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和医生:欧洲的“特权”阶层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仰慕
  在荷兰多年,当然不只跟王室贵胄和文化名流交往。我认识的人三教九流,从他们那里可以了解荷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说社会地位吧。万事都有条件反射,中国人一说好吃的,北方人就想到饺子,南方人就想到馄饨。欧洲人一说谁谁社会地位高,就想到律师和医生。为什么这两种职业在欧洲吃香,不比当大官或跻身于皇亲国戚逊色呢?答案要在两个地方找。
  首先是欧洲历史。
  直至中世纪末期,欧洲有三种职业令人仰慕:神职者、律师和医生。教会向百姓传达上帝的旨意,谁不听话就受天谴,所以人人敬畏牧师。律师大笔一挥,老婆孩子、牛马猪羊、房子地产就能易主,因此律师虽不像教会那样神乎其神,但也神气十足。你的亲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医生在纸上曲里拐弯画几个东东,你拿着那张纸儿,去捣鼓化学玩意的人那里买瓶药水,你亲人一喝,说不定又活过来了;或者医生用针一扎,你亲人留满一碗血,过几天,神志清醒了——不排除吓醒了的可能性;再不医生尖刀一抹,你亲人身上的大包被切掉了,除了心头大患,全家欢天喜地,山呼万岁,医生是神灵再现呀!这三种职业看起来互不搭杆,但他们有两个共同之处。
  第一,他们都识文断字。当时《圣经》是用拉丁文写的,神职人员懂拉丁文,老百姓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读写,更不用说已绝种几百年的拉丁文了。所以牧师说上帝指令众生做啥,大伙儿就得信,谁让他们两眼一抹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搞不清《圣经》上说了什么呢!律师会写他们的母语,买房置地卖牛卖羊时,得签字画押吧?这活儿要交给律师做,因为他能读法律条文,会撰写合同。不用钱把他伺候好了,他写俩仨你不识的字,房子或牛成别人的了了!医生和神职人员一样,懂拉丁文,上面所说曲里拐弯的东东就是医生开的拉丁文药方。当时的病理药理知识是用拉丁文写的,老百姓想治病,得求助于医生。
  第二,他们都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世纪时政教合一,神职人员在乡村城镇简直抵得上皇亲国戚,老百姓对他们众星捧月。律师和医生在每个村里都说一不二,人人对他们毕恭毕敬。尤其是神职人员可谓通天人物,上帝的选民,谁家的牛肥了,猪壮了,女儿成熟了,他们只要看上眼了,就不会放过,雁过拔毛,富得出水儿,不可一世。
  坚如磐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那些思想先驱者像吃了豹子胆,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天问。他们也鼓动基督徒多思考,少迷信。教会的说教,老百姓不琢磨不打紧,一合计,哪对哪儿呀,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有理胜无理呀。经过无数代人不懈的努力,到19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终于像扑克牌盖的房子一样,一推就倒了。神职人员纷纷到世俗行业打工。由于他们识字,当老师糊口没问题。并且,教堂在中世纪鼎盛时期就开办学校培养神父。自从无神论者挖了教堂的墙角,推了教堂的山墙以后,教会更重视教育口,不但在欧洲,而且在其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筹资办学。前神职人员通过任教使自己和他们培养的后生在无神论者的天下再度发光发热,可谓艺不压人。
  律师和医生在中世纪没有教会的地位高,权力大,对立面也少多了,所以没怎么受文艺复兴的冲击。他们的势力无历史断层,延伸至今,在政治土壤里根深叶茂,福荫子孙。尤其是律师,就拿荷兰来说吧,每个稍有地位的家庭,都要让他们孩子中间的一个学法律,以赢得政治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能影响国家的决策,难怪在荷兰政客中法学系毕业生比重很大。
  医生对政坛的影响也非同小可。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国民经济中,医疗开销都是大头。国家制定有关医保、医药和医疗政策方针时,医生的诉求直达政府核心。这并不是说欧洲的其他行业,比如商业,就不能出状元,和律师医生平起平坐。但商业风险大,企业此起彼落,不像医生职业那样历史悠久旱涝保收,律师职业风险虽比医生大一点,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律师和医生地位高而稳的第二个原因是欧洲的社会结构和西医理论。
  欧洲继承了古希腊的体系。雄辩推理、法律契约是社会的基石。官阶再比天高比海深,理还是要讲的;财气再壮如牛猛如虎,法律还是要遵守的。在古希腊时代,一个富人能在半小时内失去他所有的房屋土地,因为他和对手辩论之前答应了裁判,如果说不过对手,所有的财产就将交给胜出方。直至今日,在欧洲各国的议会里,能说会道的政客比那些埋头苦干的成功率高。有些政客简直就是演员,摇唇鼓舌,哗众取宠,搜罗选票。而维护这个雄辩推理、法律契约社会秩序的就是伶牙俐齿的法律工作者。律师能不大把赚钱、地位傲人吗?
  西医和中医的理论截然不同。现代西医基于解剖学,和古代西医有点一脉相承。它不像中医那样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说白了,西医就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人一得了病,就得把病灶切除或用药将其置于死地,不免有时顺带脚把患者也置于死地。西医不像中医,不太重视病人积极配和医生治疗,加强自身调理,以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西医治疗主要靠开刀施药,病人是被动的接受体,跟西医解剖桌上的尸体相差不远。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医生就是患者的救世主,权力能不大吗?病人能不慷慨解囊支付昂贵的医生账单吗?
  流动的水
  不过水在哪个国家也不会倒流。 欧洲国家虽然强调法律,但收入低的公民再冤枉,再有理,没钱请律师,也是白搭;有钱的人再和尚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犯了法,但只要出资请巧舌如簧的律师为他辩护,多棘手的官司也有望打赢。政治地位高的人常离社会和自然资源、财富来源近如咫尺,所以在欧洲,权大钱多的人绕一个圈子,有律师撑腰,照样比社会底层的公民更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但无论如何,通过重金雇佣律师来给自己的不法行为辩解,增加了犯罪成本,迫使有钱有势的人在违法之前三思而后行。同时,社会底层的公民起码在理论上有理可讲、有权可维,这个权利用不用是另一回事,但法律、法院和律师坚如磐石风雨无阻的地位,对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威慑作用,多多少少地限制了权力和金钱瓦解社会秩序。
  另外,近年来,西医的思想先驱者逐渐意识到自己理论的局限性,开始向中医学习针灸、中药、推拿、拔罐、食疗、气功等,有些中医疗法已被欧洲医保纳入报销范围。欧洲病人也开始学习通过自身调理,恢复阴阳平衡,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比如在荷兰,病人建立了患者协会,和医院平等对话,不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盘交给医生打理。医生不再像过去,并非患者惟一的救命稻草了。
  水不但不倒流,而且到处都流。东方的智慧流向西方,西方的经验传到东方。在流动的过程中,东方和西方交换位置,权力和财富重新分配,达到新的平衡,新的水平线继而像出水芙蓉,浮出水面,进入我们的视野,它芳香四溢,沁人肺腑,令我们耳目一新。
其他文献
战争还是和平?这个问题在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利比亚问题、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中得以具象化。相形之下,东北亚地区和平和发展依然为主流,让人觉着欣慰。不过,各方关系冷热不均,也很有看点。  “冷”的几组关系分为以下几类:  冷却型:朝鲜决意拥核,在核导开发方面加快步伐。金正恩执政三年来,唇齿相依的中朝关系持续冷却,两国未见高层交往。韩联社报道,按惯例每年举行的中朝双边纪念活动也被搁置或降格。  僵冷
1909年:收复东沙,巡视西沙  从19世纪中期起,我国南海诸岛开始为帝国主义所染指。英、德、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陆续到我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调查、测量和绘图。但这一时期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尚无意直接挑战我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因而未与我发生重大纠纷。  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揭开了帝国主义列强直接侵犯我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的序幕。中法战争中,中国虽然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
2014年6月3日奥巴马访问波兰,双方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看法,并讨论如何深化双边安全合作。4月初,乌克兰危机最高峰时,波兰就表现出明显的对俄强硬姿态,波兰总理甚至对北约在波兰的军事部署速度太慢表示不满。波兰外长也曾指出,希望北约能在波兰境内部署两个重武器旅。5月8日,在同来访的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会谈时,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表示将与政府讨论是否有必要将军费占GDP比例由1.95%提高到2%。即使乌克兰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  然而,中国的大国身份是经历了历史起伏的。传统上,中国是泱泱大国。近代以来,中国一度被视为“东亚病夫”,大而弱。今天,中国仍然是“不完全大国”(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语)。  正因为如此,中国并非简单地对应托克维尔所描绘的大国处境
我去过的国家也不算少了,对近在咫尺的韩国却一直无缘。不过,与许多人一样,我对韩国并不陌生:韩剧、韩国烤肉、大街上奔跑的韩国汽车等等构成了心中的韩国印象图。虽然由于政治原因,中韩之间长期缺少联系,可是这种人为的切割无法阻隔相似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下的心理认同感,以致于两国在建交以后的短短时间里,关系急剧升温。21世纪初两国出现的“韩流”“汉风”,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虽然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热度早有心理准备
一场关于“美牛”的争斗  民进党“立院党团”采取坚壁清野的“焦土策略”,终于让国民党在6月15日本会期结束前解禁美牛进口的希望成为泡影。“美牛”案持续近十年,它为何在台湾掀起如此轩然大波?  自2003年12月美国首度发现疯牛病以来,台湾要不要进口“美牛”就成为一大难题。2005年4月,在陈水扁执政时期,时任“行政院长”谢长廷恢复进口了美国牛肉,6月再度因疯牛病考量而禁止。2006年1月,苏贞昌担
今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我国在未来10年要增加4000万公顷造林,相当于种植600亿棵树,也就是说在今后10年里中国要为世界每一个人种大约10棵树。  近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的“全球十亿棵树运动”特别仪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全球十亿棵树运动”已实现在全球植树70亿棵的目标,其中中国植树26亿棵,是各国中最多的,对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
今年是《世界知识》杂志创刊80周年。回想起来,我同《世界知识》还有着较深的渊源。先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走向革命的征途中,它曾起过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后来在工作中,我又同它有较长时间的业务联系,有几次还曾和我的工作安排有关,影响过我后来的命运。我不仅是它的一个忠实读者,而且还与它有过长久的工作联系,甚至一度要被调去那里工作。正因为如此,我对《世界知识》有着深厚的感情。  结缘世界知识社 
制衡不仅仅是大国逐鹿天下的工具,也经常成为弱小国家谋生的手段。    不知从何时开始,“制衡”成了时政新闻的流行词汇。“美国重返亚太就是为了制衡中国”、“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联合其他域内外国家制衡崛起的中国”、“中俄联合演习是对美国的软制衡”……如此等等,制衡似乎无所不在。但是,究竟什么是制衡?人们似乎又不甚了了。说起来,人类历史就好比国际政治的实验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
十年前,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然而直到今天,有关这场战争的一些谜团仍没有被彻底解开,其中之一是:在“蜘蛛洞”旁擒住老萨并拍照留念的美军士兵到底是谁?  从美军最初公布的照片来看,这名士兵的脸被技术处理了,没人知道他的真面目。  2004年8月,这张照片中的士兵终于现身,声称自己叫萨米尔,是流亡海外的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是美籍伊拉克人,他说他当时任美国第四步兵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