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的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发展,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想法成为现实,即移动学习兴起。针对在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将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学习活动,对移动学习的实施通过具体课程的设计进行阐述,为在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    键   词]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46-02
   移动学习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学习。在智能手机使用率较高的高职学生中,合理有效地推行移动学习,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教育教学技术。由于涉及诸多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目前,移动学习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主要的定义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将移动学习看作是远程教育的扩展和新的发展形式,如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和无线传输的e-Learning(Milrad,2002);(2)强调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是实现移动学习的技术保障,更加强调移动学习的技术实现层面(Laouris & Eteokleous,2005)。(3)将移动学习看作是一种通过移动终端传递学习资源的学习活动(Nash,2007),强调学习活动的实现设计。但无论怎样,移动学习的概念应该包含几个必要的特征:(1)学习工具的便携性,随时随地能够进行学习;(2)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根据自己的学习喜好,自主安排学习地点和时间,自主选择集中式或分散式学习;(3)学习活动的交互性。通过移动设备的交流互动使学习者能够及时与他人交流想法,达到互动、体验式学习;(4)知识的表现形式应该具有导航性和针对性,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知识传递。这也与“以发现为主的知识构建,具备社会性、互动的、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在其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的现代学习观相吻合。
   二、在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開展移动学习的必要性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低等现实问题,造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两难”境地。
   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发现: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听课质量较差,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学生对电子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热情远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相当高,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或者聊天,这分散了学生很大一部分学习精力。我们意识到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必将融入学习中去。推行移动学习,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辅助学习方式是必然趋势。
   (二)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在高职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较高,无线网络的全校园覆盖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学习设备,除了具备通话基本功能外,还具备上网、蓝牙、文件下载、存储和查看等功能,满足了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资料传递的需求;微信、QQ等功能软件可以很好地满足移动学习中的互动平台需求。
   通过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再筛选、再利用,以合适的形式转接到移动学习的方式上来,将会大大增加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高职学生的年龄基本在20岁左右,年轻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一般较高,推行移动学习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只要通过积极、有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具备移动学习的意识,采取正确的移动学习策略,就能够将学生引入移动学习的轨道上来,从而实现主动学习。
   三、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
   在推行移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探索了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考虑众多知识点的性质不同和学习目标的差异性等因素,选择性地在课程中的不同“章节”融入移动学习,不拘一格地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
   (一)课堂教学前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前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应当注意的要点是:一是广泛性,可以将课前移动学习活动看作是一次生活常识的普及。所举实例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非要完全针对课堂知识点而设计。二是趣味性,推送到学生移动设备上的阅读资料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便完成阅读学习。
   如在进行课堂的霍尔式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教学之前,在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一周布置)了解一下“出租车计价器”。具体的学习形式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我提问”,一组是“我回答”,由学生自由选择分组。教师将关于“租车计价器”的相关材料发送至“我回答”学生组,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在课余时间阅读材料;然后由“我提问”学生组在交流平台(微信群或者QQ群)上提出任何关于“出租车计价器”的问题,由“我回答”学生组的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回答;由提出该问题的同学进行确认并采纳哪一位同学的答案;最终形成“问题—答案”的结对。接下来,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霍尔式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并得到正确的答案,对“问题—答案”的结对学生进行点评。当然,一个知识点可以很多类似的实际应用实例,可以同时发布多个讨论项目。通过这样的课前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了解知识点的相关应用,更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欲望,对于课堂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预热效果。    (二)课堂教学后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之后,缺乏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移动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所以可以将知识点的巩固这一重要环节通过移动学习方式来实现。在全国掀起的“微课”热潮,以其短小、精炼的方式阐述知识点大而更加适合移动学习。目前,该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开放。当然,这种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将知识点细小化,不会对学生造成学习压力感,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利用零散时间即可完成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和再应用。
   每次课后,推送到学生移动设备上的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图片,一句简单的话,或者一道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学生将答案传送回指定的网络地址,通过统计学生的反馈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习惯,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关于移动学习的各种技能,转变只能在课堂才能学习的观念,最终将学生引导到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终身学习的道路上来。
   (三)更加广泛的移动学习设计
   前面两种移动学习的活动设计都是针对具体知识点而进行的,为了将学习真正贯穿于学生日常中,可以设计更加广泛的移动学习活动。
   在文中指出,成功移动学习是这样发生的:当学生遇到真实的问题时,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在社会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协作,运用分析性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一过程中获得来自教师或其他途径的指导和反馈,最终将问题解决。同时,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还通过不断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继续引发新的学习过程。
   要实现上述广泛的主观能动的移动学习,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和對应资源库来保障。虽然现在网络中的类似交流平台繁多,但是由于加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免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导。针对本课程建立的校内交流平台,由在校学生和教师组成,可以保障平台的有序和规范。通过交流平台可以与教师或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以便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建立的对应资源库中包含涉及的关于检测的各方面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教师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法,进行整理,进一步丰富资源库项目。通过这样的主观能动的移动学习,能够随时随地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变得更加贴近,更符合实际需求和应用,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多了一份保障。
   四、结语
   通过在高职院校推行移动学习,探索如何处理移动学习中“教”与“学”的关系,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方法,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对提升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移动学习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25.
   [2]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3]黄荣怀,王晓晨,李玉顺.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3-7.
   [4]黄龙翔,陈文莉,吕赐杰,等.移动学习活动的属性分析:探讨学习活动设计的两个个案[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15.
   [5]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外国电教,2011(5):105-109.
   [6]肖艳群.面向高职院校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0-62.
   [7]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4-20.
  ◎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期刊
农村因为教学条件比不上城市,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等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想要追上城市学生的学习进度,就必须加强课堂高效建设,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探索、讨论、交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将MCAT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作用。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5级114名学生进行分组,分为53例使用MCAT教学方法的实验组和61例使用LBL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对114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成绩考核。分析两组学生的教学成绩和教学积极性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成绩显示,实验组在增强学生专业兴趣及提高考试成绩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和谐及统一。化学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误区有:只关注知识与
[摘 要] 目的:探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对专科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级护理专业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66)和对照组(6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选择部分重点教学内容采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干预前后分别运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RSSDL)对两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维
期刊
期刊
关于电视新闻摄像,《当代电视》杂志2006年6月号发表天津电视台石革新的文章称:“电视……所表达的画面语言主要无外乎客观镜头与主观镜头两种。然而,客观镜头也好,主观镜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