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各类学科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但是初中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都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大多数教师对音乐课改的重视度不够,音乐资源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3
  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对老师来说是不可推卸的任务,而对学生来说则是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音乐知识,我们必须落实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在学生、教师、教材、校外资源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积极研究。
  一、初中音乐课程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从当前看,我国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尤其是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音乐课程开发与利用不重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并不被学校所重视,通常作為附属学科对待,在师资和精力投入上都远远不足。如某些学校为了高升学率,音乐课被其他学科长期占据,成为“鸡肋”学科;而某些学校干脆不设立音乐课,只是等上级来检查时临时上一两节,因此当前初中音乐课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这就导致初中音乐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明显降低,对音乐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热情不高,自然而然学生对音乐课也不重视,将其作为“休息课”或“娱乐课”来对待。
  其次,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比较单一。一直以来,我国音乐课程资源实行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研究——开发——推行”的发展模式,教育主管部門和音乐教育专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音乐课程真正的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等基本上处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边缘地位。不可否认,这种由音乐教育专家主导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模式为全国范围内的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高的课程资源,但是这种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只提供了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题材,并没有通过音乐将这种特色与社会、生活、学校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没有顾及到教师和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效果反而不高。
  再次,过分依赖教材,忽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我国现行的教材,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结合课程标准,组织音乐教育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编写而成的,但是教材编写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实际。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作为最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却忽视了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如戏曲、民间歌舞、校外各种设施场地资源。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二)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许多学校中的很多音乐方面的人才,如在教师队伍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不乏有能吹拉弹唱的能人,学生中也有很多学有所长的艺术特长生,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搞活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音乐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活动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动小组能够真正的活动起来,不流于形式。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三)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音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所使用的音乐教材经过长期的考察、实践、研究,并联合众多的音乐教育专家编制而成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针对性,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增减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音乐教材。如对于音乐基础强的班级,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学习要求,从每个单元中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加以掌握而对于音乐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师只需要求他们掌握好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即可。第二,结合地方实际,适当地变换调整教材。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因而对于不熟悉该地域特征的学生来说,这些音乐作品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学生的生活层面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变换调整。如可以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戏曲、舞蹈穿插到音乐教材中的单元教学中,或根据特定时节、事件或节日,在音乐作品之间或教学单元之间做一些时间上的调整,这样既可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特色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总之,初中学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音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历史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教师也在不断地研发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带动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人物教学法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人物教学 意义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
【摘 要】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 转变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2  一、转
"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气象状况是影响"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气象影视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气象影视部门应正视气象影视服务"三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并加强自身的工作,有效、及时地服务"三农"。
在“旅游兴市”战略指导下,秦皇岛市坚持加快旅游高端化特色化进程。高品质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有赖于高品质的服务人员。本文拟从分析秦皇岛市旅游行业服务人员职业培训的
【摘 要】数学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小学生喜欢小学数学,以后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小学教师如何教学,能让小学生在数学方面更好地学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门需要倾注情感的艺术。班主任要带好班集体,就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用热情、温情,爱心、责任心去教育学生,使班集体建康发展。本文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对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提出了督导的见解。  【关键词】班级 情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58  情感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
本文主要就影响人格形成的生理、心理、文化、道德、社会等要素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对图书馆中的采用RFID技术的系统应用概况进行介绍,针对RFID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在应用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促进图书馆的RFID系统的高效运行。
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煤矿企业的发展是国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它是制约我国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