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具有战略高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出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负责的态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不可能长时间依靠化石能源来保障,未来只能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其次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耗能材料,发展低碳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意义重大。第三是对我国13亿人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必须树立和践行低碳消费的理念。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对于目前我国低碳环保事业发展的情况,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同时也指出了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桎梏。
成果突出 问题显现
“十一五”时期,我国即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更是将控制量化——“十二五”时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这是前所未有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减排的革命。这使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潘家华指出,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我国低碳环保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首先,将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相结合,这是中国低碳发展的最大亮点。近些年,中国在提高能效方面成绩非常突出。以发电为例,以前我国生产每千瓦时电需350克标准煤,现在只需300克;在建筑节能领域,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其次,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开发可再生能源。水电能源方面,未来中国的水电装机量将从当前的2亿千瓦增加到3.5亿千瓦;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虽然我国生产的单晶硅、多晶硅是以出口为主,但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而且光伏发电的技术、效率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从最初每瓦装机补贴20块钱到现在每瓦只补6块钱即看得出来;风能利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风能装机国家,已超过4000万千瓦,从发电的速度、规模上来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在生物质能源、沼气,特别是沼气利用方面,中国也是做得最好的。第三,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得到明显普及和提高。在政府管理方面,出台了低碳城市规划、低碳产业规划;企业方面,低碳企业管理方案以及提供低碳服务的相关公司逐渐增多;消费者也更重视低碳消费,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低碳发展的氛围。
即便如此,潘家华也表达出了对当前低碳发展方面存在误区的担忧,突出表现在对与低碳有关但同碳排放没有直接关联的领域和产业重视不够。第一个误区是忽视城市规划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如果城市不科学合理地规划,则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较高碳排放。其次是忽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使用寿命同碳排放是成反比的关系,而中国的产品质量是需要大幅度提高的。第三,管理层缺失细节处落实低碳发展的理念。如北京的机场轻轨,本来是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的,但是较高的乘车费用和线路设置的不合理,阻碍了低碳出行。
明确低碳产业的概念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先天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除了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外,更成为了低碳产业的代名词。于是,许多地方开始大规模的圈土地、上项目,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潘家华指出,低碳产业首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有能够减少碳排放量的产业都应该称为低碳产业。低碳产业应从碳生产率方面来定义,因为很多低碳产业要为高碳产业服务。即使是钢铁、水泥,这些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只要是碳生产率高,都应该归入低碳产业,得到政策的倾斜与补贴。
第二,低碳产业有新兴和传统之分。新兴低碳产业应该是与新能源相关的产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产业,因为诸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产业是属于具有“0”碳潜质的产业。它包括设备生产和使用两个方面。而传统的低碳产业主要是有益于节能,提高能效。如建筑节能、照明节能、钢铁等产业能效的提高。
第三,低碳服务业。包括对新能源的研发、节能服务、低碳融资等,他们不属于生产性质的,并没有形成产业,只是技术的研发。
低碳城市需要按部就班建设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此后,各省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两年过去,低碳城市的样板并没有出现。那么低碳城市究竟该如何建设呢?
潘家华表示,低碳城市的建设是需要长时间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普及理念阶段,即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大家能够认识城市的建设可以而且应该建成低碳城市;第二是规划阶段,即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措施和相应的绩效评估;第三是落实阶段,即按照低碳城市规划将各项建设落到实处。
在潘家华看来,目前,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正处于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规划制定的建设目标要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要同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同自然禀赋、产业结构特征结合起来,不可因盲目建设造成再次浪费。
对于未来建设规划的落实,潘家华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变目前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工作方式为自下而上的行动导向式,通过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等,把工作做扎实;第二要变当前政策的不连续性、随意性、不可操作性为明确的、连续的、稳定的和可操作性的,减少投机性;第三要改变大众不理性的消费理念,普及遏制奢侈浪费的理念;第四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特别要建立公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对于目前我国低碳环保事业发展的情况,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同时也指出了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桎梏。
成果突出 问题显现
“十一五”时期,我国即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更是将控制量化——“十二五”时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这是前所未有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减排的革命。这使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潘家华指出,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我国低碳环保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首先,将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相结合,这是中国低碳发展的最大亮点。近些年,中国在提高能效方面成绩非常突出。以发电为例,以前我国生产每千瓦时电需350克标准煤,现在只需300克;在建筑节能领域,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其次,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开发可再生能源。水电能源方面,未来中国的水电装机量将从当前的2亿千瓦增加到3.5亿千瓦;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虽然我国生产的单晶硅、多晶硅是以出口为主,但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而且光伏发电的技术、效率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从最初每瓦装机补贴20块钱到现在每瓦只补6块钱即看得出来;风能利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风能装机国家,已超过4000万千瓦,从发电的速度、规模上来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在生物质能源、沼气,特别是沼气利用方面,中国也是做得最好的。第三,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得到明显普及和提高。在政府管理方面,出台了低碳城市规划、低碳产业规划;企业方面,低碳企业管理方案以及提供低碳服务的相关公司逐渐增多;消费者也更重视低碳消费,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低碳发展的氛围。
即便如此,潘家华也表达出了对当前低碳发展方面存在误区的担忧,突出表现在对与低碳有关但同碳排放没有直接关联的领域和产业重视不够。第一个误区是忽视城市规划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如果城市不科学合理地规划,则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较高碳排放。其次是忽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使用寿命同碳排放是成反比的关系,而中国的产品质量是需要大幅度提高的。第三,管理层缺失细节处落实低碳发展的理念。如北京的机场轻轨,本来是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的,但是较高的乘车费用和线路设置的不合理,阻碍了低碳出行。
明确低碳产业的概念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先天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除了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外,更成为了低碳产业的代名词。于是,许多地方开始大规模的圈土地、上项目,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潘家华指出,低碳产业首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有能够减少碳排放量的产业都应该称为低碳产业。低碳产业应从碳生产率方面来定义,因为很多低碳产业要为高碳产业服务。即使是钢铁、水泥,这些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只要是碳生产率高,都应该归入低碳产业,得到政策的倾斜与补贴。
第二,低碳产业有新兴和传统之分。新兴低碳产业应该是与新能源相关的产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产业,因为诸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产业是属于具有“0”碳潜质的产业。它包括设备生产和使用两个方面。而传统的低碳产业主要是有益于节能,提高能效。如建筑节能、照明节能、钢铁等产业能效的提高。
第三,低碳服务业。包括对新能源的研发、节能服务、低碳融资等,他们不属于生产性质的,并没有形成产业,只是技术的研发。
低碳城市需要按部就班建设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此后,各省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两年过去,低碳城市的样板并没有出现。那么低碳城市究竟该如何建设呢?
潘家华表示,低碳城市的建设是需要长时间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普及理念阶段,即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大家能够认识城市的建设可以而且应该建成低碳城市;第二是规划阶段,即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措施和相应的绩效评估;第三是落实阶段,即按照低碳城市规划将各项建设落到实处。
在潘家华看来,目前,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正处于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规划制定的建设目标要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要同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同自然禀赋、产业结构特征结合起来,不可因盲目建设造成再次浪费。
对于未来建设规划的落实,潘家华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变目前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工作方式为自下而上的行动导向式,通过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等,把工作做扎实;第二要变当前政策的不连续性、随意性、不可操作性为明确的、连续的、稳定的和可操作性的,减少投机性;第三要改变大众不理性的消费理念,普及遏制奢侈浪费的理念;第四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特别要建立公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