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天真活泼,爱想象,爱异想天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在教学中,笔者一边思考、学习,一边实践、反思,觉得提高学生想象作文水平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其实,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只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还给学生应有的写作心理自由,然后教给必要的方法,加强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 找准源头——扫除心理障碍
“作文要写好,想象很重要。”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更新自己,更要找准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作文心理环境。
(一) 激发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兴趣很重要。
1. 在课文阅读中挖掘想象素材
通过课文阅读,学生在了解文章所写内容的同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训练,为作文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经常插入想象能力训练。如《密林怪客》一课中,针对“猴子偷吃战士的米饭”一段的学习,笔者让学生进行想象:你还能想象出这些调皮的猴子偷吃战士米饭时的一些有趣情境吗?于是,有的说:“一只猴子抢到饭团,爬上大树用尾巴卷住树枝,倒挂下来,边悠闲地荡起秋千,边津津有味地吃起饭团。”有的说:“一只猴子爬上竹架,伸手往锅里捞,可锅里已空了,它急得哭了起来。”有的说:“有一只猴子好不容易抢到饭,急忙塞进嘴里,可一不留神被噎住了,急得它泪水直流。”有的说:“有一只猴子抢到了饭,它欣喜若狂,另一只猴子看见了立即扑上来抢,它们立即扭成一团,结果饭团被第三只猴子抢走了。”学生们在兴致盎然中学习、想象,思维在互动中得到碰撞、得到锻炼。学生在美丽的文采中感受到美妙的意境,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常常是“一发而不可收”。
2.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只有勤于观察,努力感知,丰富积累,才能垫高想象的基点。李吉林老师认为,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很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选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好的事物最容易激起儿童美好的情感;二是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如何发现引起学生创作欲望的美好事物?”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学生受生活阅历及心理水平的限制,感知的敏锐性相对欠缺,感悟相对肤浅。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观察生活美,逐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扬起学生的想象风帆,激发其创作欲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尽管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材料,但是有些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想象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把事物的外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插图、课件等进行观察想象比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有一次上课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由于好久不见雨,学生高兴得直往窗外张望。于是,笔者干脆让学生去看个痛快,学生冲出教室,有的伸出双手去接雨,有的看着雨又蹦又跳,有的甚至冲进雨中大喊……真是玩态百出,玩味浓厚。这时,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眼中已有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了:《太阳公公生病了》《我和雨儿捉迷藏》《雨儿在唱歌》……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经常让学生观察、体验,展开想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二) 激发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学习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创作的原动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1.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动力。如:编辑优秀作文集,经常推选学生的好作文在班级中朗读、表扬,推选好作文向学校电视台、市区刊物等投稿、参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不同,对同一事物,他们的认识也不一样。因此,表达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异。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学生框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独立表达。一旦发现学生的习作有新意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作文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的创作自信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努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原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 授之以渔——注意方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或生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有一位老师在一次课堂上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写出世界上什么最大。学生有的写“天最大”,有的写“地最大”,有的写“宇宙最大”,有的写“想象力最大”……确实,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而想象力的训练是有方法的。
(1) 运用联想。通过对比、类似、接近、因果等联想方式进行想象。
(2) 运用黏合法。把几种有特点的物体或现象黏合起来,想象出一种新形象。如把美女和鱼组合起来成为童话中善良的美人鱼,把鞋子和轮子黏合起来创造出旱冰鞋……
(3) 仿生法。将生物的某些特征用于我们的想象中。如从蜻蜓想到飞机,从鱼发明潜水艇,由猴子想象出孙悟空等等。
(4) 典型化。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就意味着典型化,如我们给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儿等概括出“人”这个概念,把电线杆、房子、树想象成为一条直线等。
三、 妙笔生花——加强作文训练
常言说“熟能生巧” ,写作也一样。写得多了,自然“妙笔生花”。多对学生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开阔,作文能力就能提高。
(一) 缀词成文训练
缀词成文就是依据有关词语展开联想,增加故事情节,进而扩展成篇章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一件( )的事》作文课中,先后板书“闷热、冷饮、青蛙、一元钱”,让学生连起来说一段话,然后根据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分别连成一句话、七句话,再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增添情节,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说到写,大部分当堂完成1000字左右的作文。由四个词扩展联想、连缀成文,这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想象也就各有千秋,写出的文章多有新异之处。
一、 找准源头——扫除心理障碍
“作文要写好,想象很重要。”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更新自己,更要找准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作文心理环境。
(一) 激发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兴趣很重要。
1. 在课文阅读中挖掘想象素材
通过课文阅读,学生在了解文章所写内容的同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训练,为作文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经常插入想象能力训练。如《密林怪客》一课中,针对“猴子偷吃战士的米饭”一段的学习,笔者让学生进行想象:你还能想象出这些调皮的猴子偷吃战士米饭时的一些有趣情境吗?于是,有的说:“一只猴子抢到饭团,爬上大树用尾巴卷住树枝,倒挂下来,边悠闲地荡起秋千,边津津有味地吃起饭团。”有的说:“一只猴子爬上竹架,伸手往锅里捞,可锅里已空了,它急得哭了起来。”有的说:“有一只猴子好不容易抢到饭,急忙塞进嘴里,可一不留神被噎住了,急得它泪水直流。”有的说:“有一只猴子抢到了饭,它欣喜若狂,另一只猴子看见了立即扑上来抢,它们立即扭成一团,结果饭团被第三只猴子抢走了。”学生们在兴致盎然中学习、想象,思维在互动中得到碰撞、得到锻炼。学生在美丽的文采中感受到美妙的意境,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常常是“一发而不可收”。
2.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只有勤于观察,努力感知,丰富积累,才能垫高想象的基点。李吉林老师认为,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很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选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好的事物最容易激起儿童美好的情感;二是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如何发现引起学生创作欲望的美好事物?”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学生受生活阅历及心理水平的限制,感知的敏锐性相对欠缺,感悟相对肤浅。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观察生活美,逐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扬起学生的想象风帆,激发其创作欲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尽管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材料,但是有些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想象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把事物的外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插图、课件等进行观察想象比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有一次上课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由于好久不见雨,学生高兴得直往窗外张望。于是,笔者干脆让学生去看个痛快,学生冲出教室,有的伸出双手去接雨,有的看着雨又蹦又跳,有的甚至冲进雨中大喊……真是玩态百出,玩味浓厚。这时,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眼中已有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了:《太阳公公生病了》《我和雨儿捉迷藏》《雨儿在唱歌》……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经常让学生观察、体验,展开想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二) 激发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学习作文需要鼓励和帮助。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创作的原动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1.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动力。如:编辑优秀作文集,经常推选学生的好作文在班级中朗读、表扬,推选好作文向学校电视台、市区刊物等投稿、参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不同,对同一事物,他们的认识也不一样。因此,表达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异。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学生框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独立表达。一旦发现学生的习作有新意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作文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的创作自信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努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原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 授之以渔——注意方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或生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有一位老师在一次课堂上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写出世界上什么最大。学生有的写“天最大”,有的写“地最大”,有的写“宇宙最大”,有的写“想象力最大”……确实,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而想象力的训练是有方法的。
(1) 运用联想。通过对比、类似、接近、因果等联想方式进行想象。
(2) 运用黏合法。把几种有特点的物体或现象黏合起来,想象出一种新形象。如把美女和鱼组合起来成为童话中善良的美人鱼,把鞋子和轮子黏合起来创造出旱冰鞋……
(3) 仿生法。将生物的某些特征用于我们的想象中。如从蜻蜓想到飞机,从鱼发明潜水艇,由猴子想象出孙悟空等等。
(4) 典型化。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就意味着典型化,如我们给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儿等概括出“人”这个概念,把电线杆、房子、树想象成为一条直线等。
三、 妙笔生花——加强作文训练
常言说“熟能生巧” ,写作也一样。写得多了,自然“妙笔生花”。多对学生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开阔,作文能力就能提高。
(一) 缀词成文训练
缀词成文就是依据有关词语展开联想,增加故事情节,进而扩展成篇章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一件( )的事》作文课中,先后板书“闷热、冷饮、青蛙、一元钱”,让学生连起来说一段话,然后根据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分别连成一句话、七句话,再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增添情节,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说到写,大部分当堂完成1000字左右的作文。由四个词扩展联想、连缀成文,这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想象也就各有千秋,写出的文章多有新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