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化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作。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价;改革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教师苦恼的问题,也让学生叫苦不迭。在新课改背景下,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改进其评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作。
一、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选择多样化评语
1. 鼓励激发式评语
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的信任,能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写心中所想。所以,教师在面对错别字很多,语句不通顺,甚至偏题的作文时,在指出其不足之处的同时也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其闪光点。如:“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你的作文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如果能改掉错别字就更好了。”这样的评语有利于鼓励学生进步。
2. 谈心说话式评语
教师往往在评语中使用“你应该……”的句式,希望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忽视了评语的语气语调。评语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谈话式评语体现的是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他们写作的自觉性。教师利用谈话式的评语与学生交流,分享写作文的技巧,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改变单一的书面方式,选择面批启发
因为检查教师工作的需要,过去所有评语都是书面的,师生只能隔空交流。学生看到的批阅后的作文往往是他们一两周前写的,当时的写作思路与心理早已模糊,再看教师的评语时会感到莫名其妙,这使作文批改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1. 集体批改
由于工作繁重,大多教师在教学之余并没有空闲时间,更别提面批作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集体批阅。而在选择作文的时候,可以选择优秀的范文或者是选材不恰当的习作,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讲评,能够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这样的作文讲评是有目的性的,有利于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或者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习作中多加注意。但教师在进行作文集体批改时,应注意措辞,指出缺点的同时点明优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全班學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
2. 单独面批
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对每一个学生逐一进行面批指导,指出其优点与问题,学生的作文能力会提升很快。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强、悟性较高的学生,教师的点拨能让他们发扬自己的长处;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每次都指出其进步之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三、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回归学生主体
传统作文批改要求教师亲力亲为,这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妨尝试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1. 分层推荐
这一环节首先是将所有学生的作文分发下去,再分四个小组,各小组通过本组成员的集体评议批改,评选出本组成员认为最好的两篇,然后将评选结果汇总后由全班师生共同评议。在四个小组中,写作水平较好、一般、较差的学生同时存在,让他们每组评议十几篇作文,能让他们在对比中发现他人写作中的长处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加深印象。而后全班的汇总更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不仅希望自己小组评议的作文得到肯定,同时还希望自己的作文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这一分层推荐举措,不仅改变了传统作文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束缚,还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 精彩回放
每次选出佳作数篇,让作者本人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学生则认真欣赏,边听边思考。朗读过后,再请作者简要介绍文章的思路、选材角度、立意方法等,然后其他学生针对这些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在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赏析优秀的习作,而且对写作方法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
总之,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改革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强化写作动机,提高写作兴趣,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马之先.作文评价尺度要宽松[J].教学与管理,2012(14).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价;改革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教师苦恼的问题,也让学生叫苦不迭。在新课改背景下,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改进其评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作。
一、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选择多样化评语
1. 鼓励激发式评语
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的信任,能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写心中所想。所以,教师在面对错别字很多,语句不通顺,甚至偏题的作文时,在指出其不足之处的同时也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其闪光点。如:“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你的作文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如果能改掉错别字就更好了。”这样的评语有利于鼓励学生进步。
2. 谈心说话式评语
教师往往在评语中使用“你应该……”的句式,希望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忽视了评语的语气语调。评语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谈话式评语体现的是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他们写作的自觉性。教师利用谈话式的评语与学生交流,分享写作文的技巧,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改变单一的书面方式,选择面批启发
因为检查教师工作的需要,过去所有评语都是书面的,师生只能隔空交流。学生看到的批阅后的作文往往是他们一两周前写的,当时的写作思路与心理早已模糊,再看教师的评语时会感到莫名其妙,这使作文批改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1. 集体批改
由于工作繁重,大多教师在教学之余并没有空闲时间,更别提面批作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集体批阅。而在选择作文的时候,可以选择优秀的范文或者是选材不恰当的习作,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讲评,能够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这样的作文讲评是有目的性的,有利于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或者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习作中多加注意。但教师在进行作文集体批改时,应注意措辞,指出缺点的同时点明优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全班學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
2. 单独面批
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对每一个学生逐一进行面批指导,指出其优点与问题,学生的作文能力会提升很快。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强、悟性较高的学生,教师的点拨能让他们发扬自己的长处;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每次都指出其进步之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三、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回归学生主体
传统作文批改要求教师亲力亲为,这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妨尝试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1. 分层推荐
这一环节首先是将所有学生的作文分发下去,再分四个小组,各小组通过本组成员的集体评议批改,评选出本组成员认为最好的两篇,然后将评选结果汇总后由全班师生共同评议。在四个小组中,写作水平较好、一般、较差的学生同时存在,让他们每组评议十几篇作文,能让他们在对比中发现他人写作中的长处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加深印象。而后全班的汇总更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不仅希望自己小组评议的作文得到肯定,同时还希望自己的作文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这一分层推荐举措,不仅改变了传统作文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束缚,还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 精彩回放
每次选出佳作数篇,让作者本人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学生则认真欣赏,边听边思考。朗读过后,再请作者简要介绍文章的思路、选材角度、立意方法等,然后其他学生针对这些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在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赏析优秀的习作,而且对写作方法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
总之,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改革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强化写作动机,提高写作兴趣,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马之先.作文评价尺度要宽松[J].教学与管理,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