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则被多数人忽视。阅读不仅限于语文教学,其对于每一门学科都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文字类信息、运算符号、专业术语、计算及图形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技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4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则不够重视,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其实不然,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从对知识的输入开始,而阅读便是主要的知识输入方式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公众所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不应当仅仅是语文层面的阅读,而是应当建立在语文阅读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对其他学科所涵盖的知识加以吸收。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以便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数学相关定理达到更好的参悟与理解。从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情况来看,编写者已经在编写过程当中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数学知识接受程度以及教育学理论。由此可以说,小学数学教科书完全可以成为数学教师倚重的、可以供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素材。在具体的数学课程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以及领会程度,并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程度的把握,来设计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二、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未能认识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这部分教师看来,学生只要能够认识习题当中的汉字,便能正确地领会题意。可以说,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当然,造成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并非仅仅在教师身上,同时也是因为小学数学科目考试大纲的内容当中并未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专门的考核内容,由此造成教师往往会对数学阅读内容匆匆带过,未能组织学生展开专门且系统的练习。从小学数学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例来看,在进入二年级之后,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数学应用题,由此便需要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加以理解,唯有这样,方才能够正确地求解。不过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而言,其所认识的汉字数量有限,因此在对应用题求解时往往只能勉强地读懂题意,谈不上对应用题当中的每一句话都做到深入的理解,而数学教师受限于教学进度的要求,通常会替代学生进行应用题题意的解读,这样便无法让学生自行领会题意,同时也失去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契机。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对于篇幅较大的应用题难以完整清晰地把握主题,也是造成应用题解答困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数学考试中分数较低的学生大部分在应用题解答上得不到分,对于字数多的应用题,更是没有信心读题、做题,这就是忽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结果。
三、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技法的传授,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创新数学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课后阅读进行数学阅读练习。下面,我将对这几个方面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技法的传授
我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经常遇到此种现象:如若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其能够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当在面对同样需要计算但是文字内容较多的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便会变得不知从何下手。另外,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逢应用题必错”的情况,不过只要我为其读一遍题目,其便能够着手进行计算。从前述现象能够看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数学阅读能力,没能正确理解应用题的题意,由此影响到其解题效率。
為了使学生的数学习题求解能力变得更为出色,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技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可以正确地领会和理解题意。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细致阅读,以便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文本以及数学素材的领会能力。作为数学知识而言,其表现出逻辑性突出以及高度概括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因为没有正确领会其内涵,而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舛误不断。有鉴于此,教师在课上授课环节应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文本阅读的方式,使其能够夯实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水平。
(二)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创新数学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创新数学阅读方式。
1.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资源
在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资源这个问题上,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习惯于接受直观事物的特点,为其推荐图文阅读资源。原因在于,此种阅读资源契合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借助直观的图文形式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承载,通过对图文资源的坚持阅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得到初步的建构。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全方位感官刺激之下,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更愿意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设计课内数学阅读途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内数学阅读活动时,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读题过程当中经常犯下的浮皮潦草的错误。这是因为小学生生性好动欠缺自制力,因而在读题时往往三心二意、似是而非,造成最终因为读题不细致而曲解了题意。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按序进行读题,对题目当中的省略句式加以补全,对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加以重音阅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领会到正确的数学阅读技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不单纯是读题目,其也是需要有一定阅读习惯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其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三读”的习惯、划重点的习惯、缩句扩句的习惯。下面我将对这几个习惯进行一一探究。
1.培养学生“三读”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语言是非常抽象、精炼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读不懂题目,读不出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读不懂重点内容。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三读”的习惯,即通过三个阶段的阅读,来读懂、读透。第一个阶段:初步阅读。通读所学内容,了解数学材料的重点或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閱读。第二个阶段:重点阅读。一方面要逐字逐句阅读,另一方面要推敲重点词句,对于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反复阅读,重点突破。第三个阶段:综合阅读。对阅读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把各个名词有机串联起来,学会思考和质疑,寻求最佳识记和解决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读一遍,很少会有三读的习惯。为此,教师需要强调三读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形成三读的习惯。当然,对于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的,则不需要三读,要指导学生灵活应变。
2.培养学生划重点的习惯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有时候学生阅读会感觉读不懂、抓不到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划重点的习惯,即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关键词句、有疑问的地方等,然后对这些关键词句、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反复阅读。
比如这道题目:果园里有苹果1000千克,梨子比苹果多10%,那么梨子有多少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可以用横线画出“苹果”“梨子”“多”这三个关键词,然后用“?”标出“梨子有多少”“一共有多少”这两个疑问,理清各种量之间的联系,重点理解是谁的“10%”,是哪个量的10%,弄清这些之后,解题就会更加准确。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学生在阅读中划重点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3.培养学生利用关键词句加以缩句或者扩句的习惯
考虑到学生不容易理解概念性知识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句加以扩句或者缩句,这样将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识记程度变得更加牢靠。
(四)借助课后阅读进行数学阅读练习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培养,仅仅通过课上的数学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数学课后阅读任务,通过这一方式,将使学生能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课上所习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教师要借助数学课后阅读任务的布置和安排,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养成与增进。尤其重要的是,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之后,他们就会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四、结语
笔者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在数学学习中,要想使学生学得更透彻、更高效,教师就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使学生在阅读数学语言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国验.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11).
[2]连明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2).
[3]方艺鬟.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策略探讨[J].才智,2020(10).
[4]王红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9(3).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阅读技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4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则不够重视,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其实不然,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从对知识的输入开始,而阅读便是主要的知识输入方式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公众所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不应当仅仅是语文层面的阅读,而是应当建立在语文阅读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对其他学科所涵盖的知识加以吸收。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以便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数学相关定理达到更好的参悟与理解。从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情况来看,编写者已经在编写过程当中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数学知识接受程度以及教育学理论。由此可以说,小学数学教科书完全可以成为数学教师倚重的、可以供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素材。在具体的数学课程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以及领会程度,并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程度的把握,来设计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二、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未能认识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这部分教师看来,学生只要能够认识习题当中的汉字,便能正确地领会题意。可以说,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当然,造成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并非仅仅在教师身上,同时也是因为小学数学科目考试大纲的内容当中并未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专门的考核内容,由此造成教师往往会对数学阅读内容匆匆带过,未能组织学生展开专门且系统的练习。从小学数学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例来看,在进入二年级之后,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数学应用题,由此便需要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加以理解,唯有这样,方才能够正确地求解。不过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而言,其所认识的汉字数量有限,因此在对应用题求解时往往只能勉强地读懂题意,谈不上对应用题当中的每一句话都做到深入的理解,而数学教师受限于教学进度的要求,通常会替代学生进行应用题题意的解读,这样便无法让学生自行领会题意,同时也失去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契机。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对于篇幅较大的应用题难以完整清晰地把握主题,也是造成应用题解答困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数学考试中分数较低的学生大部分在应用题解答上得不到分,对于字数多的应用题,更是没有信心读题、做题,这就是忽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结果。
三、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技法的传授,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创新数学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课后阅读进行数学阅读练习。下面,我将对这几个方面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技法的传授
我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经常遇到此种现象:如若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其能够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当在面对同样需要计算但是文字内容较多的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便会变得不知从何下手。另外,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逢应用题必错”的情况,不过只要我为其读一遍题目,其便能够着手进行计算。从前述现象能够看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数学阅读能力,没能正确理解应用题的题意,由此影响到其解题效率。
為了使学生的数学习题求解能力变得更为出色,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技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可以正确地领会和理解题意。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细致阅读,以便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文本以及数学素材的领会能力。作为数学知识而言,其表现出逻辑性突出以及高度概括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因为没有正确领会其内涵,而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舛误不断。有鉴于此,教师在课上授课环节应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文本阅读的方式,使其能够夯实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水平。
(二)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创新数学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丰富数学阅读资源,创新数学阅读方式。
1.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资源
在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资源这个问题上,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习惯于接受直观事物的特点,为其推荐图文阅读资源。原因在于,此种阅读资源契合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借助直观的图文形式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承载,通过对图文资源的坚持阅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得到初步的建构。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全方位感官刺激之下,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更愿意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设计课内数学阅读途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内数学阅读活动时,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读题过程当中经常犯下的浮皮潦草的错误。这是因为小学生生性好动欠缺自制力,因而在读题时往往三心二意、似是而非,造成最终因为读题不细致而曲解了题意。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按序进行读题,对题目当中的省略句式加以补全,对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加以重音阅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领会到正确的数学阅读技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不单纯是读题目,其也是需要有一定阅读习惯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其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三读”的习惯、划重点的习惯、缩句扩句的习惯。下面我将对这几个习惯进行一一探究。
1.培养学生“三读”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语言是非常抽象、精炼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读不懂题目,读不出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读不懂重点内容。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三读”的习惯,即通过三个阶段的阅读,来读懂、读透。第一个阶段:初步阅读。通读所学内容,了解数学材料的重点或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閱读。第二个阶段:重点阅读。一方面要逐字逐句阅读,另一方面要推敲重点词句,对于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反复阅读,重点突破。第三个阶段:综合阅读。对阅读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把各个名词有机串联起来,学会思考和质疑,寻求最佳识记和解决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读一遍,很少会有三读的习惯。为此,教师需要强调三读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形成三读的习惯。当然,对于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的,则不需要三读,要指导学生灵活应变。
2.培养学生划重点的习惯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有时候学生阅读会感觉读不懂、抓不到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划重点的习惯,即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关键词句、有疑问的地方等,然后对这些关键词句、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反复阅读。
比如这道题目:果园里有苹果1000千克,梨子比苹果多10%,那么梨子有多少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可以用横线画出“苹果”“梨子”“多”这三个关键词,然后用“?”标出“梨子有多少”“一共有多少”这两个疑问,理清各种量之间的联系,重点理解是谁的“10%”,是哪个量的10%,弄清这些之后,解题就会更加准确。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学生在阅读中划重点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3.培养学生利用关键词句加以缩句或者扩句的习惯
考虑到学生不容易理解概念性知识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题目当中的关键词句加以扩句或者缩句,这样将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识记程度变得更加牢靠。
(四)借助课后阅读进行数学阅读练习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培养,仅仅通过课上的数学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数学课后阅读任务,通过这一方式,将使学生能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课上所习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教师要借助数学课后阅读任务的布置和安排,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养成与增进。尤其重要的是,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之后,他们就会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四、结语
笔者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在数学学习中,要想使学生学得更透彻、更高效,教师就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使学生在阅读数学语言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国验.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11).
[2]连明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2).
[3]方艺鬟.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策略探讨[J].才智,2020(10).
[4]王红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