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着力深化惠民举措,以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病了去哪里看中医,哪里有好中医、真中医?这是很多群众就医时的困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专栏,建立便民信息查询平台——“便民就医导航”,包括8万多家中医医院、门诊部、诊所等中医类医疗机构,覆盖31个省(区、市)的39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其优势病种、1815位名老中医药专家、65名岐黄学者和636家三级中医医院预约挂号路径等信息。同时在“便民就医导航”平台公开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信息,引导群众识别虚假违法信息,规避就医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便民就医导航”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真实权威的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及名老中医药专家等信息。
为方便群众就医,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服务“三个一”行动,优化流程,改善服务,让群众就医更舒适。一是推广“一站式服务”。在地市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设立一站式服务台,将印章、票据、医保政策咨询等功能窗口前移整合,实现群众“少排队”。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线上问诊、线上开方、药品配送等功能,让“患者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复诊和购药服务。二是强化“一小时”预约诊疗制度。优化医院预约服务流程,地市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电话、自助机、诊间、现场等至少3种以上预约方式,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方便群众精准预约。三是开展中医师“义”服务活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组织本院中医医师每季度为基层群众提供一次义务中医药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讲一次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上门为复诊病人提供出诊服务、为养老机构人员提供一次中医药服务、深入基层开展一次义诊活动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加强阵地建设,为群众培育优质就医资源。一是打造中医医学高地。依托现有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合理规划与设置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二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以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为指导,提升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发挥好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三是鼓励社会办中医,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将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和中医专科医院作为社会办中医的优先领域,出台系列推进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涌现出一批标准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的社会办中医品牌。
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基层,是优化城乡资源布局,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中医难、看专家难的重要举措。一是深入实施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统筹全国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协调387家三级中医医院帮扶686所脱贫县中医医院,重点提升脱贫县中医院专科服务能力,为医院培养技术骨干,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二是切实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山西、浙江两个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567个试点县域中,共有667个县域有中医医院,其中牵头组建医共体的有360个,占比54%,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组织开展高水平中医医师团队下基层活动,组建1 57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出诊累计41 15次,诊疗患者4万余人次。增加普通门诊的专家资源投放比例,局直属(管)医院积极开设名老中医药专家团队门诊,增设夜门诊,更好地满足了普通群众看知名中医的需求。三是积极打通基层就医“最后一公里”。推动各地公立中医医院组织专家下沉到中医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农村和社区,打通基层就医“最后一公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组织多学科党员专家深入基层,通过建立健康管理手册、健康微信群,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便利治疗服务。四是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逐步新增建设20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训6200名中医馆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五是开展“干名医师讲中医”活动,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组织1000名中医医师在主流媒体和平台宣传《中医药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及方法,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
中药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针对群众对中药特别是中药饮片质量的顾虑和担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切实推动提高中药质量。一是健全中药药事质控体系。继续加强省级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建立地市级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指导各地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监控,建立健全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加强药品用量统计功能的管理,使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当好“群众用药守门人”,促进中药合理使用。二是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专项自查检查工作。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工作的检查和督导,规范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行为。从源头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和共享中药房,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增加区域内优质中药服务供给。目前,安徽、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等省份部分县域已经建立县级中药饮片供应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开展中药代煎配送等服务,保证了中药饮片和汤剂的质量。
开设“便民就医导航”平台,群众就医更便捷
生病了去哪里看中医,哪里有好中医、真中医?这是很多群众就医时的困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专栏,建立便民信息查询平台——“便民就医导航”,包括8万多家中医医院、门诊部、诊所等中医类医疗机构,覆盖31个省(区、市)的39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其优势病种、1815位名老中医药专家、65名岐黄学者和636家三级中医医院预约挂号路径等信息。同时在“便民就医导航”平台公开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信息,引导群众识别虚假违法信息,规避就医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便民就医导航”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真实权威的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及名老中医药专家等信息。
开展中医药服务“三个一”行动,群众就医更舒适
为方便群众就医,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服务“三个一”行动,优化流程,改善服务,让群众就医更舒适。一是推广“一站式服务”。在地市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设立一站式服务台,将印章、票据、医保政策咨询等功能窗口前移整合,实现群众“少排队”。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线上问诊、线上开方、药品配送等功能,让“患者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复诊和购药服务。二是强化“一小时”预约诊疗制度。优化医院预约服务流程,地市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电话、自助机、诊间、现场等至少3种以上预约方式,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方便群众精准预约。三是开展中医师“义”服务活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组织本院中医医师每季度为基层群众提供一次义务中医药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讲一次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上门为复诊病人提供出诊服务、为养老机构人员提供一次中医药服务、深入基层开展一次义诊活动等。
建强中医药服务阵地,群众就医资源更優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加强阵地建设,为群众培育优质就医资源。一是打造中医医学高地。依托现有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合理规划与设置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二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以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为指导,提升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发挥好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三是鼓励社会办中医,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将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和中医专科医院作为社会办中医的优先领域,出台系列推进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涌现出一批标准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的社会办中医品牌。
优质中医资源下基层,群众就医更便利
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基层,是优化城乡资源布局,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中医难、看专家难的重要举措。一是深入实施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统筹全国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协调387家三级中医医院帮扶686所脱贫县中医医院,重点提升脱贫县中医院专科服务能力,为医院培养技术骨干,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二是切实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山西、浙江两个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567个试点县域中,共有667个县域有中医医院,其中牵头组建医共体的有360个,占比54%,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组织开展高水平中医医师团队下基层活动,组建1 57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出诊累计41 15次,诊疗患者4万余人次。增加普通门诊的专家资源投放比例,局直属(管)医院积极开设名老中医药专家团队门诊,增设夜门诊,更好地满足了普通群众看知名中医的需求。三是积极打通基层就医“最后一公里”。推动各地公立中医医院组织专家下沉到中医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农村和社区,打通基层就医“最后一公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组织多学科党员专家深入基层,通过建立健康管理手册、健康微信群,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便利治疗服务。四是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逐步新增建设20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训6200名中医馆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五是开展“干名医师讲中医”活动,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组织1000名中医医师在主流媒体和平台宣传《中医药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及方法,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
提高中药质量,群众用药更放心
中药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针对群众对中药特别是中药饮片质量的顾虑和担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切实推动提高中药质量。一是健全中药药事质控体系。继续加强省级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建立地市级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指导各地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监控,建立健全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加强药品用量统计功能的管理,使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当好“群众用药守门人”,促进中药合理使用。二是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专项自查检查工作。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工作的检查和督导,规范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行为。从源头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和共享中药房,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增加区域内优质中药服务供给。目前,安徽、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等省份部分县域已经建立县级中药饮片供应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开展中药代煎配送等服务,保证了中药饮片和汤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