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教师所承担的职责已经不单单是“教书”,还有“育人”。因此,在新时期下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基础文学知识、良好的师德品行、高超的语文课程教学技术等,促进自身教师核心素养的成长,从而使教学业务的开展方式得到更新,更好地践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引导教师具备专业基础知识
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播,因此,在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教师进行基础专业知识的教学,使语文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而这个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师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知识。
第一,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一些基础语文学科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的学历普遍在本科以上,因此不存在较大程度的专业知识认知中的问题,但是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新,引入新的文学常识,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语文教师未能更新自己的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而是采用陈旧的语文内容进行教学,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因此,在实际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培训,查找论文文献,认知现阶段语文知识的发展趋势,以及已经更新的语文学科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带入语文课堂中,讲解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成长。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前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更加全面、综合地成长。
第二,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多元智能理论中,强调了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智力发育水平和发育方向上存在自身独有的特点,而且语文教师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以及教学经历不同,所以教师所形成的教学经验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式。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在形成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三,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形成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和支撑,在进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叶圣陶语文课程教学理论等进行学习,从而在这些教育理论中汲取精华,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教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教授基础语文知识,还包含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的教学。因此,教师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从而言传身教,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而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路径主要有“互联网”“教师德育培训”等。
自20世纪末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使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便捷,在教师进行德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作为主题,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找到与该德育主题相关的视频短片和资讯,从而在浏览短片和网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对德育知识来源、内涵的认知,促进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除此之外,在微信当中也含有“订阅号”的功能,教师可以关注与师德相关的订阅号,从而每天进行一些德育内容的学习,使自身的不断观看订阅号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
而教师培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德育模式,也是语文教师能够系统接受德育培养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接受培训的形式,认知到师德的相关内容,以及在课堂中践行师德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并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出发,促进自身品德的修养。
除此之外,教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最好指导工具就是教材,因此,教师要掌握从教材中进行德育元素挖掘的能力,从而围绕教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教材中获得对自身进行督促和引导的内容,从而使自身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而对教师进行教材挖掘能力培养的途径,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教师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进行能力的培养,从接受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中得到培养以及从一些教育辅助类的书籍中得到启发。同时,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之外,也要对德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提升,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引导教师形成专业教学技能
一定的专业技能是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工具,如果教师只具备专业的知识,而不具备专业技能,那么也是无用的。而与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的专业技能主要有“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四方面。
其一,“教学能力”是基础。语文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在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认知,才能基于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安排,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对教案进行细致的编写,对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进行探寻,从而在把握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确定教学的内容以及开展教学的活动设计等,同时能够结合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策略安排的针对性,促进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
其二,“语言表达能力”是媒介。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语言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效果,从而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改进,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因此,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对语言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
其三,“课堂组织能力”是关键。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形式,而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进行加强,保障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四,“科研能力”是重點。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完成一节的教学,而是为推动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落实,提高整体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的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在每一节语文课堂的结束后,都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内容,从而逐步推动语文课堂的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其中强调了教师的工作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包含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只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显然是不能满足当前课程改革趋势的。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具备高水平的文化知识,也要发展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责任编辑
一、引导教师具备专业基础知识
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播,因此,在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教师进行基础专业知识的教学,使语文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而这个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师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知识。
第一,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一些基础语文学科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的学历普遍在本科以上,因此不存在较大程度的专业知识认知中的问题,但是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新,引入新的文学常识,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语文教师未能更新自己的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而是采用陈旧的语文内容进行教学,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因此,在实际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培训,查找论文文献,认知现阶段语文知识的发展趋势,以及已经更新的语文学科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带入语文课堂中,讲解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成长。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前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更加全面、综合地成长。
第二,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多元智能理论中,强调了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智力发育水平和发育方向上存在自身独有的特点,而且语文教师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以及教学经历不同,所以教师所形成的教学经验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式。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在形成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三,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形成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和支撑,在进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叶圣陶语文课程教学理论等进行学习,从而在这些教育理论中汲取精华,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教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教授基础语文知识,还包含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的教学。因此,教师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从而言传身教,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而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路径主要有“互联网”“教师德育培训”等。
自20世纪末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使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便捷,在教师进行德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作为主题,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找到与该德育主题相关的视频短片和资讯,从而在浏览短片和网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对德育知识来源、内涵的认知,促进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除此之外,在微信当中也含有“订阅号”的功能,教师可以关注与师德相关的订阅号,从而每天进行一些德育内容的学习,使自身的不断观看订阅号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
而教师培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德育模式,也是语文教师能够系统接受德育培养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接受培训的形式,认知到师德的相关内容,以及在课堂中践行师德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并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出发,促进自身品德的修养。
除此之外,教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最好指导工具就是教材,因此,教师要掌握从教材中进行德育元素挖掘的能力,从而围绕教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教材中获得对自身进行督促和引导的内容,从而使自身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而对教师进行教材挖掘能力培养的途径,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教师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进行能力的培养,从接受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中得到培养以及从一些教育辅助类的书籍中得到启发。同时,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之外,也要对德育教学的方法进行提升,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引导教师形成专业教学技能
一定的专业技能是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工具,如果教师只具备专业的知识,而不具备专业技能,那么也是无用的。而与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的专业技能主要有“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四方面。
其一,“教学能力”是基础。语文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在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认知,才能基于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安排,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对教案进行细致的编写,对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进行探寻,从而在把握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确定教学的内容以及开展教学的活动设计等,同时能够结合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策略安排的针对性,促进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
其二,“语言表达能力”是媒介。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语言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效果,从而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改进,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因此,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对语言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
其三,“课堂组织能力”是关键。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形式,而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进行加强,保障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四,“科研能力”是重點。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完成一节的教学,而是为推动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落实,提高整体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的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在每一节语文课堂的结束后,都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内容,从而逐步推动语文课堂的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其中强调了教师的工作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包含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只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显然是不能满足当前课程改革趋势的。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具备高水平的文化知识,也要发展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