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以教师快乐工作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今年,本栏目将聚焦首都基础教育的几所品牌学校,通过学校对自身教育品牌形成过程的思考,以及特邀相关专家对学校品牌建设进行点评,力求解读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内涵。
  
  快乐教育将每个儿童“当下快乐成长,奠基快乐人生”作为始终不渝的实践追求,着力培养“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的一代新人。要培养具有这样素质的学生,学校面对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怎样使教师拥有乐观的心态、思想更加解放,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因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发展状况以后,我们确立并开展了“以教师快乐工作为基础”、“以快乐教师培养快乐学生”、“以教师乐教善教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的教育研究。
  
  ■点燃教育激情,在实践中形成“快乐教育”追求
  一个实践“快乐教育”的学校,一定有一支快乐的教师团队并有共同的“快乐教育”追求。作为管理者,就要给心灵以阳光,给精神以力量,点燃教师教育的激情,引发教师对“快乐教育”的渴望,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我们开设“名师课堂”,请著名的特级教师、教授、专家到校做观摩课,开设讲座,内容涉及到教师的人格魅力、班级管理艺术、专业知识、校本教研、教师在多种压力下如何调整心态等。目睹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聆听专家的教育心得与成长历程,使教师们感受了优秀教师对教育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的追求和他们的人格魅力,这是教师们在听课的同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教师们内心涌动着教育的激情。
  我们注重挖掘内部资源,通过“快乐论坛”,针对“如何让学生快乐有效学习”等教育教学热点、难点以及困惑的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快乐论坛”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它教师加深了对学生以及不同学习方式的理解,同时也感受了来自同伴的鲜活的实践智慧。
  我校提出了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目标——促进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这样的思想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认同。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对教师主体地位的尊重,还体现了对教师个体的尊重、信任、支持与期待。教师们感到温暖,一种追求成功的激情在心中生发出来。在“我与学校”的讨论会上,我校教师立志:人在附小,情在附小,业在附小!我们把一颗爱心(爱生之心),两种意识(服务和大局意识),三个追求(求高、求实、求效),四种能力(主动获取新知、合作交流、自主发展、开拓创新)作为附小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把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作为人生追求;人人拥有平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工作中发扬进取、团结、奋发、奉献的教风,以研促教,以学论教,注重用细节提升品质。近年来,这些来自教师心底对教育和成长的渴望,已成为我校教师共同的“快乐教育”追求,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自主发展,在研究中实现“快乐教育”创新
  “快乐教育”倡导教师自主发展,从管理方式上转向了引导教师自我管理。我校中青年教师坚持设计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分析自己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成长目标,写清实施的主要措施并注明期待学校给予哪些支持。工作中,教师们通过课堂反思、课题反思等方式及时改进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不断实现对自我的改变与超越。
  在“以自身的乐学会学促进自身的乐教善教”的思想指导下,我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多种版本的教材,为每一个教研组订阅一份教育杂志,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文化自助餐”活动,坚持青年教师每周“五个一”的自主学习:即听同伴一节课,和学生谈一次话,写一篇钢笔字,看一篇教改文章,写一段教育感言;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青年教师“快乐杯”课堂教学大赛,第二学期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这些学习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教师,也给教师一个方向,大家感到自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增长乐教善教的本领并乐此不疲。
  在“快乐教育”实践中,我们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促进教师实实在在的发展。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观察、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期盼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把它们进行梳理,发现很多问题属于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基础问题,例如:如何进行全册教材的分析、如何进行课时分配、不同类型(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积累运用课、识字课、阅读课、习作课)的课如何上等。我们认为这些基础问题是直接作用在教师教学实践的,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直接障碍,应该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逐一解决。在个案分析的研究中,大家各抒己见,达到了集体智慧相融与研究境界升华的目的。
  “快乐教育”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七五”期间,这一时期是“快乐教育”这项创新性实践从起步到成为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是“八五”至“九五”期间,这一时期“快乐教育”办学特色从形成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十五”至“十一五”期间,这一时期“快乐教育”办学特色从深入发展进入到持续发展阶段。为了使学生适应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乐学、会学”的能力,提高教师把快乐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我校把“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研究课题分别确定为“小学快乐教育学习方式的研究”及“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校各学科围绕学校总课题确立子课题,教师又根据学科特点、自己的特长及学生实际确定本组(或个人)的研究专题,日常工作中采取带题授课(即教师带着个人专题进行有目的的日常教学)的方式,通过学情分析,围绕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基本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将课题研究深入到位。每个学期,我们又通过专项训练、专题献课、专题研讨、专题总结等系列研究活动,为教师提供研究交流空间,使教师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分享中丰富专业知识,在研究中体验专业成长的快乐。
  
  ■实施有效激励,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教育”幸福
  我们有这样的基本信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如果能够给予教师“生命里一次次的感动”,教师必然以心换心,传递感动,创造奇迹。所以在快乐的教师团队里,应该让每一位成员不断感受成功,传递成长中的感动与幸福。
  我们努力搭建多种展示平台,让工作成为享受。每位教师发展基础不一样,但每位教师都可以不断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有新的追求,需要树立自信心。自信心从何而来?重要渠道之一是积极体验。我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家长开放日”、“送课下乡”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跨校跨区教研,积极承办市区教研活动,积极接待来校学习和挂职锻炼的老师、校长,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做观摩课,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每一次学校的教育活动,由教师轮流主持。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经受了锻炼,增强了自信,把工作变成了享受。在每周的学校例会上,我们安排20分钟时间讲述“我们的快乐教育故事”,分享1-2名教师或一个研究小组的新做法,感受同伴的创新思想与教育智慧,并通过对话引发深入思考,体验思想的生长与实践的积累。我们还通过“校级骨干教师”认定,引导教师积极追求,通过“先进集体”评选,强化团队精神,通过“特色年级”申报,鼓励创造性工作。对于各种先进奖项均按照个人或各组申报、述职、群众测评、考核小组评审的程序进行,各种奖项不限名额,鼓励人人争先、组组争优。我校教师把申报的过程看成是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把述职的过程看成是分享经验、学习建构的过程,把动态的评选过程看成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感受着成长,体验着幸福。
  在“快乐教育”实践中,我们积极创设开放、包容、支持性的组织环境,在追求精彩的教育生活中,形成了一支快乐的教师团队。这支快乐的教师团队培养着快乐的学生,并将在学习、追求、研究中不断创造教育的精彩!
其他文献
为了能够在北京市“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中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校在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的示范、辐射作用,首师大附中成立“高中创新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该班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德”“才”兼备——专职导师全面负责,学生高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实验班核心目标是努力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培育厚德博学的创新人才。为此,我们变革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实
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教育是一种供给,课程就是其中的核心供给力。在清华附小“1 X课程”体系中,健康体育与书香阅读可谓是两大亮点,更是学校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阅读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
摘要 对美国“STEM”教育进行了追本溯源,以一名赴美教育考察物理教师的视角,从“S、T、E、M”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美国K-12学段“STEM”教育宏观集成、微观分科的实施状况与突出优势,通过与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对比,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加大对科学本质教学的关注,加大对工程、技术教育关注的观点与思考。  关键词 “STEM”教育 科学教育 物理教学  “STEM”是科学(Science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发展要靠改革,而教育改革面临不少体制机制藩篱。时至今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处于“深水区”的课程改革应该推向何方?我认为,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应该体现四个“更加”。     更加普惠  课改之前的很长时期内,教育面向少数学习尖子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设计、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布置更多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课改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观,教育开始
专家简介:王殿卿教授,曾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创建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并兼任所长。他以探索21世纪中国德育为目标,以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为内容,从“八五”到“十一五”,承担省市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9个省市的千余所学校,百余万学生当中,进行了20年连续滚动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收到实效。  1993年,中共中央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如果为优秀的品牌学校寻找共同的元点,也许既不是优美的高楼大厦和先进设施,也不仅是那优秀的考试分数和各种优异的竞赛成绩,而是一种执
善于雕琢的匠师,总会让钻石在他们的手中发出最美的光彩;擅长教育的老师,会让学生在他们的引导下,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上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送入校田径队,随后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通州区重点中学——运河中学,三年后通过高考进入了北京市体育师范大学,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体育教师的岗位。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通州区龙旺庄中学工作到现在。还记得1999年,我第一次踏进龙中校门,发现现实和我的理
编者按: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自实施以来,引起全国各个课改区域的广泛关注,冠以“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系列文章层出不穷,折射出综合实践活动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师们的积极思考与策略探讨。本期,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为主题展开讨论,分别从教研员的层面、一线教师的角度,剖析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角度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期碰撞出更多的课程建设思考。 
“欢迎您到中国农业博物馆,我是博物馆小小志愿者——讲解员……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您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阳光的笑脸,自如的讲解,这群自信的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的小小志愿者们。   八里庄中心小学结合《学做志愿者服务手册》,在志愿精神培育中依托学校的社会大课堂,营建学生自主的博物馆特色,开展了“走进七彩博物馆,争当小小志愿者”活动。   走进八里庄中心小学,赤橙黄绿蓝
北京课改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挑山工》是一篇篇幅相对较长、入选时间“久远”的文章了,可就是这样一篇耳熟能详、曾“千锤百炼”的课文,在密云二小王红菊老师的课堂上却彰显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  大胆取舍,有的放矢  王老师的课很好地诠释了如何“长文短教”。老师从学生的已知经验中提炼了挑山工登山的特点,进而质疑“为什么身挑重物、路程长,而速度却比游人快?”围绕着这个问题,组织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