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教育非常重要,本文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习惯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中华文明,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结合学科知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的民族》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利用歌曲导入新课,阐明民族关系
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提出问题“從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我结合歌词,正确引导指出,我国各民族人民友好团结,历史由来已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性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在新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合”的兄弟姐妹式的关系。
接下来,我以我们平泉县的主要少数民族——回族为例指出:回族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以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人才,如明朝著名开国将领中的常遇春、胡大海,明朝清官海瑞,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甲午战争中在朝鲜平壤抗日献身的清军总兵左宝贵等都是回族的优秀儿女。特别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称壮举,这恐怕和他身为回族,到西亚寻根的情节不无关系。
二、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知识讲授之中
在讲到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时,结合对难写字的巩固,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新中国成立以前,“彝族”被称为“夷族”,是诬蔑他们为野蛮不开化的民族。建国之后,党和政府本着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则,给他们改名为“彝族”。彝,意为规矩,称道彝族人民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年毛泽东还风趣地赞赏:有吃有穿(彝,含米含丝),改的好。这样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重视搞好民族团结的程度就有了更深的认识。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数相对较少,有些学生往往认为,民族团结与自己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8%),但分布地区很广。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河北省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民族总数已超过50个,我们承德市也有十几个民族。如果我人不注意,也可能引起民族矛盾。从而明确,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要靠各族人民也包括青少年学生的共同努力,谁都不能转身事外。
三、了解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大家庭,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讲到“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我就从两进西藏,历经数载,和藏族人民结下深刻友谊,并最终献身高原的孔繁森讲到青州人的优秀儿女——两次支援边疆教育事业发展的贺志卿、支援青藏教育的付学敏;从西部大开发讲到“十五”计划,讲到青藏铁路的建设;从旧社会少数民族的悲惨生活讲到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熏陶。
四、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数相对较少,汉族学生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多,对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更是知之甚少,就连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对本民族的发展史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并因此而导致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时常有一些摩擦和敌视产生,给彼此的团结友爱和和睦相处蒙上了层阴影。为此我针对我们承德市少数民族中回族比例大,而且风俗习惯与汉族类有较大差异的特点,有目的的搜集整理了有关回族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民族风俗习惯教育。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包含方面与汉族有较大差异,这也是容易引起民族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追根求源,伊斯兰教的饮食戒源于《古兰经》,其中最详尽的一段经文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食;禁止你们吃在神石上宰杀的……凡是为饥荒所迫而无意犯罪的,[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是至敕的,确实至慈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民族间的融合,回族在饮食方面的很多禁忌已不那么严格,但忌食猪肉的禁令却根深蒂固。这与历史上一段时期统治都所搞的民族歧视有很大关系。从《古兰经》来看,伊斯兰教教徒忌食猪肉是认为其“不洁”,而历史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把回民称为“回子”,把回民忌食猪肉说成是因为“猪是他们的祖宗,猪八戒就是个回教徒”,从而引起了回族人民的极大愤慨,导致了许多民族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回汉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少数地区出现了强迫回民养猪、吃猪肉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民族团结,所以,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我的这些介绍,使所有的学生对回族都有了较深的认识,从而增强了他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以达赖喇嘛等人为代表的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企图分裂祖国搞西藏独立,李洪志及“法轮功”邪教势力反科学反人类的罪恶行径,我向学生严厉的指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国家只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对于那些邪教之徒和披着宗教外衣裳搞民族分裂、破坏国家团结统一的民族败类则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我们作为青少年学生更应该学好民族宗教知识,正确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坚决抵制邪教,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为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介绍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促进相互尊重
各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和体育项目,如新疆维吾尔族的歌舞、云南傣族的孔雀舞、青海回族的“花儿”和回族的武术、有世界最长诗之称的藏族的长篇叙事史诗《格萨尔王传》等等。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时机把他们告诉学生,都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增进民族团结。
【关键词】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习惯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中华文明,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结合学科知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的民族》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利用歌曲导入新课,阐明民族关系
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提出问题“從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我结合歌词,正确引导指出,我国各民族人民友好团结,历史由来已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性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在新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合”的兄弟姐妹式的关系。
接下来,我以我们平泉县的主要少数民族——回族为例指出:回族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以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人才,如明朝著名开国将领中的常遇春、胡大海,明朝清官海瑞,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甲午战争中在朝鲜平壤抗日献身的清军总兵左宝贵等都是回族的优秀儿女。特别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称壮举,这恐怕和他身为回族,到西亚寻根的情节不无关系。
二、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知识讲授之中
在讲到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时,结合对难写字的巩固,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新中国成立以前,“彝族”被称为“夷族”,是诬蔑他们为野蛮不开化的民族。建国之后,党和政府本着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则,给他们改名为“彝族”。彝,意为规矩,称道彝族人民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年毛泽东还风趣地赞赏:有吃有穿(彝,含米含丝),改的好。这样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重视搞好民族团结的程度就有了更深的认识。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数相对较少,有些学生往往认为,民族团结与自己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8%),但分布地区很广。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河北省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民族总数已超过50个,我们承德市也有十几个民族。如果我人不注意,也可能引起民族矛盾。从而明确,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要靠各族人民也包括青少年学生的共同努力,谁都不能转身事外。
三、了解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大家庭,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讲到“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我就从两进西藏,历经数载,和藏族人民结下深刻友谊,并最终献身高原的孔繁森讲到青州人的优秀儿女——两次支援边疆教育事业发展的贺志卿、支援青藏教育的付学敏;从西部大开发讲到“十五”计划,讲到青藏铁路的建设;从旧社会少数民族的悲惨生活讲到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熏陶。
四、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数相对较少,汉族学生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多,对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更是知之甚少,就连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对本民族的发展史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并因此而导致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时常有一些摩擦和敌视产生,给彼此的团结友爱和和睦相处蒙上了层阴影。为此我针对我们承德市少数民族中回族比例大,而且风俗习惯与汉族类有较大差异的特点,有目的的搜集整理了有关回族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民族风俗习惯教育。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包含方面与汉族有较大差异,这也是容易引起民族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追根求源,伊斯兰教的饮食戒源于《古兰经》,其中最详尽的一段经文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食;禁止你们吃在神石上宰杀的……凡是为饥荒所迫而无意犯罪的,[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是至敕的,确实至慈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民族间的融合,回族在饮食方面的很多禁忌已不那么严格,但忌食猪肉的禁令却根深蒂固。这与历史上一段时期统治都所搞的民族歧视有很大关系。从《古兰经》来看,伊斯兰教教徒忌食猪肉是认为其“不洁”,而历史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把回民称为“回子”,把回民忌食猪肉说成是因为“猪是他们的祖宗,猪八戒就是个回教徒”,从而引起了回族人民的极大愤慨,导致了许多民族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回汉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少数地区出现了强迫回民养猪、吃猪肉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民族团结,所以,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我的这些介绍,使所有的学生对回族都有了较深的认识,从而增强了他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以达赖喇嘛等人为代表的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企图分裂祖国搞西藏独立,李洪志及“法轮功”邪教势力反科学反人类的罪恶行径,我向学生严厉的指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国家只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对于那些邪教之徒和披着宗教外衣裳搞民族分裂、破坏国家团结统一的民族败类则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我们作为青少年学生更应该学好民族宗教知识,正确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坚决抵制邪教,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为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介绍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促进相互尊重
各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和体育项目,如新疆维吾尔族的歌舞、云南傣族的孔雀舞、青海回族的“花儿”和回族的武术、有世界最长诗之称的藏族的长篇叙事史诗《格萨尔王传》等等。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时机把他们告诉学生,都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增进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