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的国产电影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同时,大量优秀的外国电影也进入中国,吸引了当时的中国观众。
一部部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译制片,都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而这些影片中的音乐或歌曲,也同样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
那些动人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优美的插曲,飞越千山万水,穿越时空隧道,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为永恒的经典!
差点儿丢了儿子
记者 冷梅
家住西城区丽水莲花小区的张先生70岁了,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四十多岁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他一直就是个电影迷,当时在部队的时候,几乎是每周末或隔周末部队小礼堂就放映一部电影,那时还真没少看电影。那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甚至说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张先生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主要是八个样板戏占主流,其他电影不算很多,但都制作精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许多,比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保密局的枪声》、《二泉映月》、《归心似箭》、《小花》、《甜蜜的事业》、《从奴隶到将军》、《戴手铐的旅客》、《第二次握手》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老电影他如今仍然记忆犹新。张先生不停顿地、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出了许多部电影的名字,在那个年代,不仅国产电影部部制作精良,还有许多优秀的译制片,比如:《巴黎圣母院》、《简爱》、《英俊少年》、《追捕》、《人证》、《大篷车》、《故乡》、《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等。说起这些老电影,张先生如数家珍。张先生幽默地说:“要用现在的话说我就是典型的‘影粉’啊!”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看电影时差点儿把儿子给弄丢了!那是1975年冬天,当时儿子才三岁多,那天部队小礼堂放映电影(已经忘记了名字),张先生自己要了三张票,他的一位同事有两张票,因临时有事儿去不了,也把票给了他。于是他们一家三口早早吃完了晚饭,叫上妹妹和妹夫一起高高兴兴去看电影了,只是不坐在一起。电影刚开始时,儿子还能老老实实坐在那儿看,看了一半,他就开始坐不住了,一会儿去趟厕所,一会儿又跑到他姑姑那儿,开始折腾了。起初张先生两口子还轮流跟着他,后来看他跑得熟了就不跟着了,由着他自己折腾。一次,儿子说是去厕所,就自己跑了,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回来,他妈妈不放心了,就跑到他姑姑那儿看了看,没有,然后就去厕所喊他,也没有!这下可着急了,赶紧跑回来叫张先生!于是他们四个大人开始在电影院里面到处找,部队小礼堂有四个门,门口的卫兵都说没看见有小男孩跑出去。这时距离电影散场已经很近了,他们四个人一个人把着一个门,紧张地守候着。电影结束了,陆陆续续有人走了出来,就在人渐渐多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个穿着黑大衣的女人裹着一个孩子走近了张先生,张先生当时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他下意识地觉得那个孩子是他的儿子,于是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还不停地叫着儿子的名字,突然间,那个小孩子就回过头来,看见张先生后就把身体转向他挣扎着,并张开手臂要他抱,嘴里还喊着“爸爸,爸爸”,张先生一把就从那个女人的怀里抢过了儿子,那个女人则说她是看见孩子自己跑丢了,要帮他找父母的,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因为没有证据也只好放她走。事后儿子告诉他,那个阿姨跟他说:让他别嚷嚷,出去以后给他糖吃,帮他找爸爸妈妈。张先生分析说,当时电影也就演了一半儿子就跑没了,距离散场至少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那个女的真想帮孩子找父母就该跟门口的卫兵说,或者在大厅里等着家长来找孩子,也可以到广播室广播一下啊,为什么要等到散场时人多了的时候再出来呢?而且还跟孩子说那样的话?不过,万幸,儿子找回来了!要不然下半辈子真不知道要怎么过了!
对英雄人物情有独钟
记者陈文
辛述光先生今年70岁,他说一直以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看话剧。电影是指老电影,“我不看外国片,就看国产电影,片片不落,什么战争片、儿童片、反特片、文艺片都爱看,尤其对英雄人物的电影情有独钟,像《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说起过去的经典影片,辛先生如数家珍,还能说出这些影片是哪个电影厂拍摄的,主角是谁扮演的,这位主演还出演过其他哪些影片。
从上学到工作,辛述光都是电影院的常客,“上课、上班之余,我的大部分时光可以说都是在影院度过的。”说起自己看电影最疯狂的行为,辛先生说他曾天没亮就去电影院排队买票,“我记得那时候去交道口电影院,人踩人地买票,印象太深了。有时候电影票卖完了,我在门口等退票也要看。还曾经一天泡在影院里,带点吃的作为午饭,上午看两场,下午接着看。”辛先生介绍,有的电影他看过好几遍,“总也看不腻”,后来电视里放老电影,他也必看,还买了好多老电影的光盘,一直保留着。
“我对英雄人物记得非常清楚。”辛述光说,有时看着看着就流眼泪,比如《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牺牲的时候、《烈火中永生》里许云峰和江姐挽着手走向刑场,《青春之歌》里秦怡饰演的林红在狱中和狱友们说:“小妹妹们,永别了!”“‘我现在想起来都特别激动。”
从小对英雄的钟爱和崇敬,辛述光一直延续到工作后,在市政集团一公司期间从事工会宣传工作的他经常组织职工看电影,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活动,举办座谈会、写观后感,“工人们也爱看。”
辛述光说,他最喜欢《红色娘子军》,看了得有五六遍,还看过十几遍芭蕾舞剧。访谈间,他多次提到王心刚及其参演的影片,称王心刚是那个年代的帅哥,“王心刚饰演了很多英雄,就只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演过一回反面人物——是个叛徒……”辛先生还提到了22大影星,“当时电影院摆着他们的照片,他们的剧照我都有。”辛述光坦言小时候的零花钱和工作后的一部分收入,他都用来看电影或者买电影画报、杂志、画片和光盘了,一些艺术家、演员的资料也都有收集。
说到为何那么钟爱老电影,辛述光说,因为老一辈艺术家演得好,故事深入人心,“现在的影院里很少能看到我们这一代人,票价高是一方面,国产片能进我们心中的不多。”
一部部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译制片,都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而这些影片中的音乐或歌曲,也同样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
那些动人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优美的插曲,飞越千山万水,穿越时空隧道,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为永恒的经典!
差点儿丢了儿子
记者 冷梅
家住西城区丽水莲花小区的张先生70岁了,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四十多岁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他一直就是个电影迷,当时在部队的时候,几乎是每周末或隔周末部队小礼堂就放映一部电影,那时还真没少看电影。那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甚至说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张先生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主要是八个样板戏占主流,其他电影不算很多,但都制作精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许多,比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保密局的枪声》、《二泉映月》、《归心似箭》、《小花》、《甜蜜的事业》、《从奴隶到将军》、《戴手铐的旅客》、《第二次握手》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老电影他如今仍然记忆犹新。张先生不停顿地、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出了许多部电影的名字,在那个年代,不仅国产电影部部制作精良,还有许多优秀的译制片,比如:《巴黎圣母院》、《简爱》、《英俊少年》、《追捕》、《人证》、《大篷车》、《故乡》、《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等。说起这些老电影,张先生如数家珍。张先生幽默地说:“要用现在的话说我就是典型的‘影粉’啊!”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看电影时差点儿把儿子给弄丢了!那是1975年冬天,当时儿子才三岁多,那天部队小礼堂放映电影(已经忘记了名字),张先生自己要了三张票,他的一位同事有两张票,因临时有事儿去不了,也把票给了他。于是他们一家三口早早吃完了晚饭,叫上妹妹和妹夫一起高高兴兴去看电影了,只是不坐在一起。电影刚开始时,儿子还能老老实实坐在那儿看,看了一半,他就开始坐不住了,一会儿去趟厕所,一会儿又跑到他姑姑那儿,开始折腾了。起初张先生两口子还轮流跟着他,后来看他跑得熟了就不跟着了,由着他自己折腾。一次,儿子说是去厕所,就自己跑了,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回来,他妈妈不放心了,就跑到他姑姑那儿看了看,没有,然后就去厕所喊他,也没有!这下可着急了,赶紧跑回来叫张先生!于是他们四个大人开始在电影院里面到处找,部队小礼堂有四个门,门口的卫兵都说没看见有小男孩跑出去。这时距离电影散场已经很近了,他们四个人一个人把着一个门,紧张地守候着。电影结束了,陆陆续续有人走了出来,就在人渐渐多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个穿着黑大衣的女人裹着一个孩子走近了张先生,张先生当时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他下意识地觉得那个孩子是他的儿子,于是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还不停地叫着儿子的名字,突然间,那个小孩子就回过头来,看见张先生后就把身体转向他挣扎着,并张开手臂要他抱,嘴里还喊着“爸爸,爸爸”,张先生一把就从那个女人的怀里抢过了儿子,那个女人则说她是看见孩子自己跑丢了,要帮他找父母的,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因为没有证据也只好放她走。事后儿子告诉他,那个阿姨跟他说:让他别嚷嚷,出去以后给他糖吃,帮他找爸爸妈妈。张先生分析说,当时电影也就演了一半儿子就跑没了,距离散场至少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那个女的真想帮孩子找父母就该跟门口的卫兵说,或者在大厅里等着家长来找孩子,也可以到广播室广播一下啊,为什么要等到散场时人多了的时候再出来呢?而且还跟孩子说那样的话?不过,万幸,儿子找回来了!要不然下半辈子真不知道要怎么过了!
对英雄人物情有独钟
记者陈文
辛述光先生今年70岁,他说一直以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看话剧。电影是指老电影,“我不看外国片,就看国产电影,片片不落,什么战争片、儿童片、反特片、文艺片都爱看,尤其对英雄人物的电影情有独钟,像《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说起过去的经典影片,辛先生如数家珍,还能说出这些影片是哪个电影厂拍摄的,主角是谁扮演的,这位主演还出演过其他哪些影片。
从上学到工作,辛述光都是电影院的常客,“上课、上班之余,我的大部分时光可以说都是在影院度过的。”说起自己看电影最疯狂的行为,辛先生说他曾天没亮就去电影院排队买票,“我记得那时候去交道口电影院,人踩人地买票,印象太深了。有时候电影票卖完了,我在门口等退票也要看。还曾经一天泡在影院里,带点吃的作为午饭,上午看两场,下午接着看。”辛先生介绍,有的电影他看过好几遍,“总也看不腻”,后来电视里放老电影,他也必看,还买了好多老电影的光盘,一直保留着。
“我对英雄人物记得非常清楚。”辛述光说,有时看着看着就流眼泪,比如《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牺牲的时候、《烈火中永生》里许云峰和江姐挽着手走向刑场,《青春之歌》里秦怡饰演的林红在狱中和狱友们说:“小妹妹们,永别了!”“‘我现在想起来都特别激动。”
从小对英雄的钟爱和崇敬,辛述光一直延续到工作后,在市政集团一公司期间从事工会宣传工作的他经常组织职工看电影,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活动,举办座谈会、写观后感,“工人们也爱看。”
辛述光说,他最喜欢《红色娘子军》,看了得有五六遍,还看过十几遍芭蕾舞剧。访谈间,他多次提到王心刚及其参演的影片,称王心刚是那个年代的帅哥,“王心刚饰演了很多英雄,就只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演过一回反面人物——是个叛徒……”辛先生还提到了22大影星,“当时电影院摆着他们的照片,他们的剧照我都有。”辛述光坦言小时候的零花钱和工作后的一部分收入,他都用来看电影或者买电影画报、杂志、画片和光盘了,一些艺术家、演员的资料也都有收集。
说到为何那么钟爱老电影,辛述光说,因为老一辈艺术家演得好,故事深入人心,“现在的影院里很少能看到我们这一代人,票价高是一方面,国产片能进我们心中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