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重视新课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导入 学习情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96-01
好的新课导入就如同演员第一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乐于学习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化为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如何搞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人,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2)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会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模型展示导入法: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2)直观导入法: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实验激趣法:如《钠》一节时可演示一组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金属钠和少量乙醚,然后滴入几滴水,学生马上会看到了异常现象,平常能灭火的水怎么却燃烧了起来?顿时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必然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又如《淀粉、纤维素》的导入。首先点燃一小团棉花,棉花缓慢燃烧,留下一点灰烬,学生对此熟悉,不以为然。接着在手心上放上一小团火棉,给大家看,由于火棉和棉花相似,学生还以为是棉花,点燃它,只见火光一闪,迅速燃烧,瞬间踪影皆无,学生顿时哗然,惊奇万分,再做爆炸实验,火棉爆炸将试管口的胶塞,在“啪”的一声中蹦出老远时,大家更加兴奋,在求知心切的气氛中,教师提出这形似棉花的物质是什么?燃烧时为什么没有灰烬?为什么在密闭试管中会爆炸……这样经过实验设疑、激趣,学生定会进入“愤、悱”状态,情感优化、思维优化,学习效率必然很高,还如由“魔棒点灯”、“黑面包的制取”引入《浓硫酸》、“空杯生烟”引入《化学肥料—铵盐》、“能生火的纸”引入《自燃和缓慢氧化》、“会变色的水”引入《酸碱指示剂》、“烧不坏的手帕”引入《乙醇》等趣味小实验都会将学生带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化学殿堂。
(4)媒体展示法:媒体展示就是通过电视、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或演示学生无法接触的物品或科技成果、工业流程等,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引入新课,如引用多媒体从网上下载展示高科技产品,如:尿不湿、不粘锅、隐形眼镜、隐形飞机、防火涂料等引入《合成材料》展示硫酸制取工厂概况,氯碱工厂设备引入《硫酸工业制取》、《氯碱工业》等。
(5)讲故事法:教师通过讲述与新课有联系的一段趣闻佳话、轶事或一首诗等来引入新课,如:通过朗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入《碳酸钙》;通过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讲完话锋一转,同学们,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英法军战士如何防止这种气体中毒失去战斗力?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氯气》,这样轻松自然地将同学从战场带到了课堂且兴趣高昂。还有在讲《氢气实验室制法》一课时,可说”早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帕拉塞斯就曾指出过,把铁屑投入硫酸里就有气体发生出来,就像旋风一样腾空而起。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气体,直到1785年,拉瓦锡把这种气体命名为Hgdrogen,意思是“成水元素”。今天我们来重复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验证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从而导入新课。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形式是新颖的,每个教师绝不能千篇一律,囿于老套套,应以遵守教学原则和规律为本,把握教材难点,捕捉重点,适应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来,撩拔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导入 学习情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96-01
好的新课导入就如同演员第一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乐于学习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化为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如何搞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人,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2)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会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模型展示导入法: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2)直观导入法: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实验激趣法:如《钠》一节时可演示一组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金属钠和少量乙醚,然后滴入几滴水,学生马上会看到了异常现象,平常能灭火的水怎么却燃烧了起来?顿时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必然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又如《淀粉、纤维素》的导入。首先点燃一小团棉花,棉花缓慢燃烧,留下一点灰烬,学生对此熟悉,不以为然。接着在手心上放上一小团火棉,给大家看,由于火棉和棉花相似,学生还以为是棉花,点燃它,只见火光一闪,迅速燃烧,瞬间踪影皆无,学生顿时哗然,惊奇万分,再做爆炸实验,火棉爆炸将试管口的胶塞,在“啪”的一声中蹦出老远时,大家更加兴奋,在求知心切的气氛中,教师提出这形似棉花的物质是什么?燃烧时为什么没有灰烬?为什么在密闭试管中会爆炸……这样经过实验设疑、激趣,学生定会进入“愤、悱”状态,情感优化、思维优化,学习效率必然很高,还如由“魔棒点灯”、“黑面包的制取”引入《浓硫酸》、“空杯生烟”引入《化学肥料—铵盐》、“能生火的纸”引入《自燃和缓慢氧化》、“会变色的水”引入《酸碱指示剂》、“烧不坏的手帕”引入《乙醇》等趣味小实验都会将学生带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化学殿堂。
(4)媒体展示法:媒体展示就是通过电视、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或演示学生无法接触的物品或科技成果、工业流程等,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引入新课,如引用多媒体从网上下载展示高科技产品,如:尿不湿、不粘锅、隐形眼镜、隐形飞机、防火涂料等引入《合成材料》展示硫酸制取工厂概况,氯碱工厂设备引入《硫酸工业制取》、《氯碱工业》等。
(5)讲故事法:教师通过讲述与新课有联系的一段趣闻佳话、轶事或一首诗等来引入新课,如:通过朗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入《碳酸钙》;通过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讲完话锋一转,同学们,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英法军战士如何防止这种气体中毒失去战斗力?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氯气》,这样轻松自然地将同学从战场带到了课堂且兴趣高昂。还有在讲《氢气实验室制法》一课时,可说”早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帕拉塞斯就曾指出过,把铁屑投入硫酸里就有气体发生出来,就像旋风一样腾空而起。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气体,直到1785年,拉瓦锡把这种气体命名为Hgdrogen,意思是“成水元素”。今天我们来重复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验证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从而导入新课。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形式是新颖的,每个教师绝不能千篇一律,囿于老套套,应以遵守教学原则和规律为本,把握教材难点,捕捉重点,适应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来,撩拔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