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心脏内科收治的76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1年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定手术前后MPO差值(ΔMPO)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ΔMPO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及心脏不良事件间的相关性。

结果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清MPO、hs-CRP、IL-6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ΔMPO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86,95%可信区间为0.471~1.000,ΔMPO用于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ΔMPO仅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着ΔMPO水平的升高而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ΔMPO水平可以初步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心血管风险,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独立的预测作用。

结论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P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血清ΔMPO水平可以初步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可以作为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标志物。

其他文献
期刊
《医学纲目》的特色之一为辑录了大量明以前医学资料,通过对书中所引文献简称及内容的系统梳理,发现其征引文献数量多达百余部,时代跨度自汉至元。从征引频率分析,楼英之学本于《内经》,在学术观点上与朱丹溪和易水学派更有共鸣,对文史资料中的医学内容也有所涉猎。
期刊
高血压病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损害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距今约一个世纪前,高血压病在中国的研究和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民国时期的中国医学家在物质、文化条件极度受限的环境下,艰难开展了国内不同人群的血压普查,并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基础机制和临床研究,同时在医学教育与科普工作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翻译了一系列西方国家的生理学与内科学教材,出版了《高血压的预防与疗养》等一批优秀的科普书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监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结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11月收治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3例,年龄64~91岁,平均(74.3±10.5)岁;女39例,年龄60~89岁,平均(71.4±7.3)岁。在局部麻醉下行椎体成形术,其中PVP 29例,PKP 23例。所有病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肌少症患者的代谢指标、身体成分和营养膳食摄入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652例(男性327例,女性325例),采用生物阻抗法(BIA)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并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肌少症诊断标准为ASMI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健康年轻人最低五分位值,诊断截值为男性<7.18 kg/m2、女性<5.73 kg/m2。将全部受试者分
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且高性价比的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措施,体外反搏的早期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即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近年研究表明,体外反搏具有保护血管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血管生物学效应,其诱导的血流切应力增加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形态、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并促进血管新生和血管形成,对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外反搏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目的探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关系,分析MPV预测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实施CABG治疗后3~5年再发可疑心肌缺血事件而入院治疗的患者35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静脉桥血管狭窄(SVGD)组233例和静脉桥血管通畅(SVG)组121例。配对t
心脏康复可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缓解负性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心脏康复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对心脏康复及其处方进行概述,旨在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探索新型、安全、有效的模式以及为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增加脑血流灌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非常重要,研究显示体外反搏对于治疗伴有大血管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及侧支循环的血流供应,且最好在发病3周内尽早接受不少于10次(1 h/次)的治疗方案,从而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推荐150 mmHg(0.02 MPa)(1 mmHg=0.133 kPa)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优治疗压力。2013年美国卒中协会(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