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平民教育是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平民教育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拓展,是一种为平民的大众的教育,目标是使人人能得到教育,着力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对象是广大平民及其子女,方式是科学、民主、“平民式”的,它的核心价值是民主、平等。新平民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受教育者,江苏省耕茶高级中学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新平民教育 民主 平等 面向全体
倡导平民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乡农学校,教育内容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浸润着拯救中国必先改良、革新教育的精神。秉持这种精神,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除文盲,作新民”的旗帜下,大规模推行平民教育,一时达到高潮。其后,逐渐融入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重提平民教育其来有自。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14日答中外记者问时,特別强调了“平民教育”问题。他指出,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2007年9月9日在跟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温家宝又谈到“穷人的教育学”。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这些论述第一次以中国政府领导人的身份确认中国需要平民教育,教育必须面向平民。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別是义务教育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在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平民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鲜明的态度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的关心;它以长远的目光揭示了平民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的决定性意义;它以博大的胸怀彰显了平民教育“人人能得到教育”的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
由此可见,今天所提平民教育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平民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全新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新平民教育。
这种平民教育从历史层面看,既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轫的平民教育的要素,又有当代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教育的新诉求。这种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追求,正是平民教育的价值所在。有学者指出,1949年之后,在实现工业化和移植苏联模式的社会变迁中,毛泽东发起的教育革命对城市化取向的批评、对工农及其子弟教育权益的关注,仍隐含了这一价值(杨东平,2008)。时至今日的平民教育,更是延续、强化了这种价值取向。
这种平民教育從社会层面看,就是突破“精英”的藩篱,使教育走向大众、走向平民,重视面向农村、农民工及其子女等弱势群体的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这种平民教育从情境层面看,就是在学校教育为主的范围内,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与其先天稟赋和后天努力相适应的发展。
新平民教育作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实施的面向广大平民的教育,应该看到农村是平民教育的主要阵地,农民子弟是平民教育的主要对象,引导帮助农民子弟成人成才是平民教育的主要任务。
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平民教育是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教育。第一,是大众的。在教育面临城乡、地域和人群差异的情况下,教育要努力面向广大农村,面向不发达地区,面向弱势群体。这种取向正是新平民教育体现为大众教育的核心所在、价值所在。
第二,是科学的,科学的教育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而且是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熏陶、培育与修炼。同时,这种平民教育还特别关注教育的科学问题,一是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是民主的。对个人来讲,就是涵养民主精神,培育独立人格;对教育来讲,教育是尊重的教育、平等的教育。
这种大众的、科学的、民主的教育就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新时代的平民教育。这种教育,通过科学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直接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这种教育,通过人文教育,通过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种教育,通过民主教育,通过受教育者民主意识的养成、民主精神的建构,可以大力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
还有学者认为,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平民教育有3个显著的标志——
一、为平民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中国教育最重要的是农村教育,是农民子弟的教育,因而是平民教育。
二、平民式的。就其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来说,这种教育应该是平民式的,而不是贵族式的。
三、成平民的。平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平民,但这种平民绝不是平庸的平民(李宇明,2008)。
结合近年来学界关于平民教育的探索与研讨,对新平民教育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新平民教育是一种为平民的大众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使人人能得到教育,进而实现成平民的,亦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是广大平民及其子女;教育内容围绕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定;教育方式是科学、民主、“平民式”的。这种平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民主、平等,充分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同时,又彰显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新平民教育对内可以促使个性提升,培养优秀人力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要实现新平民教育,首先不仅要回答“什么是平民教育”这样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需要回答的是“怎样才能达到平民教育所达到的理想”这样一个实践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后者比前者更复杂,也更迫切;它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深度追问。还要有历史的眼光,更要回到实践空间中寻找(洪明《“以学就人”:新平民教育的重要路径》,《中国教师》2007年第7期)。
因此,新平民教育的实施,需要探索与践行,需要一种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在这方面,平民教育家、江苏省拼茶高级中学原校长姚止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这所95%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子弟的普通乡村中学里,在平民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姚止平和学校全体师生围绕努力创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特色学校、凸显文化立校的发展目标,积极打造文化拼中;坚持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努力建设平民拼中;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让师生共享成功拼中,全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圆了普通百姓子女上大学的梦,成为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品牌学校。
拼茶中学的主要举措有三个:第一,通过校风育人,来彰显文化立校的发展目标。他们建设物质文化,凸显现代校园的魅力;规范制度文化,重视养成教育的影响;追求精神文化,弘扬学校传统的精髓。特別是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文化,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永不停步的攀登意识和关爱人人的平民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拼中人。
第二,通过精致管理,坚持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他们严而有度,夯实基础,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以精促细。塑造精品,注重师生的全程提高;实中求活,超越自我,提升师生的全员素养。在这一方面,姚止平倡导践行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将精致管理不断引向深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第三,通过朴实教学,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他们返璞归真,让教师享受教学的成功;掌握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以人为本,让学校享受发展的成功。
从姚止平和拼茶中学的实践来看,他们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平民教育的精體,用他们的说法是面向全体的“没有一颗蛀牙”的教育。这种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人成才,从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到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找到自己前进的坐标再到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通过刻苦的努力圆上自己的大学梦,整个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地为全员提升服务。这就在学校教育层面将“人人能得到教育”的目标一一落实。而这正是温家宝提出平民教育的宗旨所在。
新平民教育在今天的推行实施,关键在将这种教育理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就需要成千上万的学校像拼茶中学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像姚止平那样以生为本,关爱每一个农家子弟。拼茶中学和姚止平探索的意义正在于此,新平民教育实施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关键词:新平民教育 民主 平等 面向全体
倡导平民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乡农学校,教育内容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浸润着拯救中国必先改良、革新教育的精神。秉持这种精神,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除文盲,作新民”的旗帜下,大规模推行平民教育,一时达到高潮。其后,逐渐融入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重提平民教育其来有自。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14日答中外记者问时,特別强调了“平民教育”问题。他指出,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2007年9月9日在跟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温家宝又谈到“穷人的教育学”。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这些论述第一次以中国政府领导人的身份确认中国需要平民教育,教育必须面向平民。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別是义务教育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在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平民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鲜明的态度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的关心;它以长远的目光揭示了平民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的决定性意义;它以博大的胸怀彰显了平民教育“人人能得到教育”的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
由此可见,今天所提平民教育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平民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全新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新平民教育。
这种平民教育从历史层面看,既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轫的平民教育的要素,又有当代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教育的新诉求。这种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追求,正是平民教育的价值所在。有学者指出,1949年之后,在实现工业化和移植苏联模式的社会变迁中,毛泽东发起的教育革命对城市化取向的批评、对工农及其子弟教育权益的关注,仍隐含了这一价值(杨东平,2008)。时至今日的平民教育,更是延续、强化了这种价值取向。
这种平民教育從社会层面看,就是突破“精英”的藩篱,使教育走向大众、走向平民,重视面向农村、农民工及其子女等弱势群体的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这种平民教育从情境层面看,就是在学校教育为主的范围内,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与其先天稟赋和后天努力相适应的发展。
新平民教育作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实施的面向广大平民的教育,应该看到农村是平民教育的主要阵地,农民子弟是平民教育的主要对象,引导帮助农民子弟成人成才是平民教育的主要任务。
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平民教育是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教育。第一,是大众的。在教育面临城乡、地域和人群差异的情况下,教育要努力面向广大农村,面向不发达地区,面向弱势群体。这种取向正是新平民教育体现为大众教育的核心所在、价值所在。
第二,是科学的,科学的教育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而且是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熏陶、培育与修炼。同时,这种平民教育还特别关注教育的科学问题,一是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是民主的。对个人来讲,就是涵养民主精神,培育独立人格;对教育来讲,教育是尊重的教育、平等的教育。
这种大众的、科学的、民主的教育就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新时代的平民教育。这种教育,通过科学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直接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这种教育,通过人文教育,通过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种教育,通过民主教育,通过受教育者民主意识的养成、民主精神的建构,可以大力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
还有学者认为,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平民教育有3个显著的标志——
一、为平民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中国教育最重要的是农村教育,是农民子弟的教育,因而是平民教育。
二、平民式的。就其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来说,这种教育应该是平民式的,而不是贵族式的。
三、成平民的。平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平民,但这种平民绝不是平庸的平民(李宇明,2008)。
结合近年来学界关于平民教育的探索与研讨,对新平民教育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新平民教育是一种为平民的大众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使人人能得到教育,进而实现成平民的,亦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是广大平民及其子女;教育内容围绕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定;教育方式是科学、民主、“平民式”的。这种平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民主、平等,充分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同时,又彰显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新平民教育对内可以促使个性提升,培养优秀人力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要实现新平民教育,首先不仅要回答“什么是平民教育”这样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需要回答的是“怎样才能达到平民教育所达到的理想”这样一个实践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后者比前者更复杂,也更迫切;它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深度追问。还要有历史的眼光,更要回到实践空间中寻找(洪明《“以学就人”:新平民教育的重要路径》,《中国教师》2007年第7期)。
因此,新平民教育的实施,需要探索与践行,需要一种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在这方面,平民教育家、江苏省拼茶高级中学原校长姚止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这所95%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子弟的普通乡村中学里,在平民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姚止平和学校全体师生围绕努力创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特色学校、凸显文化立校的发展目标,积极打造文化拼中;坚持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努力建设平民拼中;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让师生共享成功拼中,全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圆了普通百姓子女上大学的梦,成为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品牌学校。
拼茶中学的主要举措有三个:第一,通过校风育人,来彰显文化立校的发展目标。他们建设物质文化,凸显现代校园的魅力;规范制度文化,重视养成教育的影响;追求精神文化,弘扬学校传统的精髓。特別是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文化,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永不停步的攀登意识和关爱人人的平民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拼中人。
第二,通过精致管理,坚持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他们严而有度,夯实基础,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以精促细。塑造精品,注重师生的全程提高;实中求活,超越自我,提升师生的全员素养。在这一方面,姚止平倡导践行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将精致管理不断引向深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第三,通过朴实教学,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他们返璞归真,让教师享受教学的成功;掌握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以人为本,让学校享受发展的成功。
从姚止平和拼茶中学的实践来看,他们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平民教育的精體,用他们的说法是面向全体的“没有一颗蛀牙”的教育。这种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人成才,从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到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找到自己前进的坐标再到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通过刻苦的努力圆上自己的大学梦,整个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地为全员提升服务。这就在学校教育层面将“人人能得到教育”的目标一一落实。而这正是温家宝提出平民教育的宗旨所在。
新平民教育在今天的推行实施,关键在将这种教育理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就需要成千上万的学校像拼茶中学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像姚止平那样以生为本,关爱每一个农家子弟。拼茶中学和姚止平探索的意义正在于此,新平民教育实施的价值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