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诱惑侦查制度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诱惑侦查的概念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司法解释,侦查实践界和专家学者们对诱惑侦查概念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出入。传统上,学术界把诱惑侦查分为“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和“诱发犯意型诱惑侦查”,笔者认为所谓的“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从根本上说,已经背离了现代诉讼的公正价值,它不仅违背了法律精神,也违背了社会的价值标准,必然会在社会上造成消极影响。所以诱惑侦查应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鉴于此,笔者认为诱惑侦查应表述为:侦查人员为了侦破某些特定案件,亲自或主持其他公民,为有犯罪意图的犯罪嫌疑人提供一定的机会和条件,诱使其暴露犯罪意图,实施犯罪行为,从而将其抓获的一种特殊侦查措施。
  二、诱惑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一)诱惑侦查的法律许容性
  首先,从道德层面上看,对犯罪嫌疑人,尤其是严重犯罪的嫌疑人,使用具有一定欺骗性的侦查手段,尚未逾越被普遍认可的国家机关的道德责任底限,具有一定的法律许容性。其次,从我国现行法律来看,尽管我国刑诉法第43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它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这一规定应当只适用于违法的欺骗,即超过法律界限,可能导致证据虚假的欺骗性取证方法,才属于禁止使用的范围。而未超过合理限度的,成为侦查所需要并作为侦查策略使用的,具有欺骗因素的侦查和预审,其合法性是被司法实践和法理所认可的,例如,诱捕和审讯中制造同案犯已经交代的假象。
  (二)诱惑侦查的社会需要性
  首先,从历史渊源来说,诱惑侦查作为刑事侦查的特殊手段被正式运用,始于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随着各种新型犯罪特别是无被害人犯罪的增加,诱惑侦查为各国频繁使用。其次,从犯罪形势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职务犯罪的蔓延之势更加明显,“由于这些犯罪欠缺被害人,而且直接牵涉几乎所有与犯罪有关人员的利益,使他们极力庇护犯罪行为,所以犯罪的实施变得更为隐蔽,这样,与那些有被害人控告揭发的犯罪案件相比,不论是犯罪行为的发现,还是证据的收集都十分困难”,所以非常规的侦查手段——诱惑侦查便应运而生,实践证明,通过诱惑侦查取得证据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有利于迅速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再次,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诱惑侦查虽然难免会侵害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但是作为社会利益维护者的国家宁可冒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权益的风险,也要采取保护大多数人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措施,这也符合“追求最大多数人幸福”的功利法律思想。
  (三)诱惑侦查的独特优势
  1.诱惑侦查独特的诉讼价值
  (1)利于及时发现犯罪、确定和抓获犯罪嫌疑人,并排除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诱惑侦查与传统侦查有着完全不同的指导思想,在缜密的控制之下,侦查对象的活动情况很容易被侦查主体所掌握。
  (2)利于准确发现与搜集犯罪证据。诱使犯罪嫌疑人暴露罪犯意图,从事犯罪活动,并在犯罪事实被揭露时直接获得证据,诱惑侦查强大的取证功能是各种公开侦查活动所不具备的。
  (3)利于突破口供,促进刑事诉讼顺利进行。诱惑侦查使侦查人员在审讯之前已充分地了解了犯罪嫌疑人的背景信息和个人特征,获得了大量证明其犯罪事实的直接证据;揭露犯罪的手段除了证据之外往往是当场揭露,使犯罪嫌疑人难以辩驳和否定;从揭露犯罪到正面审查之间的过程一般较短,很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还来不及实施完全部犯罪行为,更缺乏对付审讯的充分心理准备。
  (4)利于提高案件侦破率,节约司法资源。诱惑侦查对案件侦查的独特魅力,使案件侦破率极大提高;其又是在警方严密监控下进行的,比起传统的“先有犯罪事实后有立案侦查”的侦查模式,无疑更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2.诱惑侦查独特的防卫价值
  (1)社会防卫。诱惑侦查有助于动态监控犯罪过程,将犯罪活动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更大危害的发生。比起传统侦查模式,诱惑侦查能更好地发现还没完成的犯罪,主动积极防卫,而不是被动的等犯罪发生以后再去侦查、打击犯罪,相比而言,诱惑侦查更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内在要求。
  (2)犯罪人防卫。及时发现犯罪和阻止犯罪,使其罪行止于预备、未遂或未产生更严重后果以及在预谋新的犯罪前消除其进一步犯罪的条件,客观上减轻了犯罪人的预期罪责,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也保障了犯罪人的个人利益,按罪刑相适的原则,犯罪人只承担已有罪行的刑事责任,而不会按其预期的那样可能承担更重的责任,较之听任犯罪的实施,而在严重犯罪发生后才予以揭露并追究其责任,诱惑侦查使其避免了多余的刑罚,更有利于对犯罪人的教育与改造。
  三、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一)诱惑侦查的主体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因此,诱惑侦查的实施主体只能是侦查人员。当然,侦查人员在设计、组织、实施诱惑侦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让其他公民担任一定的角色,但其他公民的行为必须在侦查人员的控制下实施,不得私自进行诱惑侦查。
  (二)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
  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必须仅限于社会危害性足以担保或平衡诱惑侦查可能产生的危险的那些犯罪,具体而言适用于以下三类案件:第一类是无明显被害人的犯罪,如有关毒品犯罪、伪造货币、买卖假币犯罪、贩卖军火、伪造证件犯罪、贿赂犯罪等。在这类犯罪中,双方都是为了共同谋取非法利益而实施犯罪,没有具体、明显的被害人检举或告发,犯罪隐蔽性极强,难以发现犯罪活动的踪迹;第二类是有组织犯罪。这类犯罪团体组织森严,计划往往很周密,并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侦查人员不易获取犯罪证据;第三类是在发案时间和地点上有较强规律性的系列案件,如抢劫、盗窃、强奸等,此类案件重复发生的几率很大。
  (三)诱惑侦查的实施对象
  诱惑侦查的实施对象只能是已掌握一定的犯罪线索而苦于无确凿证据的犯罪嫌疑人和主观犯意已经外露、事先已经作好犯罪准备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有迹象表明正在秘密从事犯罪活动的人,也可以根据系列案件中的作案人活动的时间地点规律性,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在特定的作案地点对不特定的人员实施诱惑侦查。值得强调的是,诱惑侦查不能适用于未成年人。
  (四)诱惑侦查的使用原则
  诱惑侦查的使用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谨慎的原则。使用诱惑侦查必须十分慎重,不能轻易实施。主要体现在对犯罪类型的控制、启动诱惑侦查的依据、侦查对象的限制、严格的审批程序、侦查行为的严格控制等方面。
  2.程序的原则。使用诱惑侦查必须有严格的报告和审批程序,侦查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3.行为适度原则。例如,女警察穿着暴露,并用言语和身体进行挑逗引诱,致使被诱惑者受到巨大刺激而实施犯罪,应该说其超过了诱惑侦查的限度。行为是否适度,可以以一般侦查行为的强度,普通人承受诱惑的能力等作为参照。
  (五)诱惑侦查的监督机制
  对诱惑侦查的监督责任,首先该落在检察机关身上。检察机关在监督诱惑侦查时,应当充分考虑公安机关提出的侦查意见,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侦查人员松绑;检察机关自身确定的诱惑侦查,则应由其自行严格把关,但最终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其次,由法官审查侦查人员的诱惑侦查行为的合法性,把侦查权的审查纳人到法官裁判权的视野中。通过事后司法审查,对被诱惑者施以司法救济,追究运用不当圈套、违法侦查取证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合法与非法的标准
  笔者认为应该参照传统区分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和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标准,具体可以归纳为三条:一是诱惑侦查有无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和充分怀疑理由;二是被诱惑者主观上是否具有明显的犯罪意图;三是诱惑侦查是否超过合理限度。这个合理限度可以以一般侦查行为的强度,普通人承受诱惑的能力等作为参照。
  国家只能打击和抑制犯罪而不是制造犯罪,这是国家的基本界限,也是任何公民行为的基本界限。希望通过对诱惑侦查进行合理、必要的法律规制,能使其不被滥用,诱人犯罪,使这种行之有效的侦查手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江苏 徐州 221009)
其他文献
一、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贪污犯罪形式  一般而言,贪污共同犯罪作为一种职务犯罪,他不同于一般共同犯罪的特点在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行为和其职务有关,基于职务的特定影响,我们可将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共同贪污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平级不相隶属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贪污。平级不相隶属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贪污这一形式,对于司法实践来说相对简单,即一般属于简单的共同犯罪,在此没有讨论必要。  第二
期刊
刑事和解(Victim - Offender Mediation),也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刑事纠纷。在被害人和加害人的利益得以最大化的同时,国家或社会利益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而这一点,也正是刑事和解制度内在的价值追求。  一、我国建立
期刊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保障人权、规范刑事诉讼程序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检察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自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侦查手段,适应新的刑事诉讼法。  一、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反贪工作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律师介入侦查,加大侦查难度。刑诉法修改后,自侦案件从立案侦查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就能够获得律师的法律帮助,律师可以
期刊
摘要:“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产生了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但同时,“无讼”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也有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的启示。与此对应,好讼之风在两宋以降不胜枚举,时人称之为“健讼”。本文对比阐述这两种观点及对现代法治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法;无讼;健讼;影响    中国传统诉讼观念有其独特的传统与特征,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期刊
摘要:贪污贿赂案件中经常会出现直接证据缺失的情况,需要利用间接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对案件进行定性。本文先从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整个案件的性质,而后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比较不同之处,说明间接证据在形成证据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再分析贪污贿赂案的特点,以此说明间接证据在侦破贪污贿赂案件中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案例具体分析间接证据在检察机关侦破贪污贿赂案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间接证据;贪污贿赂案;
期刊
摘要:数字音乐作品版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数字音乐作品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西方音乐版权的保护研究、保护措施、版权诉讼等方面,以期为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树立更多的法律制度支持,并为数字音乐作品的保护做出可行性的分析。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案例分析法,例如在介绍版权诉讼的可行性中,通过五大唱片公司诉百度侵权案的研究,得出了在版权诉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概念分析法,例如在篇章开头部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第2 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以自首论”,在理论上又称之为准自首。准自首的主体,依法而言,就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法律规定,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5种,而所谓“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正在被立
期刊
摘要:利用网络推手进行不正当竞争是特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因为行为发生在虚拟世界,更是行为本身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范围,并且监管困难等特点,使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竞争法律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有效方法去阻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将对我国还没成熟的市场竞争帯来巨大的冲击。本文将对网络推手的行为归纳成三类,并对此作法律定性分析,从而了解目前的我国监管情况与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推手;商业诽谤;网络侵权;不
期刊
摘要: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因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健全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试点的情况出发,分析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的法理基础,并从基金的筹集机制、管理机构、救助对象和救助范围等方面提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的可行性措施,以期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救助;救助基金    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刑
期刊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检察机关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之一。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立足检察职能,一方面要依托执法办案,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延伸检察职能,服务地区发展,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检察院;社会管理创新;途径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