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子教学法”在电磁感应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电工学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步子),学生在每一步作出正确的解答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高度和深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 电磁感应教学 小步子教学 教学模式
  
  一、产生背景
  不少教师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基础差,反应慢,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节奏。确实,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他们掌握知识有局限性,灵活性不够:往往是老师教一点,知一点,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如何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有效的安排就是:教师要把比较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提高到最大限度,即“小步子教学法”。
  二、课题简介
  小步子教学法,其实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再精致、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步子,一步一清,步步相连,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因为步子被分解得更细、更小,知识的跨度就降低,坡度减小,学生就容易获得成就感;又因为步步之间有逻辑上的关联,启发性更强,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原则
  1.积极反映原则
  前面提到了学生“听课”是低效的。这种低效,除了“鱼牛”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老师为了课程进度,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往往自顾自地讲授,许多问题都是老师自问自答的假提问,学生很少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映,然后给予强化,以巩固这个反映,并促使学生作进一步反映。
  2.小步子原则
  教学所呈现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每一步都能体现出问题的价值。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
  四、教学模式及其在电磁感应教学中的应用
  小步子教学一般呈现出的是一种“直线式流程”。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知识点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发热);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电流);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增大);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减小);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增大)……一步一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举例说明在电磁感应这一内容中的应用。
  案例1.电磁感应现象
  互动环节:找两个学生上台做实验。
  任务布置:1.观察磁铁的动作(插入、拔出、静止)。
  2.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实验现象:(学生总结)磁铁静止不动时,指针不偏转;插入或拔出时,指针发生偏转。
  分解步骤:从试验现象入手,提出第一个问题,即:
  第1小步: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什么产生?(电流)
  由学生给出的答案,按照逻辑继续往下进行。
  第2小步:为什么会产生电流?(磁铁靠近时,磁场增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磁铁静止时,磁场不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所以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是磁通的变化。)
  既然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是磁通量的变化,那么磁通量变化是产生电流的唯一条件吗?提出第3个问题。
  第3小步: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吗?(学生实验,电路断开,发现无电流)。
  由以上三步,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上面的例子通过一些分解步骤,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起到的效果是: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成就和自信。
  案例2: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
  铺设的第一步:弄清里面的关键词“阻碍”。
  老师:何谓“阻碍”,“阻碍=阻止”吗?
  学生:……
  感应电流是有方向性的,方向又该如何去判断?依据是楞次定律,也就是说楞次定律是用来判断电流的方向的。总结3小步:
  (1)判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
  感应电流要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如果磁通量增加,怎样阻碍它的增加?产生相反的方向;如果减磁通量减少,怎样阻碍它的减少?产生相同的方向。即多的要减弱,少的要进行补充。
  (2)由磁通量的变化→判断磁场方向(增反减同)。
  (3)由磁场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安培定则)。
  通过小步子的及时刺激给予学生成功感,从中体验参与带来的快乐,因此学生便有了继续参与的兴趣。
  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小步子教学法”,因要让学生有积极的反应,所以还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没有什么比得到大家的肯定更让人兴奋。学生们尤其需要鼓励。电子游戏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孩子完成一个任务,立刻就会有相应的奖励,或者是一句赞美的话,或者是一个虚拟奖品,都可以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这种教学法可以适用于多门课程,但教师在使用时,一定要设计好步子该如何分解。只有合理地分解,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普莱西,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2]刘景海.成功教育.
其他文献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整体上是由物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组成的。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而物理学的知识和体系及物理学史则是体现和学习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最好载体。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理解了概念和规律,才能解释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单纯地机械记忆是永远学不好物理的。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一问题谈几种常用方法。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探究是创造发明的先导,是任何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为了落实新课程计划,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生物
摘 要: 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作者结合多年化学实验室工作经验,从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功能拓展、信息化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提高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 农村中学实验室 科学管理 功能拓展 水平与效率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能了解科学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FP)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白细胞的严重减少和出血性肠炎为典型特征。该病呈世界范围流行,对宠物猫及野生猫科动物构成巨大威胁。FP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基因组两端含有发卡结构,中间部分编码两种蛋白:非结构蛋白(NS1、NS2)和结构蛋白(V
摘 要: 本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新课改要求,论述了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就如何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育 人文教育 渗透    1.引言  当前,由“毒奶粉”“化学染色馒头”“瘦肉精猪肉”“塑化剂香精”等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所引发的议论不绝于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乌海热电厂二期2×200MW超高压燃煤机组脱硫系统及工艺流程,并简要分析该厂脱硫系统实施后的环境效益。脱硫系统投运后,SO、烟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极大减轻,明显改善了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 脱硫工艺 二氧化硫 湿法脱硫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对火电厂SO、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的限制日趋严格,我们必须采用高效的脱硫、除尘工艺,使所在地区
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更新,以求对教学方式的转变起到指导作用。  一、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缺陷  1.学生的被动地位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直难以改变。许多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中对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思想及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