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普陀山的佛医活动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c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以来普陀山的佛医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特点。清末法雨寺创办“化育堂”中医馆,为僧俗服务,僧医心禅的著作《一得集》流传广泛;民国时期,寺庙创办医院,开设药店,遇疫情灾情开展慈善救济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佛医活动曾一度停顿,寺庙场馆被用于医院疗养院,20世纪80年代,随着佛教组织的恢复,佛医活动也逐渐恢复,并有很大的发展,佛教协会募集资金创办医院,参与疫情灾情的救助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王冰的“次注”包括2方面:其一,经文的注释,重在医道的阐发和概念术语的精解,对针灸相关经文的注解尤显功力,多有卓见,对宋代及宋以后的针灸文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二,经文的改编,可大致分为2类:出于“昭彰圣旨,敷畅玄言”目的的改编;出于“以经注我”之改编。其中第2类改编中的补文王冰刻意掩饰,未按其自定补文体例“朱书其文”。运气“七篇大论”王冰自编自注的可能性最大,是其改编《素问》的一颗重要棋子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是由蒙古医生组成的主要为皇室提供骨伤科医疗服务的机构。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上驷院绰班处相关档案史料进行实地调查,共获得171条档案史料,经整理与考证,总结了清代各朝共112位蒙古医生名录,26位蒙古医生长的承袭情况,并为其中16位蒙古医生撰写了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