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整体教学强调课文内容的理解,强调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同时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在概念上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即在教学中要力求保持课文内容的完整性。
下面本人以高一下册第14单元的“Reading”中的课文“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为例,谈一下本人在教学中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尝试。
一、导入课文
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直观教学创设情境,并设计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导语,巧妙自然地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整体输入课文信息
1、限时速读:速读时,要求学生不能用手点着读或逐字逐句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要一眼一个词组或意群,甚至一眼一行。阅读完毕,让学生做投影片打出的连线题,来检测阅读效果(让学生限时五分钟读完全文,对问题进行回答。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形成逐渐清晰的感知)。
2、细读归纳:这是第二次阅读整篇课文,是对信息的深入和巩固,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全文的段落结构,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找出逻辑联系。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验证学生对材料掌握的情况,并为随后的复述课文做一个铺垫,要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要不断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提高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帮助理清文章脉络,化繁为易,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还应该边提问边环视全班,以观察学生能否读懂所学的内容,以便调整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在细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理解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义。如:The author’s intention is______.“…in that way we keep our culture alive” (in the last paragraph).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refer to?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一个高度。要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更多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复习强化
通过介绍课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归纳总结,使学生基本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课文。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一道讨论题: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的重点,采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把关键的词或词组根据五个“w”列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复述课文,先采用集体复述的形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复述课文不是背诵课文,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表达课文内容,这也是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体现。在复述过程中,实行分层复述原则,要求优生当堂熟练复述,尽量不犯或少犯语言错误。
四、德育渗透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者一般不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行文总有一定的意图,或关注环保,或倡导和平共处,或呼唤真善美,或鼓励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一些深层次的能体现作者意图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五、课后巩固
课后复习巩固以笔头形式进行,笔头形式是指精选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巩固,比如本节课把课文重点放在单选题中。另外,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如学了“Kwanzaa”让学生以“My Favorite Festival”为题写一篇80字左右的作文。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同时,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材料信息,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精选与所学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做到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增加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采用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并结合阅读的方法,对课文进行语篇整体教学的初步尝试。这样不仅符合新教材侧重阅读培养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运用能力。我想,运用此种教学法进行课文语篇整体教学,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本人以高一下册第14单元的“Reading”中的课文“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为例,谈一下本人在教学中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尝试。
一、导入课文
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直观教学创设情境,并设计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导语,巧妙自然地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整体输入课文信息
1、限时速读:速读时,要求学生不能用手点着读或逐字逐句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要一眼一个词组或意群,甚至一眼一行。阅读完毕,让学生做投影片打出的连线题,来检测阅读效果(让学生限时五分钟读完全文,对问题进行回答。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形成逐渐清晰的感知)。
2、细读归纳:这是第二次阅读整篇课文,是对信息的深入和巩固,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全文的段落结构,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找出逻辑联系。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验证学生对材料掌握的情况,并为随后的复述课文做一个铺垫,要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要不断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提高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帮助理清文章脉络,化繁为易,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还应该边提问边环视全班,以观察学生能否读懂所学的内容,以便调整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在细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理解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义。如:The author’s intention is______.“…in that way we keep our culture alive” (in the last paragraph).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refer to?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一个高度。要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更多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复习强化
通过介绍课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归纳总结,使学生基本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课文。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一道讨论题: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的重点,采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把关键的词或词组根据五个“w”列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复述课文,先采用集体复述的形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复述课文不是背诵课文,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表达课文内容,这也是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体现。在复述过程中,实行分层复述原则,要求优生当堂熟练复述,尽量不犯或少犯语言错误。
四、德育渗透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者一般不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行文总有一定的意图,或关注环保,或倡导和平共处,或呼唤真善美,或鼓励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一些深层次的能体现作者意图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五、课后巩固
课后复习巩固以笔头形式进行,笔头形式是指精选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巩固,比如本节课把课文重点放在单选题中。另外,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如学了“Kwanzaa”让学生以“My Favorite Festival”为题写一篇80字左右的作文。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同时,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材料信息,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精选与所学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做到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增加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采用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并结合阅读的方法,对课文进行语篇整体教学的初步尝试。这样不仅符合新教材侧重阅读培养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运用能力。我想,运用此种教学法进行课文语篇整体教学,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