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由于其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导致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历来莫衷一是。
《文化生活》教材对于文化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这个定义从性质、内容、形式对文化进行了界定,应该是比较清楚的。虽然教材明确了文化的定义,但是在教材许多地方都提到与文化相关的概念,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惑。分清这些相似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这里做一个分析,以期能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把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文化”。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相近。考古学中讲的“文化”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比如:“夏文化”“商文化”“两河流域文化”等。整个《文化生活》教材中提及的文化主要是广义的文化。而在某些场合,“文化”一词又被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是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这些都是狭义的文化。比如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宋丹丹说赵本山“没文化”就是这个意思。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
文化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当代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等。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当代文化的概念主要是沿用历史的概念,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化。
三、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
文化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而世界文化则要广得多。它是全人类古今中外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的总和。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
教材对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在第八课中列出供学生自己去讨论,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
“流行文化”的含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人们工作观念、生活观念乃至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是相对而言的。是指经过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检验,为人们所推崇的文化中的精华与精粹。流行文化不一定都是经典的文化,同样经典文化不一定都是流行文化。
五、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看相、算命、看风水、测字等。
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文化中糟粕的东西,都是与先进文化相对立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相对立的,它们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污染文化环境,对社会有严重的危害,都应当加以抵制。无论是落后文化还是腐朽文化都是不良文化,其存在的原因很复杂。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还没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是外在原因;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是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六、大众文化与“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随着媒体的发展,大众文化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元浦给大众文化的界定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而我们的教材也提到了“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生产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为广大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参与。因而许多西方学者也称之为大众文化”。可见大众文化目的在于盈利,方式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影响与结果是社会广大公众广泛接受和参与。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电视台的《为爱向前冲》等节目都属于大众文化。
而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理解“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指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方向上要“面向广大人民”,形式上要“喜闻乐见”,内容上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性质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显然生活中的一些庸俗、媚俗的文化是大众文化但绝不是“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如前面提到的“相亲”节目中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的一些低俗内容,就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七、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和归宿。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发展先进文化”这个知识点。
一般说来,所谓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教材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是凝聚和鼓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责任编辑 袁 妮)
《文化生活》教材对于文化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这个定义从性质、内容、形式对文化进行了界定,应该是比较清楚的。虽然教材明确了文化的定义,但是在教材许多地方都提到与文化相关的概念,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惑。分清这些相似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这里做一个分析,以期能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把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文化”。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相近。考古学中讲的“文化”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比如:“夏文化”“商文化”“两河流域文化”等。整个《文化生活》教材中提及的文化主要是广义的文化。而在某些场合,“文化”一词又被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是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这些都是狭义的文化。比如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宋丹丹说赵本山“没文化”就是这个意思。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
文化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当代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等。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当代文化的概念主要是沿用历史的概念,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化。
三、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
文化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而世界文化则要广得多。它是全人类古今中外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的总和。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
教材对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在第八课中列出供学生自己去讨论,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
“流行文化”的含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人们工作观念、生活观念乃至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是相对而言的。是指经过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检验,为人们所推崇的文化中的精华与精粹。流行文化不一定都是经典的文化,同样经典文化不一定都是流行文化。
五、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看相、算命、看风水、测字等。
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文化中糟粕的东西,都是与先进文化相对立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相对立的,它们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污染文化环境,对社会有严重的危害,都应当加以抵制。无论是落后文化还是腐朽文化都是不良文化,其存在的原因很复杂。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还没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是外在原因;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是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六、大众文化与“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随着媒体的发展,大众文化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元浦给大众文化的界定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而我们的教材也提到了“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生产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为广大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参与。因而许多西方学者也称之为大众文化”。可见大众文化目的在于盈利,方式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影响与结果是社会广大公众广泛接受和参与。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电视台的《为爱向前冲》等节目都属于大众文化。
而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理解“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指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方向上要“面向广大人民”,形式上要“喜闻乐见”,内容上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性质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显然生活中的一些庸俗、媚俗的文化是大众文化但绝不是“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如前面提到的“相亲”节目中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的一些低俗内容,就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七、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和归宿。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发展先进文化”这个知识点。
一般说来,所谓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教材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是凝聚和鼓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