答案之后也可以展开新的探究,寻找物理知识的新规律,有层次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实验中引入趣味元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要与时俱进地创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改进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实验内容引入趣味性的元素,激起学生集中精神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并自主地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去探索物理的本质。传统物理教学虽然也比较重视实验教学,但是实际上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教师讲解实验步骤,且由教师自己来操作。如今物理教师需要将实验课堂的主体角色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与亲身参与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物理实验操作的乐趣。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取应有的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核心素养。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的《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模拟打桩”、“弹簧推小车”等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快乐实验的过程中去掌握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的物理本质。
2.基于演示实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普遍,而在实际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实验流程具有生动性与规范性,并且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来有效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而在演示实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流程设计、实验环节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先演示“光射进水中的折射现象”这一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水中折射现象,再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玻璃砖反射实验,通过不同介质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的实际特点,从而掌握这一物理现象的本质。
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迎合这一要求,将其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与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进行紧密的联系。要求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实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起高效的物理核心素质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萍.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8):177.
[2]李坤松.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13):168.
[3]解荣青.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8,36(2):8-9.
[4]王晓洁.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2):25-26.
[5]黄盼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152-1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