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有一种举动总能感人,并持久地留在人们心中,那就是善良的举动,在我们生活中,那些善良的人,他们的言行充满善意、温暖和关怀,能感动他人,传递给他人,提升自身及他人的人生境界。在文学作品中,那些善良的人物形象,总是扎根于每位读者的心灵深处,令人震撼。
窦娥是元代杰出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这位备受中国封建社会迫害的典型代表,尽管她一生短暂而痛苦,但她的所作所为可谓“感天动地”她的故事拨动着历代读者的心弦,除去悲痛其不幸蒙冤的悲惨命运,留在我们心中的就她的善良及由此产生对她的由衷敬佩。
窦娥的善良主要体现在对共同处于受迫害地位的人——蔡婆(自己的婆婆)生活、生命的深切关怀上。
对婆婆日常生活的照顾。戏剧第一折里,当窦娥自叹丧母、死夫命运不济时,也承诺:“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当婆婆要债未归时,心中牵挂不已:“婆婆索钱去了,怎生早晚不见回来?”,见了婆婆便问:“你吃饭么?”“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平时的生活细节表现出她的乖巧、听话、孝顺等,这就是善良的表现。后来她对婆婆轻易答应张驴儿父子的婚事表现出十分的不满,虽然事出有因,为此,婆媳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位向来温和、孝顺的儿媳毫不留情地指责,甚至痛骂婆婆,这只是她性格中“反抗性”一面,并未影响到她的善良之心,善良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她的善良形象逐渐凸现。婆婆生病了,她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儿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你吃些儿波”,“但愿娘亲早痊济,……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喜”。她用心善待自己的婆婆,盼望婆婆身体尽快好起来。
为婆婆屈打成招。当张驴儿药死其老子而嫁祸于窦娥时,她被差官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严刑拷打之下,她忍受着身心剧痛,就是不屈服,为自己的清白申辩。可是,当贪官桃杌命差官女拷打蔡婆时,她心疼了,唯恐婆婆受皮肉之苦,急忙止住:“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她对婆婆说:“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谁都知道这位弱女子为婆婆而饮恨屈招,完全是出于对婆婆的关爱,出于对婆婆生命的保护,这源于她那颗善良之心!
临死前害怕婆婆伤心。以生命为代价的善良举动,本已难能可贵。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在被押赴刑场斩首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死亡,而是她婆婆,担心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因而恳请刽子手往后街走:“俺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当被婆婆看见时,她安慰道:“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自己的性命尚且顾及不了,竟然顾及婆婆的心情,这就是她身上具有的善良特质。这种善已超越了自己的生命,从而使她的形象增添了无限美丽的色彩。
死后对婆婆的关怀。故事的第四折,为刻画她的善良可亲的美德补上了最精彩的一笔,化作鬼魂的她依然关怀着在世的婆婆:“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可收恤家中,替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也可瞑目。”天将亮,她再次请求:“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婆婆,可怜她无夫无儿,谁管顾年衰迈”。这朴实的肺腑之言足可让我们见到那颗水晶般的善良之心。那灵魂深处的善良与关怀一如既往,生死不渝,形成了震撼读者心灵的强大力量。我们同情她不幸的遭遇,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痛心于她年轻美丽生命的消失,敬佩她善良的人格!
《窦娥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分析窦娥的善良特征时,自己处于一种非常感动的状态,学生亦如此,使学生领悟到“善”是“爱”,是“关怀”。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应有一个善良之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今后我们有能力时就应向社会慷慨自己的善举,为社会多做贡献,因为“善”能使社会充满温馨。
窦娥是元代杰出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这位备受中国封建社会迫害的典型代表,尽管她一生短暂而痛苦,但她的所作所为可谓“感天动地”她的故事拨动着历代读者的心弦,除去悲痛其不幸蒙冤的悲惨命运,留在我们心中的就她的善良及由此产生对她的由衷敬佩。
窦娥的善良主要体现在对共同处于受迫害地位的人——蔡婆(自己的婆婆)生活、生命的深切关怀上。
对婆婆日常生活的照顾。戏剧第一折里,当窦娥自叹丧母、死夫命运不济时,也承诺:“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当婆婆要债未归时,心中牵挂不已:“婆婆索钱去了,怎生早晚不见回来?”,见了婆婆便问:“你吃饭么?”“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平时的生活细节表现出她的乖巧、听话、孝顺等,这就是善良的表现。后来她对婆婆轻易答应张驴儿父子的婚事表现出十分的不满,虽然事出有因,为此,婆媳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位向来温和、孝顺的儿媳毫不留情地指责,甚至痛骂婆婆,这只是她性格中“反抗性”一面,并未影响到她的善良之心,善良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她的善良形象逐渐凸现。婆婆生病了,她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儿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你吃些儿波”,“但愿娘亲早痊济,……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喜”。她用心善待自己的婆婆,盼望婆婆身体尽快好起来。
为婆婆屈打成招。当张驴儿药死其老子而嫁祸于窦娥时,她被差官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严刑拷打之下,她忍受着身心剧痛,就是不屈服,为自己的清白申辩。可是,当贪官桃杌命差官女拷打蔡婆时,她心疼了,唯恐婆婆受皮肉之苦,急忙止住:“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她对婆婆说:“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谁都知道这位弱女子为婆婆而饮恨屈招,完全是出于对婆婆的关爱,出于对婆婆生命的保护,这源于她那颗善良之心!
临死前害怕婆婆伤心。以生命为代价的善良举动,本已难能可贵。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在被押赴刑场斩首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死亡,而是她婆婆,担心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因而恳请刽子手往后街走:“俺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当被婆婆看见时,她安慰道:“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自己的性命尚且顾及不了,竟然顾及婆婆的心情,这就是她身上具有的善良特质。这种善已超越了自己的生命,从而使她的形象增添了无限美丽的色彩。
死后对婆婆的关怀。故事的第四折,为刻画她的善良可亲的美德补上了最精彩的一笔,化作鬼魂的她依然关怀着在世的婆婆:“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可收恤家中,替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也可瞑目。”天将亮,她再次请求:“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婆婆,可怜她无夫无儿,谁管顾年衰迈”。这朴实的肺腑之言足可让我们见到那颗水晶般的善良之心。那灵魂深处的善良与关怀一如既往,生死不渝,形成了震撼读者心灵的强大力量。我们同情她不幸的遭遇,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痛心于她年轻美丽生命的消失,敬佩她善良的人格!
《窦娥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分析窦娥的善良特征时,自己处于一种非常感动的状态,学生亦如此,使学生领悟到“善”是“爱”,是“关怀”。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应有一个善良之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今后我们有能力时就应向社会慷慨自己的善举,为社会多做贡献,因为“善”能使社会充满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