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15日下午,重庆市发改委机关大楼。
刚参加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顾不上休息,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往办公室赶。
刚落座,杨庆育便打开电脑,移动鼠标,点开市发改委网站,进入“杨庆育焦点网谈”栏目,查看网友给自己的留言。读完网友留言,杨庆育使用拼音输入法一条条地给网友回复。
“杨庆育焦点网谈”,显示了一种别样的执政智慧。
老杨的烦恼
“我更喜欢别人喊我老杨。”杨庆育常常对同事说。
老杨发现,当上主任后,市发改委办公室为自己安排的日程越来越多,留在委里的时间越来越少。
“更多的时候是同处级干部们交流。”老杨有点苦恼,“同一般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从“重庆市计划经济委员会”到“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易其名,在公众眼里,市发改委也变得越来越神秘。
外出调研,杨庆育感到不少老百姓并不了解发改委是干什么的。距离,有时产生的并不是美,而是一种裂痕。
如何拉近距离呢?老杨想到了互联网。
2007年8月24日,经过充分准备,杨庆育在市发改委网站的内网上开辟了“老杨信箱”,在外网开辟了“杨庆育焦点网谈”。这两个平台成为杨庆育与委内干部和委外群众交流的桥梁。
“我主要想征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网友对涉及我委职能工作范围的建议和意见,二是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思路,三是请网友们监督我委的工作作风。”杨庆育对网络交流平台充满了憧憬。
老杨的收获
2008年5月27日,老杨照例登陆“焦点网谈”。
一条题为《相关处室对区县指导不力》的意见,抓住了老杨的眼球:“对区县指导不力”,“很少去区县调查研究”,“用文件、电话布置工作多”,“办事如同路人”……面对这名区县发改委办事员劈头盖脸的批评,老杨高度关注。
老杨到八个业务处室进行抽样调查。采集好数据后,他回到办公室开始计算:八个处室共有职工52人,按年度有效工作日13000天算,2007年到区县调研的工作时间合计1350天,占全部有效工作时间的10%左右,平均每个区县调研的时间每人只有33天。这个比重显然是比较低的。
“看来区县同志反映的问题是客观的。”老杨召集各个处室的负责人开会,“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们的工作面广,既有宏观调控,形势分析,又要推动改革事务,争取资金上项目,调研时间太有限。”
“国家在宏观调控期间的工作布置,要求高、时效强,我们根本没有更多精力下基层。”
“用文件、电话布置工作仍然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
老杨认真地听取各方意见后,经过慎重考虑,要求八个处室增加当年到区县调研的次数,占全部工作有效时间的比例提高三个百分点以上。
六天后,杨庆育在网上作了详细回复,同时对一些客观原因也作了解释,文末写道:“对上述回答有不满意处,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批评我。”
“让外界了解发改委,也让发改委的同志看到外界对我们的期许。”老杨笑着说,“这是我的收获。”
“网”获民心
“对不起,我的回答您肯定不满意,但是您的问题毕竟不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我建议您……”
“‘普通人’网友你好!你的网名很有意思,作为普通人能够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难能可贵……”
…………
这些都是老杨在“焦点网谈”上回复网友的文字。率真的语言、真诚的回复,“网”获了民心。
2009年3月11日,一个署名为“清泉”的垫江网友来信。
原来,“清泉”在网上了解到,重庆针对返乡的外出打工失业人员搞了再就业培训。“我春节在家却一点都没感觉到。”“清泉”留言说,“我很想知道一些培训的地点或联系方式……”
看到留言后,杨庆育给垫江县发改委主任周行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然后给“清泉”进行了回复。
“请原谅,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答复你会不会认为是在做表面工作。”老杨在文末留言道。
后来,在垫江县发改委的帮助下,“清泉”最终参加了再就业培训。
“发改委的干部真实在,让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感到很满意。”“清泉”说。
今年以来,通过“焦点网谈”,老杨已回复了107条。留言者中,有投资者、普通农民、公务员、律师,甚至还有老杨的大学同学。
“他们或是投石问路,或是提出建议,或只是单纯地叙旧,或是给我鼓励……”老杨说,“他们的留言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动。”
老杨,一如既往地回复着网友……
刚参加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顾不上休息,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往办公室赶。
刚落座,杨庆育便打开电脑,移动鼠标,点开市发改委网站,进入“杨庆育焦点网谈”栏目,查看网友给自己的留言。读完网友留言,杨庆育使用拼音输入法一条条地给网友回复。
“杨庆育焦点网谈”,显示了一种别样的执政智慧。
老杨的烦恼
“我更喜欢别人喊我老杨。”杨庆育常常对同事说。
老杨发现,当上主任后,市发改委办公室为自己安排的日程越来越多,留在委里的时间越来越少。
“更多的时候是同处级干部们交流。”老杨有点苦恼,“同一般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从“重庆市计划经济委员会”到“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易其名,在公众眼里,市发改委也变得越来越神秘。
外出调研,杨庆育感到不少老百姓并不了解发改委是干什么的。距离,有时产生的并不是美,而是一种裂痕。
如何拉近距离呢?老杨想到了互联网。
2007年8月24日,经过充分准备,杨庆育在市发改委网站的内网上开辟了“老杨信箱”,在外网开辟了“杨庆育焦点网谈”。这两个平台成为杨庆育与委内干部和委外群众交流的桥梁。
“我主要想征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网友对涉及我委职能工作范围的建议和意见,二是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思路,三是请网友们监督我委的工作作风。”杨庆育对网络交流平台充满了憧憬。
老杨的收获
2008年5月27日,老杨照例登陆“焦点网谈”。
一条题为《相关处室对区县指导不力》的意见,抓住了老杨的眼球:“对区县指导不力”,“很少去区县调查研究”,“用文件、电话布置工作多”,“办事如同路人”……面对这名区县发改委办事员劈头盖脸的批评,老杨高度关注。
老杨到八个业务处室进行抽样调查。采集好数据后,他回到办公室开始计算:八个处室共有职工52人,按年度有效工作日13000天算,2007年到区县调研的工作时间合计1350天,占全部有效工作时间的10%左右,平均每个区县调研的时间每人只有33天。这个比重显然是比较低的。
“看来区县同志反映的问题是客观的。”老杨召集各个处室的负责人开会,“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们的工作面广,既有宏观调控,形势分析,又要推动改革事务,争取资金上项目,调研时间太有限。”
“国家在宏观调控期间的工作布置,要求高、时效强,我们根本没有更多精力下基层。”
“用文件、电话布置工作仍然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
老杨认真地听取各方意见后,经过慎重考虑,要求八个处室增加当年到区县调研的次数,占全部工作有效时间的比例提高三个百分点以上。
六天后,杨庆育在网上作了详细回复,同时对一些客观原因也作了解释,文末写道:“对上述回答有不满意处,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批评我。”
“让外界了解发改委,也让发改委的同志看到外界对我们的期许。”老杨笑着说,“这是我的收获。”
“网”获民心
“对不起,我的回答您肯定不满意,但是您的问题毕竟不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我建议您……”
“‘普通人’网友你好!你的网名很有意思,作为普通人能够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难能可贵……”
…………
这些都是老杨在“焦点网谈”上回复网友的文字。率真的语言、真诚的回复,“网”获了民心。
2009年3月11日,一个署名为“清泉”的垫江网友来信。
原来,“清泉”在网上了解到,重庆针对返乡的外出打工失业人员搞了再就业培训。“我春节在家却一点都没感觉到。”“清泉”留言说,“我很想知道一些培训的地点或联系方式……”
看到留言后,杨庆育给垫江县发改委主任周行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然后给“清泉”进行了回复。
“请原谅,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答复你会不会认为是在做表面工作。”老杨在文末留言道。
后来,在垫江县发改委的帮助下,“清泉”最终参加了再就业培训。
“发改委的干部真实在,让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感到很满意。”“清泉”说。
今年以来,通过“焦点网谈”,老杨已回复了107条。留言者中,有投资者、普通农民、公务员、律师,甚至还有老杨的大学同学。
“他们或是投石问路,或是提出建议,或只是单纯地叙旧,或是给我鼓励……”老杨说,“他们的留言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动。”
老杨,一如既往地回复着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