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类课程,音乐的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着很大的联系。本文以高校音乐教学为载体,提出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引领大学生走进音乐,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情感体验 走进音乐
  音乐可以表达情感,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来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形式、教学用具、教学内容上音乐这门课程都是多样化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延伸出来的深层价值。
  一、音乐教学现状
  (一)大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现象
  近几年在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这样一种结论:“100%的学生喜欢音乐,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据调查,由于高校阶段的音乐教学过于理论化,很多大学生将音乐课视为“休息课”或者“可逃课”。
  (二)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源偏向商业化的流行音乐
  当今社会各种流行歌曲层出不穷,学生大都把兴趣放在流行歌手和流行歌曲上,而课堂上的音乐课,曲目多是民乐或经典类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2]。音乐艺术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对情感进行描述,内心的情感体验是其声音语言要描述的重点。作曲家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歌曲中,给予听者心灵上的熏陶,体验作品中包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包括演奏、演唱的过程也是表演者将感情融入其中并传递出来的过程。可以说音乐就是表现人类思想意识和情感的载体。例如大学音乐教材中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一歌:
  “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共产党领导崭新的国家....”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1977年打倒“四人帮”热潮在世,表达了词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深切希望、祝福与憧憬。学生在欣赏曲目时,通过情感的熏陶,将情感上升到审美,又通过审美来带动情绪。
  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一)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法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如果能够身临其境,就能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创造音乐的“境”,每首歌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和环境背景,学生可以通过歌曲背景来实现视听同步。例如在对大学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秋收》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秋收情境进行提问:“在电影《白毛女》中,旧社会贫苦农民在地主老财的压榨下,辛苦劳作的场景,大家还有没有印象?”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在学生真正接触歌曲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秋收》在电影“白毛女”中出现的视频片段,展现贫苦农民的艰辛与无奈。歌曲中“清清的流水蓝蓝的天....高粱谷子望不到边,黄家的土地数不完。东家在高楼,佃户们来收秋....”描述是最容易带动学生身临其境的部分,教师利用代表性的图片丰富歌曲内容,学生在音乐中,融入到旧社会,融入到当时贫困人民的劳作中。从而感受农民对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的万般无奈之情。
  (二)将音乐变静为动,引导学生来创造音乐
  学生对音乐中情感的挖掘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创造”来实现,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不只在歌词上,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带给他们的情绪占着更多的分量,将舞蹈或者音乐工具带入到音乐教学中,更容易将充满青春活力的初中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如维吾族尔民歌《手挽手》可以成为“变静为动”教学资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相应的维吾尔族习俗讲述给学生听,并示范维吾尔族人民表达情感的动作,利用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动作来协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手挽手》对学生来说是一首民族性很强的歌曲,音乐动作要建立在对一个民族的喜爱、尊敬和理解上,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增加了很多乐趣,同时也感受到维吾尔人民丰富的感情,又将这种感情带入到歌曲中,对动作进行创造,这首歌随意性很强,动作、节奏都可以由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这种深切的创造中,真正“走进音乐”。
  (三)音乐教学“3D”化—“实物”演练法
  对于“实物演练”教学法多适用于对探索能力强的中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在中学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表演性很强的音乐曲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歌曲的特点将歌曲内容“3D”化,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歌曲内容或歌曲中的角色,这也是引导学生发生情感的途径。
  《杨白劳》是一首故事背景较强的歌曲,讲述了杨白劳艰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形态:
  十里风雪一片白,躲账七天回家来
  指望着熬过了这一关,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
  ....
  县长财主才狼虎豹
  哪里有我的路一条。
  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杨白劳》进行话剧表演,把关于杨白劳的电影或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并依照学生的特性和优势来进行角色分化,协助学生完成表演,这样原本描述杨白劳艰难遭遇的枯燥歌曲就实现了“3D”化,学生通过对杨白劳生活状态的亲身体验,非常容易的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音乐故事中。
  四、结语
  通过丰富学生情感来进行音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丰富学生情感不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深度,还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音乐教学,使音乐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让音乐与情感水乳交融[J].山东教育,2009,(16).
  [2]章红艳.搞好音乐教学,陶冶孩子情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8).
  [3]王希.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3).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是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和创作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新时期,高校提出了加速声乐教学创新的目标,希望通过创新教育使高校声乐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本研究从高校声乐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声乐教学和创新教育的概念,阐述了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价值,提供了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做好创新教育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推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有所启迪。  关键词
美妙动听的歌声会使人陶醉也是令人神往的,但美好的声音首先要有先天的好嗓子,再要靠后天名师的指导训练与自己的刻苦练习,领悟揣摩,掌握正确的发声法,还要具备良好的音准、
声乐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走过了和人类文明基本一致的历程。时至今日,中国声乐艺术已经发展到了表现形式日趋丰富、歌唱方法日渐科学、理论研究
摘要:卡巴列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和声语言的复杂变化,如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横向半音线条和弦外音的复杂化;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同三音和弦的对置、远关系调的对置。本文概括地从色彩交替、平行进行与织体多样性方面探究其钢琴作品和声语言特点。  关键词:卡巴列夫斯基 色彩变化 平行和声 多调叠置 远关系调  一、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的特点  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苏联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第三钢琴协奏曲》
摘要:近年来,各大成人高校纷纷开设了声乐专业。笔者结合在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大学声乐教学的经验,针对当前成人高校中声乐教学的现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成人高校 声乐教学 现状 对策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经济飞快发展,文化大繁荣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张,声乐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声乐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发声来表现表演者的情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效音乐课堂,已经是时下的主流。多媒体教学在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运用。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提高了高校
从南宁到四川再到北京,直线距离并不算太长,但海龟先生乐队完成这次音乐的泅渡之旅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在十年之间,他们完成了自身从少年到成年再到中年的蜕变,音乐品质也从最简单的,不用太“负责任”的宣泄,成长为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承担责任的结晶。在这一路上,他们走得很慢,因为他们在不断与不太成熟的自己或者作品告别,然后带着新的憧憬和领悟上路。  李红旗是我见过最坦诚的音乐人之一,无论是面对自己的作品还是面对
摘要:在声乐课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练习兴趣,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教材内容的安排方面入手,二是从教学方法和要求上注重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三是从教师本身加以诱导。  关键词:练习兴趣 激发 培养 声乐教学  练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声乐课中从事练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它是一种深层次能力的表现,也是完成练习任务、质量的关键。我们在声乐课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的情况。当同学们兴趣浓厚时,在课中就会
摘要:在高校音乐专业中,作为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小提琴教学无疑正面临着较大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生活环境背景不同的学生们,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各类学生做好备课、课堂设计,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提高高校小提琴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小提琴专业作为高校音乐专业中深受学生喜爱的科目,其学生群体的不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
音乐演奏是基于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音乐时空:在获得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金奖之后,关注你的人和媒体越来越多,包括后来受邀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如果说回溯这个过程的话,你觉得自己在心态上有明显的转变吗?  宁方亮:心态上是有变化的。在大赛中获奖后,有很多经纪公司找到我,希望将我进行一些商业的包装,但看着这些合约,我基本可以看到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那不是我想要的。在有了这些经历之后,我才真正开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