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中专的门坎降低,从教育普及的角度来说,这是件好事,但也造成进入中职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不高,计算机基础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同时,计算机这门学科不但具有理论的抽象性,还具有实际操作的复杂性。中职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一般对计算机有较高的兴趣,都比较喜欢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上机操作。但是,他们对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不想上理论课。有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阻止了他们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教育才有可能实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创新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的,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原动力。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和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电脑、MP3、移动电话、智能家电、网络、游戏、动画、办公处理甚至是天气预报等,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义,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思想,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例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这个信息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笔者会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的小程序,其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去阻止它破坏。
二、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和个性发展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程序编写,有的偏好动画制作,有的则偏好硬件,甚至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分地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如果是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对游戏加以钻研,也不是件坏事。时下,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也不必刻意地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在课后多与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通常都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形成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在学习了画笔的打开、保存、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中打开、保存文件的操作等同画笔。笔者还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Excel中去试一试“打开”、“保存”文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索的乐趣。另外,让学生观察,在“另存为”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选项”按扭,提问:“它是干什么用的?试试看!它会带你走进另一个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但却会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了问号,学生怎么去“探索”呢?所以,笔者在每节课结束时,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提问:“还能不能再恢复了?”让学生去书上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为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不只会模仿,也会去主动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创新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的,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原动力。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和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电脑、MP3、移动电话、智能家电、网络、游戏、动画、办公处理甚至是天气预报等,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义,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思想,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例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这个信息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笔者会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的小程序,其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去阻止它破坏。
二、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和个性发展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程序编写,有的偏好动画制作,有的则偏好硬件,甚至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分地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如果是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对游戏加以钻研,也不是件坏事。时下,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也不必刻意地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在课后多与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通常都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形成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在学习了画笔的打开、保存、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中打开、保存文件的操作等同画笔。笔者还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Excel中去试一试“打开”、“保存”文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索的乐趣。另外,让学生观察,在“另存为”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选项”按扭,提问:“它是干什么用的?试试看!它会带你走进另一个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但却会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了问号,学生怎么去“探索”呢?所以,笔者在每节课结束时,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提问:“还能不能再恢复了?”让学生去书上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为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不只会模仿,也会去主动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