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原型探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荣格的理论和原型的批评方法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进行研究,探讨现代诗歌原型方式的写作根源,对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原型意象进行论证,解析原型和诗歌之间的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美国诗歌 荣格 集体无意识 原型
  引言
  20世纪,现代主义的思潮开始风行欧美,从意象派诗歌起始,美国诗歌跨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多种风格和流派并存,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各种现象。诗人们开始更多地注重表达一种人类历史的情感和人生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返祖寻根的历史情怀。本文采用荣格的理论和原型的批评方法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进行研究,探讨原型诗歌的写作根源,对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原型意象进行论证,解析原型和诗歌关系的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质。
  一、“原型诗歌”的写作根源
  原型的始祖应当归属于心理学大师荣格,他将“集体无意识”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中,荣格的一生都在思索无意识和种种人生的神秘现象,他用精神病学知识来解释无意识,来思考人类的各种神秘的原型现象,试图将人们带出困惑的精神迷宫。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亿万次的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心理积淀,它通过种族遗传的方式传达给个体,集体无意识同时又是一种先天的精神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规范着人的精神活动。[1]这种集体无意识现象就叫做原型,集体无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先验的存在,是一种人类历史文化的沉积,具有预测未来的功能,是人的先验存在的原型。因此原型应当是一种心理反映的先验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密码,作为一种生理机制遗传下来,人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真实,必须要思考自己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一定意义上讲,荣格进一步扩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同时也复活了康德的“先验判断”,确定了理念的本质含义就是集体无意识或原始意象。原型具有集体的含义,具有远古的特征,对于整个民族和时代来讲是普遍的,有时我们也称原型为原始意象,荣格认为:“每一个原始意象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和悲伤的残留物。”[2]美国现代主义诗歌中,有很多杰出的诗作堪称“原型”诗作,这个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及审美发生了巨大转变,内心开始回归,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茫茫海底世界中,人类向往万物平静,天地之间完美和谐。诗人们的复杂情感多借助于自然元素的原型倾泻而出,诗人们主张大胆直白地吐露心声,内心深处更愿意思考自己的内在真实,思考自己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从中得到启示,再来将自己淹没于与繁杂的外部世界的种种关系中。按照荣格的理论,“原始意象无疑表现了无意识心理内容,然而却并不是其全部内容,而仅仅是那些在一瞬间集合起来的内容,这种集合,一方面固然是无意识自发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意识处于某种瞬间状态的结果。”[3]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本能经过诗人们艺术技巧的延伸和拓展,原型在诗作中的表现更加地真实,也更加突出了诗歌的主题本质。
  二、诗歌中的各种原型解读
  艾略特是美国现代主义诗人中一位震惊英美文坛的于荒原中行走的诗人,他的影响力从20年代开始到六七十年代才渐渐衰退。艾略特是一位典型的原型诗人,从代表作《荒原》到《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四个四重奏》《燃烧的诺顿》等作品无不体现着原型的模式。而西方现代文学中没有一首诗像《荒原》这样整整体现了一个时代,体现了整个西方文明所处的尴尬境地,《荒原》中出现了生死原型、仪式原型、水火原型等,堪称原型的经典之作。艾略特提到受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的影响较大,因而将生死与死而复生的仪式原型表现得最为具体。“去年你在花园里种下的尸体,开始抽芽了吗?”“你还活着?还是死了?你头脑里什么也没有?”“那个曾经活着的人现在死了,我们曾经活着现在正在死去”。[4]诗歌中体现出的这些生死观,正是以古老的祭祀仪式为原型,表达死而复生的愿望。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详细叙述了宗教仪式的源头和神的死而复生。弗雷泽认为植物是有灵魂的,在原始人的观念中,植物的枯荣象征着帝王的死亡与复活,而两性关系也常常影响着植物的荣枯,这些观点都在《荒原》中展现出来,由于渔夫王丧失了生育能力,因而他的国土变成了一片荒原,人类陷入了死亡的境地。弗雷泽在《金枝》中这样描述:男男女女都一齐纵情狂欢,太阳和大地神秘的交合就这样公开地在歌舞声中、在男男女女于树下真正进行的性交活动中戏剧性地体现出来。听说这宗节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太阳族求得雨水,求得丰富的饮料和食品,子孙兴旺,牲育繁殖,多财多福。[5]在弗雷泽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原始人认为播种者的贞操可以引导种子生长,启发了艾略特在《荒原》中的创作。植物的荣枯作为原型的寓意表达死亡与再生,以及国土的繁荣和衰败,在这种最初的原始情境中,集体无意识通过诗人的笔抒发出来,成就了伟大的作品,《荒原》中的再生原型是一种人类无意识的原始情结。《金枝》中描述的原始仪式和农作物的丰收,还有神的死亡和再生这些现象经过代代累积,已经成为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结构,符合荣格的理论。
  另一位著名诗人弗罗斯特是一位典型的田园诗人,诗歌中同样也充满了很多原始的意象,弗罗斯特一生的经历比较坎坷,大器晚成,偏爱于乡村题材,在普通的生活中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弗罗斯特对乡村生活的感情主要源于他的乡村生活的经历,而这些经历也奠定了他原型写作的基础。弗罗斯特的乡村生活的诗歌题材是广阔的,大地、树木、农舍、河流、老人、邻居、小草、马匹、还有苹果等等这些都是诗人建构的世界,诗人就在这样的世界中沉思。《摘苹果之后》中,摘苹果的老人在丰收的喜悦中睡去,“冬夜本来就该休息,苹果的香味使我瞌睡”,[6]《补墙》中的好邻居“墙高有睦邻”,[6]《刈草》中抒发出“事实,那是劳动所知最美的梦”[6]的感情,《没有走的路》中描绘的两条小村小路,“黄色的林子路分两股,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6]《雪夜林边驻脚》中“林子真美,幽深,乌黑,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6]一边描绘了乡村夜景,一边阐释了人生体会。弗罗斯特笔下的世界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有劳动的场景,有乡邻之间的闲谈,夫妻之间的争吵,还有对大自然中的牧场、树林、落叶、小鸟等普通景物的描写,诗人的这些描述充满了生命力,象征着人类向自然本性的回归,散发着古老原始村庄的气息。弗罗斯特笔下的乡村世界,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生活形态,在人类的潜意识中不断地体现,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形态,人类最初就是在这样的乡村中生活,有树木、有农舍,还有互帮互助的好邻居,人类在这样的乡村中生存、繁衍,这是一个共同的集体性的乡村。   这个时期很多诗人的诗歌中展现了用原型写作的特征,例如有土地原型,罗宾森《幽暗的远山》中“幽暗的远山映着西天的黄昏”,[6]桑德堡的《大草原》中“哦,大草原母亲,我是你的一个孩子”,[6]斯蒂文斯的《坛子的轶事》中提到的山巅和荒野,这些诗歌中出现的山脉或者荒野都属于土地的范畴,诗歌中充满了人类对土地原始的渴望,土地与人类的起源密不可分,日出日落、大地、山脉等在诗人的笔下展现了无尽的生命力,万物都在自然界中生存,这些原始的自然元素回归到了原古环境里。还有很多关于“水”的原型的诗歌,弗罗斯特的《春潭》中“这些水潭虽然深藏在树林中”,[6]威廉斯的《海边的花》中“而大海却旋转着,安详地,在茎上摇曳,像花一样”,[6]杰弗斯的《晚间退潮》中“大海很久没有这样宁静”,[6]这些诗歌中出现了众多的水意象,水和人类的生存相辅相依,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在水边,尼罗河、爱琴海、中国的黄河、幼发拉底河等等。水埋藏在人类的内心深处,作为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诗人在诗歌中唤醒了人类对水的原始情结。这个时期很多诗人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描写了大自然的景物,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的美中我们仿佛走进了原型的世界。
  结语
  美国现代主义的诗歌庞杂,众多诗人的诗歌中充满了原型的痕迹,诗人笔下的生活也许是现代的,也许是古代的,也许是跨越了时空,可是无论怎样的时代变换,这些生活代表着集体的无意识,是人类从幼年到成年的一段集体记忆,由于时间的久远,这些集体的记忆便隐藏在了无意识的茫茫大海中,诗人原型式的表达抒发的不是简单的山水和对话,而是具有原始意味的神秘色彩的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形态。现代主义诗歌是美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从原型的视角去研究美国现代主义诗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埋藏于人类心底世界中的集体无意识,能更好地把握在20世纪这个大背景下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深层理论基础,从诗歌中追寻原型、呼唤人性、回归远古生活的最初记忆,为现代人找到灵魂的栖息处和心灵的故乡。语
  参考文献
  [1]C.G.荣格.心理类型学[M].吴康,丁传林,赵善华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2]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4][6]赵毅衡编译.美国现代诗选[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5]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项目课题:“美国现代派诗歌研究”(11YKZ049);渭南师范学院2015人文社科项目课题:“高校转型背景下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5SKYB09)】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在教师、在一些《作文大全》的规则、方法和范文指引下进行的所谓的习作训练,常常与孩子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存有一定距离。使儿童习作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童真童趣,造成了表达的无情、无味、无生命——本真表达的缺失。  一、童言是怎样失真的?  《南方周末》曾以《会说谎的作文》为题,报道“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依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童言是
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的多样性、复杂性,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辽河油田海南构造带42口井进行低电阻率油所层的识别,建立一套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行之有效
《紫色》中的茜丽因为难以忍受种族和性别的歧视,而展开了抗争,从她和莎格进行的同性恋情,从她与儿媳、妹妹的深厚情谊中,都将她的觉醒体现了出来,在作品中,主要呈现为紫色,
1病害问题与对策随着草莓复种指数的增高,草莓病害日趋加重.自2004年8月份,我们开始对草莓枯萎病进行了调查,复种3年以上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一般发病率在5%~20%,高的80
纵观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中考,无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政治开卷考试“以问
曾经在各种媒体上频频见到华应龙老师的大名,但由于学科和学段的差别,我没有特别在意华老师的教学主张,也对他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依稀在我的意识里,华老师应该是小学
数形结合思想概括来讲就是抽象与具体的相互转化。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把数学中最精彩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慢慢渗透给学生,这样在他们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轻松地从具体中提炼出抽象,从抽象中描绘出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深植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中,将对他们以后进入初高中进行数学学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如何引领教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求索的发展态势,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学校应从激发教师职业热情入手,建立教师岗位目标,制订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开展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多角度、多层次为教师构建发展平台,引领教师在轻松愉悦、奋发向上的激越情怀中持续发展。  一、以岗位目标引领教师成长  学校要为教师制订明确的、可操作的、具有导向性的岗位目标,引导教师在达
作者在本文中详尽介绍了在化探找矿过程中测网布置及网度对找矿工作的重要性 ,并讨论了测网布置原则。充分考虑异常特点 ,科学、经济地布置测网是提高化探找矿效果的一个重要
本文从地形起伏对重力垂直梯度的积分表示出发,讨论了该积分中央我强奇异积分的计算以及外区积分的计算。最后,数值积分在理论模型上讨论了本文数值积分公式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