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交礼仪”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国内外“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在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社交礼仪”课程“做学教”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观点,并从单元任务划分、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做学教合一
  基金项目: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平面模特表演实训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 CJK-L2018015)
  作者简介:刘爽,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表演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4-0026-04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由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模式脱胎而来的,它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做”为核心,将其调整为先“做”、后“学”、再“教”。将“做”提到首位,指出“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位置。[1]做法、学法、教法三者不能分开,应当合而为一。
  一、国内外“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高职教学模式的借鉴作用
  “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国内外礼仪教学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2]正如美国“2061 计划”中所指出的:“最有效的向各类学生教授科学的策略,应是支持学生对他们自己动手的和与他们的生活和文化相关的活动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对于如何开展“做学教合一”的教学,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创造出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德国高等专科学院 “注重实践过程企业主导管理型”教学实践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3]加拿大“能力的基础型”教学实践模式,把实践教學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和培养目标,强调对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实践的突出能力的培养;美国“多元开放型”社区学院采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英国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推动型”模式,其主要环节就是注重强调在干中学。由此可见,国外高职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突出职业、行业性需求,加大现场、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超前性。
  (二)国内“做学教合一”是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
  在国内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提出,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与转换。先“做”、后“学”、再“教”这样的排序,实际上是把实践的“做”放在前面,突出了实践,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做学教合一”的先“做”体现职业性,后“学”体现主体性,再“教”体现主导性,形成了一种合乎逻辑的完美组合与链接,是符合职业教育根本规律的科学模式,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
  二、高职“社交礼仪”课程中运用“做学教合一”的优势
  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进行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应是学校,“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及交际能力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是规范学生行为道德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从实践出发,落实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
  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社交礼仪”课程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提高学生的独立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社交礼仪”课程中,可以使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与社交礼仪相关的教学任务,这使得学生的独立协调能力与社交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社交礼仪”课程中,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步入社会时,能够顺应社会对社交礼仪人才的需求。
  (三)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社交礼仪”课程中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高职社交礼仪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时量不足
  大多数高职校采用的“社交礼仪”课程教材内容枯燥,在内容上介绍理论知识多,实训要点少。按照理论课程的课时设置,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不够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主要还是针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缺少一定的社交礼仪实践性教学;同时,教师在仅有的实践环节也缺少相关的教学辅助设备,这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完成“社交礼仪”的实践教学任务。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
  四、高职“社交礼仪”课程 “做学教合一” 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主要观点
  从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育教学最新理念入手,以“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立足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先“做”为主,以“任务模块”为载体,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操作性。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只需查阅教材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则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重在启发引导。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二)课程实施
  1.单元任务划分。单元任务划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知识。以职场礼仪能力训练模块中的“应聘礼仪”这一单元为例,单元任务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招聘启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专业来设定一个公司,公司的名称、招聘广告等工作由学生自行决定;(2)个人简历的制作,学生应根据自行制定的招聘启事来制作个人简历;(3)求职模拟方面,教师应创设一个礼仪情景,来对应聘者进行面试,给出相应的评价,得出其是否录取的结论。   2.小组合作。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社交礼仪”课程掌握的水平进行分组,各小组的组员应包括以下三种角色:(1)信息收集角色,负责搜集与调研相关的资料,同时,做好对所收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工作;(2)问题记录员角色,负责发现信息中存在的不合理或不科学的问题,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展示人员角色,负责做好小组成果的汇报工作,该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角色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任务的不同,对小组成员的角色身份进行互换,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这样,便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社交礼仪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师指导。“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辅助者。教学的要素是“教”与“学”,“学”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可见,“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应转变传统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做好组织、指导和监督的工作即可。教师在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时,首先,应给学生布置工作学习任务;其次,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教师应做好解答工作;最后,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进行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認识到完成学习任务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社交礼仪”课程知识的学习。
  4.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融入到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时,应丰富教学的手段与教学的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产生对“社交礼仪”课程的喜爱。学生一旦对“社交礼仪”课程有了兴趣,就能极大地激发其对于该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融入到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时,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宴请礼仪环节中,让学生在宴请客户的“宴会”上模拟多种角色,将学校食堂作为实训练习的场所,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让学生自主摆放中餐宴会各种规模的座次,假设来宾的身份,安排好宴会的位次,判断上菜的顺序。学生在宴请礼仪环节学到了相关的社交礼仪知识,从而能够掌握具体的中餐用餐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恰当的中餐礼仪。
  在“社交礼仪”课程中,还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案例讨论法。教师结合当前最新的社交礼仪类研究案例开展教学,在相应的教学环节选取当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电视节目(片段)作为案例素材,发动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而观察分析法则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现象,并做好记录(拍客)。然后,再返回到课堂中,由教师加以介绍,学生分析现象,指出不合乎社交礼仪规范的行为。[4]
  校外实训教学是社交礼仪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具体的实际项目,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展示礼仪风采,并评价学生礼仪的规范性。
  5.考核评价。教学考核评价是“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融入到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时,应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更倾向于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社交礼仪”的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在“社交礼仪”课程学习中体验进步与成功,同时,也培养了正确运用“社交礼仪”知识的实践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引入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社交礼仪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交礼仪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从而满足社会对社交礼仪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16-18.
  [2]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8):50-54.
  [3] 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71.
  [4] 张岩松,张丽英.现代职业礼仪与人际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其他文献
最近,偶见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叹道:“为什么做个好班主任那么难?”这使笔者忽然想起一本书,那是美国哲学家唐纳德·帕尔玛的伦理学著作,书名是《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在帕尔玛看来,这个问题是个伦理学难题。  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复杂、社会的发展,都对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不断提出新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各种学校和班级杂务,而且要关心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只是各科的学习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亲子关系、生涯发展都要有
期刊
[摘要]开放教育非常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应该从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开放教育资源、切实强化学习支持服务、教师角色的转变四个方面来推进,以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关键词]开放教育 教师 学生 教与学    开放教育中教与学分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开放教育实践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在开放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这就
期刊
作者简介  黄百央,浙江省慈溪市职成教教研室副主任。曾荣获全国中职德育先进个人、全国班集体建设特别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浙江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等称号。出版个人专著《班主任打造班集体的七项修炼》。2018年10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挂职支教第一校长一年,建立起黔西南州第一个“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办好学校党员先锋驿站,成为脱贫攻坚战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2009年以来,大部分民办高校都遭遇了招生寒流,对其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民办高校生源减少主要
[摘要]体验式教学环节对于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特点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笔者经验,其具体应用方式包括: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为了更好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在经费、教师素质、考核方式和教学实践安排方面予以支持。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市场营销调研 建构主义    在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市场营销调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关怀者、“重要他人”和人生导师,在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奋斗精神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引导学生明确奋斗
期刊
编者按  朱小蔓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情感教育理论的重要开创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朱教授始终聚焦教育中人的情感培育,并将这一问题视角与新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入教育改革的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和探索中。朱小蔓情感教育理论是当代中国教育故事的一个思想缩影,其中既有对教育中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深刻警醒与反思,又有对教育走向以人为本、促进整全人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本栏目以学习朱小蔓教
期刊
朱小蔓教授作为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与实践者,彰显教育的“情感”维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诸多理论并付诸实践,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习、研究朱老师的情感教育思想时,笔者发现,朱老师的情感教育思想与实践,继承发扬了中华深厚的情感文化传统。朱老师一直重视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重视教育史的研究。她认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弥足珍贵的资源。中华文化又具有情本体的特征,她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