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意识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而是基于教育学的角度,从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的一种属于教育学、阐释学的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绿色意识 培养
在今天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迫切需要生活中带有绿色的味道。由于资源消耗等原因,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须解决的地步,具体的操作已经从国家到地方层层实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又能够为打造绿色家园做点什么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当下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提出在课堂上要有“绿色意识”的观点。
一、初中生物课堂上的绿色意识培养
培养绿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生活,指向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并成为社会主体之时。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更多的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绿色的种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十个一级主题,其中之一就是“健康地生活”,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从这个目标来看,笔者认为要想培养绿色意识,就要让学生认识到绿色环境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让绿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分析,笔者认为培养绿色意识的具体实施方案有两个。
1.教师自身的绿色意识的培养
在我们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喝着被污染的水的时候,我们内心似乎并没有多少恐惧,总觉得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但在生物课堂上,如果我们将这种对污染的不在意传递给学生,那将是一件很不可取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环境污染将有可能被习以为常。还好社会上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绿色世界奔走呼吁,这更坚定了笔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决心。其实,养成这样一个意识并不难,而且一旦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好多事例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因而我们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就丰满起来 了。
2.学生的绿色意识的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培养出绿色意识并非易事。由于应试机制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往往体会不深,他们总认为知识是用来考试的,离开了课堂,知识对他们的影响力不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还需要在课堂上结合具体事实与鲜明的事例来说明。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一件事情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教学意图就有可能较好地得到实现。因此,给学生建立绿色意识,关键就在于课堂上的实施。
二、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绿色意识的途径
这几年的实践让笔者感受到,绿色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努力。教师绿色意识的形成与相应教学设计的完成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在课堂上让绿色思想在学生的思维中得到落实。经过不断的尝试,总结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笔者得到了一些认识,现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说明。初中生物教学中与绿色相关的内容很多,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也有比较间接的但可以寻找到绿色意识培养的因素,如“蒸腾作用”等。
在学习“绿色植被”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绿色植被的事例。这个情境看似简单,却可以由学生的描述将我们要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生活基础联系起来。然后教师通过PPT向学生提供一组关于植被的图片,让学生对植被有一个视觉上的信息输入。这一过程一般在五分钟左右,通过这五分钟可以给学生埋下一粒绿色意识的种子。
有了这样的基础经验之后,课堂教学转入核心环节: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知道地球上植被的作用;并设想假如没有植被,地球将会如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以下几点。
1.地球上的植被具有除尘作用
这一认识可以与当下PM2.5及灰霾天气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切身感受。值得强调的是,灰霾天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专业介绍或专业人士的介绍来让学生产生认识。比如钟南山教授的“雾霾天气的危害比非典还大”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
2.植被具有制氧作用和过滤作用
这一认识也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氧气对于生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过滤作用则体现在减沙等方面,这个可以通过播放沙尘天气的视频来达到教学目的。
3.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讲解身边的河边植树、森林固土等事例来说明。
其后就是最关键的,向学生提供由于污染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缺少绿色的,因而对绿色也是急需的。可通过网上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此时要有一个限度,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把那种极度污染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放弃感,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怎样帮助学生保持绿色意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确实会生成比较强烈的环保意识,笔者也相信他们那时对绿色的需要是真实的。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会注意到学生的绿色意识淡化了。显然,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绿色意识的培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也告诉我们绿色意识的培养不是向学生强调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那么简单。心理学、阐释学告诉我们,意识的生成,更在于不断地精细重复与内化。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同样的教学策略不能重复使用,同样的绿色教学观点也不能机械重复,否则学生会淡化认识甚至产生反感。最好的方法是在初步培养绿色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的结合不同的生物教学知识,提供各种直接间接材料,让学生形成绿色意识,生成一种环境保护的急切感,这才是长远且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绿色意识 培养
在今天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迫切需要生活中带有绿色的味道。由于资源消耗等原因,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须解决的地步,具体的操作已经从国家到地方层层实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又能够为打造绿色家园做点什么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当下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提出在课堂上要有“绿色意识”的观点。
一、初中生物课堂上的绿色意识培养
培养绿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生活,指向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并成为社会主体之时。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更多的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绿色的种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十个一级主题,其中之一就是“健康地生活”,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从这个目标来看,笔者认为要想培养绿色意识,就要让学生认识到绿色环境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让绿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分析,笔者认为培养绿色意识的具体实施方案有两个。
1.教师自身的绿色意识的培养
在我们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喝着被污染的水的时候,我们内心似乎并没有多少恐惧,总觉得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但在生物课堂上,如果我们将这种对污染的不在意传递给学生,那将是一件很不可取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环境污染将有可能被习以为常。还好社会上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绿色世界奔走呼吁,这更坚定了笔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决心。其实,养成这样一个意识并不难,而且一旦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好多事例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因而我们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就丰满起来 了。
2.学生的绿色意识的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培养出绿色意识并非易事。由于应试机制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往往体会不深,他们总认为知识是用来考试的,离开了课堂,知识对他们的影响力不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还需要在课堂上结合具体事实与鲜明的事例来说明。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一件事情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教学意图就有可能较好地得到实现。因此,给学生建立绿色意识,关键就在于课堂上的实施。
二、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绿色意识的途径
这几年的实践让笔者感受到,绿色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努力。教师绿色意识的形成与相应教学设计的完成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在课堂上让绿色思想在学生的思维中得到落实。经过不断的尝试,总结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笔者得到了一些认识,现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说明。初中生物教学中与绿色相关的内容很多,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也有比较间接的但可以寻找到绿色意识培养的因素,如“蒸腾作用”等。
在学习“绿色植被”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绿色植被的事例。这个情境看似简单,却可以由学生的描述将我们要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生活基础联系起来。然后教师通过PPT向学生提供一组关于植被的图片,让学生对植被有一个视觉上的信息输入。这一过程一般在五分钟左右,通过这五分钟可以给学生埋下一粒绿色意识的种子。
有了这样的基础经验之后,课堂教学转入核心环节: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知道地球上植被的作用;并设想假如没有植被,地球将会如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以下几点。
1.地球上的植被具有除尘作用
这一认识可以与当下PM2.5及灰霾天气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切身感受。值得强调的是,灰霾天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专业介绍或专业人士的介绍来让学生产生认识。比如钟南山教授的“雾霾天气的危害比非典还大”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
2.植被具有制氧作用和过滤作用
这一认识也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氧气对于生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过滤作用则体现在减沙等方面,这个可以通过播放沙尘天气的视频来达到教学目的。
3.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讲解身边的河边植树、森林固土等事例来说明。
其后就是最关键的,向学生提供由于污染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缺少绿色的,因而对绿色也是急需的。可通过网上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此时要有一个限度,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把那种极度污染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放弃感,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怎样帮助学生保持绿色意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确实会生成比较强烈的环保意识,笔者也相信他们那时对绿色的需要是真实的。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会注意到学生的绿色意识淡化了。显然,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绿色意识的培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也告诉我们绿色意识的培养不是向学生强调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那么简单。心理学、阐释学告诉我们,意识的生成,更在于不断地精细重复与内化。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同样的教学策略不能重复使用,同样的绿色教学观点也不能机械重复,否则学生会淡化认识甚至产生反感。最好的方法是在初步培养绿色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的结合不同的生物教学知识,提供各种直接间接材料,让学生形成绿色意识,生成一种环境保护的急切感,这才是长远且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