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新课程的先行者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现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实现着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伟大使命。作为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改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弄潮儿。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新课程中呢?
  
  一、历史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思想者
  
  历史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技能。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历史教师不仅需要精通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适当地把这些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以丰富和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层出不穷,历史教师只有通过积极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才能给学生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地、灵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历史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地结累其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
  
  二、历史教师应该是创造者、实践者、研究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利用身边的资源,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课程计划与标准的执行者,同时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使用者。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可以编写地方乡土教材。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三、历史教师应是引路者、架桥者、合作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传统的“教书匠”要变成“教育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管理权威、知识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敢于承认错误和过失。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指导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乐于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发展。
  
  四、历史教师应是充满爱心的教育者
  
  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富于平等和民主精神的教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要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能有效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该坚定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有能力调整自身的行为,进而启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做到情感的自然流露,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用自身的沉着、冷静、耐心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足或失误,不要挖苦、讽刺,应该平心静气地与他们交谈、讨论,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师生间产生共鸣。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其他文献
体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品德、智力、体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体育家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而不懂得体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的教育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他还指出,素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
讲台上的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令人尴尬的场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老师埋怨学生太不自觉,学生们叫苦不迭:“语文课太没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恐怕就是教学中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个人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造
一、【案例】  “你班上有个学生在操场上吸烟!”  “他叫什么名字?”  “叫W。”  没错,真是我班的!一通电话把我整个人打懵了:我的班级怎么可能会有人吸烟?!可却是千真万确的,W吸烟了,W是我班里的学生!  事情被发现以后,该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只是苦苦哀求校方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父母。从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出该生的幼稚无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该生在乎父母,有积极悔改的一面。结合该生在校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开阔视野、开发智慧、发展思维。何谓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
要让语文课教学氛围真正地活跃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课程的教学,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学习时需“披文以入情”。教学中,教师则随教学内容的推进,运用灵活多变地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情不断地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始终感情饱满、有滋有味地进行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盈于课堂。如果教师面无表情,毫无激情,整个教学进程平平淡淡,就会导致
先分男女生组来朗读全诗。结合平时所教的朗读方法:1.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2.韵脚读出延长音;3.以手指轻击课桌示配合节奏;4.边读边想像画面。  男生齐读课文。女生点评。  女生齐读课文。男生点评。  师: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对其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了。下面请思考几个问题:本诗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秋天。四川成都。在杜甫住的草堂里。忧国
【摘 要】 插图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像的良好习惯。从教学插图入手,把思维的想像空间还给学生,让插图焕发光彩。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材 插图 教学优化    新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精心设计的插图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凭借直观的感受去体会、感知和领悟各种道德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中所包含的“知、情、意”等因素,通过情感的润滑和催化,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思想品德课只有让学生产生了相应的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即是具有较好的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使学生“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  创新思维最典型的特点是:不受思维定式的束缚,敢于打破传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等文学作品时要充分“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众所周知,我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很有帮助。现仅就诗歌教学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