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 心理健康 队伍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时期,社会变革的冲击、学习的压力、业余生活单调、就业压力、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心理负担过大;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加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奇缺,使得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2010 年3 月-2010年12月,新疆职业大学开展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近2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加,大部分专职教师也参加了各种培训,兼职心理教师培训较少。数据显示,93 %的被调查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占 13.5%,兼职教师占86.5 %。80%的被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30%兼职心理教师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专业人员缺乏,许多学校不设心理咨询老师,即使有也多是从任课教师(如政治教师)或政治思想工作者(如政教处工作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在缺乏基本心理咨询训练的情况下,盲目地凭自身的“自知自觉”进行所谓的“苦口婆心式”、或“劝解式”、或“指导式”、或“抚慰式”的“心理咨询”,而实际上这种咨询不仅功效甚微,甚而有些违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影响了心理咨询的效果和声誉,也大大降低了心理咨询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因而,专业化水平不高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滞后的主要因素。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从哪里来?主要的只能来自高职院校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培训提出三项要求:(1)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按照这三项要求从大学教师中培养学校心理学工作者。这一培训模式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有的心理系毕业生有限,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实际需要,因而选派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而且教师出身的心理咨询老师较之心理系毕业生更有自身的优势,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了解和熟悉,因而在做学生心理咨询时更为得心应手。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性不强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老师不仅应当是专业的,而且必须是专职的。这一点看似容易,但能够落实到位的却不多。这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缺乏,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上还有距离。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老师几乎全是兼职的,他们的正式身份是某学科教师、团委、学工部或政教处工作人员等,由于这些兼职人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的职业角色经常会妨碍来访者对他们的接受性。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咨询老师的兼职身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来访,因为学生对教师已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印象,并将这种印象迁移到心理咨询老师身上,难以形成对心理咨询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他们也担心身为教师的咨询老师在咨询时仍会以教师的身份对其进行说教。另外,对于咨询老师来说,由于身兼几职,难以将主要精力用于咨询业,难以对个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反思,这不仅影响咨询效果,也不利于咨询老师咨询技能的提高。
3.心理咨询机构的专职性不强
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应纳入高职院校教育系统,接受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但由于心理咨询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机构的专职性和相对独立性,它是一个心理辅导机构,而非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心理咨询机构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应有严格的界定,有的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设为政教处的下属机构,甚至将学生咨询的内容作为向政教处汇报的材料,这是极端错误的,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根本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宗旨,这样的咨询室学生当然“望而却步”,“门前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高职学生心理咨询室在其功能定位、选址上都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以期真正发挥它的心理服务职能。
二、培养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途径
1.加强心理咨询老师的技能培养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强调对整体利益的维护,强调对群体利益的协调,同时也强调对个人利益的保障。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心理咨询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咨询老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信息判断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等。心理咨询老师上岗后应进入能力再培养阶段,学校要以人为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关注、关心心理咨询老师,体现人文关怀,为辅导员搭建锻炼的平台,创造培养的空间,并进行相应的培训,给予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实际困难,关心心理咨询老师的利益需求、权益和价值,使心理咨询老师心情舒畅、无忧无虑投入到工作之中去。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各方面的培训, 鼓励心理咨询老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实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2.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和机制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由于心理咨询老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不同对象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过多的角色占据了心理咨询老师很大的精力,整天应付繁杂的具体琐事,导致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减少,弱化了本职工作的实效和职业化程度。心理咨询老师工作的角色模糊和相关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心理咨询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相当数量的心理咨询老师未将此视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打算长期从事。因此,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不是选人问题,而是留住人和留住高水平人才的问题。而且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对教育工作者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为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要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拓展心理咨询老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激发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心理咨询老师工作到一定年限后,要把他们分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要适当补充政治思想品质好、有一定经验或学历的新人,做到补充一批、稳定一批、输送一批,始终保持这支队伍的动态平衡,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心理咨询老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心理咨询老师队伍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揽全局,科学筹划,调动心理咨询老师干工作的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老师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往心理咨询老师是一个流动性的岗位,在高职院校中地位比较低,心理咨询老师走专业化道路可以使心理咨询老师安心自己的工作,不仅使心理咨询老师有出路,更能够增强心理咨询老师岗位的吸引力,使心理咨询老师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破除现在的潜规则“心理咨询老师的出路在于转行”。职业心理咨询老师不能与专职心理咨询老师相混淆,专职是动态的、职业是静态的,要把心理咨询老师工作当作一门职业来看待,要求有一批心理咨询老师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从事心理咨询老师工作。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与学生人数按照1∶2000配备,而职业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按照一个院系至少有1名来配备。心理咨询老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就必须完善心理咨询老师专业化建设的措施。对于职业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副教授岗、教授岗。并享受相应的校内教授岗位津贴,履行心理咨询老师的基本职责,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从而能够吸引一大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才从事心理咨询老师工作。
总之,心理咨询作为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并被纳入学校教育系统,相信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在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将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 心理健康 队伍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时期,社会变革的冲击、学习的压力、业余生活单调、就业压力、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心理负担过大;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加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奇缺,使得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2010 年3 月-2010年12月,新疆职业大学开展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近2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所增加,大部分专职教师也参加了各种培训,兼职心理教师培训较少。数据显示,93 %的被调查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占 13.5%,兼职教师占86.5 %。80%的被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30%兼职心理教师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专业人员缺乏,许多学校不设心理咨询老师,即使有也多是从任课教师(如政治教师)或政治思想工作者(如政教处工作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在缺乏基本心理咨询训练的情况下,盲目地凭自身的“自知自觉”进行所谓的“苦口婆心式”、或“劝解式”、或“指导式”、或“抚慰式”的“心理咨询”,而实际上这种咨询不仅功效甚微,甚而有些违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影响了心理咨询的效果和声誉,也大大降低了心理咨询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因而,专业化水平不高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滞后的主要因素。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从哪里来?主要的只能来自高职院校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培训提出三项要求:(1)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按照这三项要求从大学教师中培养学校心理学工作者。这一培训模式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有的心理系毕业生有限,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实际需要,因而选派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而且教师出身的心理咨询老师较之心理系毕业生更有自身的优势,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了解和熟悉,因而在做学生心理咨询时更为得心应手。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性不强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老师不仅应当是专业的,而且必须是专职的。这一点看似容易,但能够落实到位的却不多。这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缺乏,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上还有距离。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老师几乎全是兼职的,他们的正式身份是某学科教师、团委、学工部或政教处工作人员等,由于这些兼职人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的职业角色经常会妨碍来访者对他们的接受性。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咨询老师的兼职身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来访,因为学生对教师已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印象,并将这种印象迁移到心理咨询老师身上,难以形成对心理咨询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他们也担心身为教师的咨询老师在咨询时仍会以教师的身份对其进行说教。另外,对于咨询老师来说,由于身兼几职,难以将主要精力用于咨询业,难以对个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反思,这不仅影响咨询效果,也不利于咨询老师咨询技能的提高。
3.心理咨询机构的专职性不强
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应纳入高职院校教育系统,接受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但由于心理咨询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机构的专职性和相对独立性,它是一个心理辅导机构,而非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心理咨询机构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应有严格的界定,有的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设为政教处的下属机构,甚至将学生咨询的内容作为向政教处汇报的材料,这是极端错误的,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根本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宗旨,这样的咨询室学生当然“望而却步”,“门前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高职学生心理咨询室在其功能定位、选址上都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以期真正发挥它的心理服务职能。
二、培养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途径
1.加强心理咨询老师的技能培养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强调对整体利益的维护,强调对群体利益的协调,同时也强调对个人利益的保障。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心理咨询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咨询老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信息判断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等。心理咨询老师上岗后应进入能力再培养阶段,学校要以人为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关注、关心心理咨询老师,体现人文关怀,为辅导员搭建锻炼的平台,创造培养的空间,并进行相应的培训,给予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实际困难,关心心理咨询老师的利益需求、权益和价值,使心理咨询老师心情舒畅、无忧无虑投入到工作之中去。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各方面的培训, 鼓励心理咨询老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实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2.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和机制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由于心理咨询老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不同对象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过多的角色占据了心理咨询老师很大的精力,整天应付繁杂的具体琐事,导致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减少,弱化了本职工作的实效和职业化程度。心理咨询老师工作的角色模糊和相关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心理咨询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相当数量的心理咨询老师未将此视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打算长期从事。因此,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不是选人问题,而是留住人和留住高水平人才的问题。而且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对教育工作者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为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要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拓展心理咨询老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激发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心理咨询老师工作到一定年限后,要把他们分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要适当补充政治思想品质好、有一定经验或学历的新人,做到补充一批、稳定一批、输送一批,始终保持这支队伍的动态平衡,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心理咨询老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心理咨询老师队伍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揽全局,科学筹划,调动心理咨询老师干工作的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老师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往心理咨询老师是一个流动性的岗位,在高职院校中地位比较低,心理咨询老师走专业化道路可以使心理咨询老师安心自己的工作,不仅使心理咨询老师有出路,更能够增强心理咨询老师岗位的吸引力,使心理咨询老师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破除现在的潜规则“心理咨询老师的出路在于转行”。职业心理咨询老师不能与专职心理咨询老师相混淆,专职是动态的、职业是静态的,要把心理咨询老师工作当作一门职业来看待,要求有一批心理咨询老师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从事心理咨询老师工作。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与学生人数按照1∶2000配备,而职业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按照一个院系至少有1名来配备。心理咨询老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就必须完善心理咨询老师专业化建设的措施。对于职业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副教授岗、教授岗。并享受相应的校内教授岗位津贴,履行心理咨询老师的基本职责,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从而能够吸引一大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才从事心理咨询老师工作。
总之,心理咨询作为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并被纳入学校教育系统,相信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在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将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