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家庭成员与幼儿之间所特有的血缘、亲情、养育方式等对幼儿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养不教,父之过”,从我国古代起,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使这些来自于不同职业、有着不同专业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幼儿园如何充分拓宽教育内容,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成为新时期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到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改善民生、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和谐的地方。素质教育一直在呼唤着和谐德育。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妇女心痛小孩子,德国妇女也同样心痛小孩子,其方式完全不同。启蒙教育重要,如何教育更重要。以上联系挂一漏万,权作抛砖引玉,家长是创造未来的英雄,家长要从对孩子成长有好处,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当好启蒙老师,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是幼儿成长的基本环境,只有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幼儿园的思想品德才能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个家庭的成员结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溺爱综合征”(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围绕着一个子女打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畸形等。社会上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消极腐败问题、黄赌毒邪黑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教育界深感头疼的“五加二等于零”问题(幼儿在幼儿园五天获得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仅仅一个双休日,就由于社会和家庭的某些不良影响化为零)。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和谐育人的工作机制。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指儿童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环境的建设都是与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以及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自19世纪末期开始,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就开始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并开创教育社会学。学者们通过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认为教育不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还具有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对社会有效整合以及根据社会分工进行选择的功能。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一星期七天,有五天的时间是在幼儿园里渡过。因此幼儿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幼儿园一定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个别幼儿的“两面派”在幼儿园做什么都很积极,而在家就必须全部由父母或长辈代办也就是回家成了“小皇帝”在家園共育当中要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争取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暗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地影响儿童把儿童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父母一定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幼儿能够很快适应在生活的点滴琐事当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提供了直接的模仿对象,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来自父母与其他家庭的有意识的教育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
家长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建设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使得幼儿在家中的生活充满乐趣。这样使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会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会造成幼儿害怕去幼儿园,不愿意去幼儿园是我现象。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使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很多行为领域对幼儿来说是一块神奇的领地,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的行为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提高使非常重要的。
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根据幼儿及家庭的特点不断探索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方法和途径使之具有时效性和推广性。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到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改善民生、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和谐的地方。素质教育一直在呼唤着和谐德育。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妇女心痛小孩子,德国妇女也同样心痛小孩子,其方式完全不同。启蒙教育重要,如何教育更重要。以上联系挂一漏万,权作抛砖引玉,家长是创造未来的英雄,家长要从对孩子成长有好处,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当好启蒙老师,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是幼儿成长的基本环境,只有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幼儿园的思想品德才能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个家庭的成员结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溺爱综合征”(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围绕着一个子女打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畸形等。社会上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消极腐败问题、黄赌毒邪黑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教育界深感头疼的“五加二等于零”问题(幼儿在幼儿园五天获得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仅仅一个双休日,就由于社会和家庭的某些不良影响化为零)。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和谐育人的工作机制。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指儿童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环境的建设都是与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以及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自19世纪末期开始,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就开始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并开创教育社会学。学者们通过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认为教育不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还具有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对社会有效整合以及根据社会分工进行选择的功能。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一星期七天,有五天的时间是在幼儿园里渡过。因此幼儿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幼儿园一定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个别幼儿的“两面派”在幼儿园做什么都很积极,而在家就必须全部由父母或长辈代办也就是回家成了“小皇帝”在家園共育当中要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争取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暗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地影响儿童把儿童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父母一定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幼儿能够很快适应在生活的点滴琐事当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提供了直接的模仿对象,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来自父母与其他家庭的有意识的教育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
家长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建设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使得幼儿在家中的生活充满乐趣。这样使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会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会造成幼儿害怕去幼儿园,不愿意去幼儿园是我现象。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使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很多行为领域对幼儿来说是一块神奇的领地,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的行为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提高使非常重要的。
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根据幼儿及家庭的特点不断探索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方法和途径使之具有时效性和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