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式。行之有效的做法是以为学生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多方面、多角度做好关爱教育。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关爱教育
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这一时期树立起来,而中学教师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教师是中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如何做好关爱教育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关爱教育,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让他们习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和心灵的完善和提高。
关爱教育是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能否赢得来自全球化时代的严峻挑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不仅指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格。与上世纪相比,当下的学校学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趋向世俗化,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种种迹象表明,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中学生们的精神追求却越来越淡薄。不少人急功近利思想较重,缺乏远大的理想目标,学习浮躁,动力不足,得过且过,不愿深入基层,轻视服务行业工作,甚至有的学生在参加学生活动时不是抱着锻炼自己、为人民服务、为学校争光的心态来的,而是先考虑有没有利益,会给自身带来哪些好处。其次,对象复杂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高中教育适应性差,入学后目标不明确,也缺乏上进心,作风懒惰,自律能力不强,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仅没有学好文化知识,而且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立性差,意志力弱,吃苦精神欠缺,每年新生报到时几个家长跟随并细致周到地办理一应手续的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处于家长和老师无时无刻的保护和监管之中,从校园到校园,在无挫折、无约束的单一学习过程中长大,缺乏挫折的经历与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道德观念与纪律观念十分淡薄。正因为这样,高中生中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旷课情况屡见不鲜,一些不符合中学生行为的事件更是普遍。再次,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负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网络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第四媒体”。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受到冲击。有的学生对网络或其他一些新闻传媒的信任度甚至超过了正规教育。各种合法与非法、有益和有害、真实与虚假、有价值与无意义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导致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浩瀚繁杂的网络世界中迷茫无措,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思考。迷恋于网络世界中,缺乏必要的人际来往,缺少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有些人虽然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可以与人长篇大论,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出明显的自闭倾向,甚至出现性格上的双重性与分裂性。
关爱教育,就是面对这些新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式。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这既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的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下沉,把这种教育理念的范围扩展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成绩和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所有学生。转变以往“居高临下式说教”的工作方法,实施“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管理教育模式,在学生中开展“关爱型”教育,使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思想观念,把辅导员当成贴心人、当成朋友、当成可以全心信赖的师长来对待,有意见敢于提出来,内心的想法能够对我们毫无保留的说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在经济上较为贫困、在学业上落后、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摸底工作,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实施有差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交流,将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来对待。不要把自己放在学生对立面上,而是以民主平等的角色出现,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行为的理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问题,让他们感到了自己人格的被尊重和行为的被理解,感到老师是愿意帮助他们,是真心为他们好的。教师只要付出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注意点方式方法,就一定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還要求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行得正、坐得端,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一种尊重。这样一来,我们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并且创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
音乐家要写出感动人心灵的乐曲,必须深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要想作好关爱工作,也应当处处用心,去体验学生的真情实感。高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性格各异,尚没发展成熟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具有现代中学生的鲜明特点,比如个性独立、思想前卫、自我意识强烈、渴望成功、渴望获得外界肯定。就是这样一群快速发展但还没有稳定的青年群体给老师们的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要人为的去给学生划分三六九等,不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应该秉承“严爱优等生·关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的原则,对优等生严格要求,使其好上加好更上一层楼;对占大部分比例的中等生人尽其用,争取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一个发光点;对小部分的后进生更要格外关注,培养其成长成才。如果我们真的能按照这个要求来做了,以身作则来教育学生,学生能够从心底里信任你、信服你、信赖你,上行下效,我们的学生工作何愁做不好?
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坚持关爱教育,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毕业时满载而归:既收获到多种学科的知识,考上理想的大学,又能在生命体验和人生历练方面获得进入社会的合格证。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关爱教育
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这一时期树立起来,而中学教师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教师是中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如何做好关爱教育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关爱教育,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让他们习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和心灵的完善和提高。
关爱教育是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能否赢得来自全球化时代的严峻挑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不仅指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格。与上世纪相比,当下的学校学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趋向世俗化,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种种迹象表明,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中学生们的精神追求却越来越淡薄。不少人急功近利思想较重,缺乏远大的理想目标,学习浮躁,动力不足,得过且过,不愿深入基层,轻视服务行业工作,甚至有的学生在参加学生活动时不是抱着锻炼自己、为人民服务、为学校争光的心态来的,而是先考虑有没有利益,会给自身带来哪些好处。其次,对象复杂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高中教育适应性差,入学后目标不明确,也缺乏上进心,作风懒惰,自律能力不强,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仅没有学好文化知识,而且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立性差,意志力弱,吃苦精神欠缺,每年新生报到时几个家长跟随并细致周到地办理一应手续的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处于家长和老师无时无刻的保护和监管之中,从校园到校园,在无挫折、无约束的单一学习过程中长大,缺乏挫折的经历与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道德观念与纪律观念十分淡薄。正因为这样,高中生中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旷课情况屡见不鲜,一些不符合中学生行为的事件更是普遍。再次,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负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网络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第四媒体”。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受到冲击。有的学生对网络或其他一些新闻传媒的信任度甚至超过了正规教育。各种合法与非法、有益和有害、真实与虚假、有价值与无意义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导致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浩瀚繁杂的网络世界中迷茫无措,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思考。迷恋于网络世界中,缺乏必要的人际来往,缺少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有些人虽然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可以与人长篇大论,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出明显的自闭倾向,甚至出现性格上的双重性与分裂性。
关爱教育,就是面对这些新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式。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这既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的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下沉,把这种教育理念的范围扩展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成绩和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所有学生。转变以往“居高临下式说教”的工作方法,实施“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管理教育模式,在学生中开展“关爱型”教育,使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思想观念,把辅导员当成贴心人、当成朋友、当成可以全心信赖的师长来对待,有意见敢于提出来,内心的想法能够对我们毫无保留的说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在经济上较为贫困、在学业上落后、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摸底工作,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实施有差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交流,将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来对待。不要把自己放在学生对立面上,而是以民主平等的角色出现,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行为的理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问题,让他们感到了自己人格的被尊重和行为的被理解,感到老师是愿意帮助他们,是真心为他们好的。教师只要付出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注意点方式方法,就一定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還要求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行得正、坐得端,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一种尊重。这样一来,我们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并且创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
音乐家要写出感动人心灵的乐曲,必须深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要想作好关爱工作,也应当处处用心,去体验学生的真情实感。高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性格各异,尚没发展成熟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具有现代中学生的鲜明特点,比如个性独立、思想前卫、自我意识强烈、渴望成功、渴望获得外界肯定。就是这样一群快速发展但还没有稳定的青年群体给老师们的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要人为的去给学生划分三六九等,不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应该秉承“严爱优等生·关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的原则,对优等生严格要求,使其好上加好更上一层楼;对占大部分比例的中等生人尽其用,争取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一个发光点;对小部分的后进生更要格外关注,培养其成长成才。如果我们真的能按照这个要求来做了,以身作则来教育学生,学生能够从心底里信任你、信服你、信赖你,上行下效,我们的学生工作何愁做不好?
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坚持关爱教育,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毕业时满载而归:既收获到多种学科的知识,考上理想的大学,又能在生命体验和人生历练方面获得进入社会的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