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网络时代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学习资源数量、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学生在使用时却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有限,使用效率或效果也不够高,据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在注册学员中,仅有50%的人能够坚持完成一门课程。信息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双重要的翅膀,但学会合理的使用信息更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永不过时的技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低
1.网络资源依旧属于传统学习模式的附属资料。根据调查显示,在受访大学生中,他们使用网络信息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为了查找客场资料,准备考试等,据了解,现在的网络信息资料十分丰富,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数据、教程可供查阅,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走入一个新的领域,足不出户,在网上检索相关资料就能让你轻松入门了,在当下社会的激烈竞争里,掌握一门新的技艺就是自己过人的竞争力,着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本是一个十分优渥的机会,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67%的人都是将网络资源当成了传统课堂的补充资源。做作业,准备演讲,应付考试时才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全没有发挥出网络西苑本应该有的力量。当下的网络资源还没有真正“独立”,依然属于传统课堂的“依附品”。
2.网络学习很难达到深层学习的状态。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不难发现,当你在网络上浏览资料时,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许你看了大量的资料,但却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正是由于我们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仅仅是停留在浅层学习的状态下,而要真正得到内化的知识,就必须进入深层学习的状态才行。着并不是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这件事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只是在现阶段的网络状态下,使用网络资源进入深层学习的状态是较为困难的。
根据上表显示,受访大学生有51.92%的人每天上网的时间在3-6小时,但在这之中,有44.23%的人平均每次使用网络学习的时长为0.5-1小时,也就是说,在总体上网时间里,只有1/6的时间是用来学习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状态不都好,还有一点就是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很容易“走神”。广告干扰,相关链接干扰,即时弹出的各类对话框干扰,使得学生的网络学习只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程度上。
(二)网络资源搜寻难度大
1.不了解搜寻资源的各种渠道。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人最常用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平台是高校的数据资源库,但是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知之甚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新型的学习资源、学习渠道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发芽,网络学习资源不再是过去简单粗暴的一堆文字,互联网技术的進步使得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涌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但是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到这些信息,因为他们对于有的平台根本不曾知晓,只能与专业论坛、博客、教授的视频课件等这些较为权威的内容失之交臂。
2.难以判断资源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自进入Web2.0时代以来,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在我们的是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Web2.0的交互性更强,他更强调用户在使用时相互之间的概念交换,资源生产也由自上而下逐渐转变为自下而上,用户生产内容(UGC)站住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新型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的互联网使用体验,但同时也滋生了相关的问题。
当每个人都成为资源的提供者时,资源的专业性与正确性也就更难辨认。庞大的资源库每天都在扩充,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与资源,资源的共享解决了曾经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对于资源的使用者、特别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初学者来说,如何在海量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较为专业的资源是十分有难度的。
(三)使用网络资源时受限制条件多
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不同在于,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要求与条件要多的多,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问题现在都要纳入考虑范围,虽然网络资源更新及时又内容丰富,但是他的使用方式要比传统的课堂教授或纸质资源阅读更为复杂一些,受到周边环境的限制也更多一些。
在受访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表示网络问题会成为使用网络资源的第一个“拦路虎”。也就是说,一旦网络不通畅,有80%的人会直接放弃使用网络资源,这不难理解,网络资源依附于网络平台,如果平台出现问题,自然无法提供给用户信息,因此,网络是否通畅是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首要问题。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他想要的任何信息,在中国现在的发展条件下,网络上的传统课件大多是面对电脑终端设计的,迁移到手机终端上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不兼容的问题,而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使用手机媒体偏多,因此,为了快速推进移动学习的全面普及,开发与手机终端相适应的网络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这将为网络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二、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
保罗·佐尔克茨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否高校、便捷的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当下大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检索与使用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受到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因此相关能力的缺乏使得使用资源效率十分低下。大学生虽然每天都与网络打交道,但拥有良好互联网意识的人并不多,特别是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人更少。
在受访人群中,每天上网时间在3-6小时的人占样本人数的80%,但在网上学习的时间都只有半小时左右,大学生群体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抓住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资源本身良莠不齐
我们处于资源的海洋里,却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目前状况下,资源绝对够“多”,但很多时候却不够“用”。 1.海量资源冲击下质量难以保证。当前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大多是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微博上不到150字的简单科普,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浅尝辄止的教程,我们被各种各样的零碎信息所包围,一开始我们或许认为碎片化阅读能够很好地将生活中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进而给自己随时随地的充电,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碎片化阅读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碎片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无效阅读。另一方面,这些纷杂的资源过多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使得我们无法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资源的正确与否。非线性本是Web2.0时代的一个巨大优势,但在教育资源上却是一把双刃剑。
2.资源纷杂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当下信息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情况下,获得用户的注意力就是获得经济效益。人们利用各种手段不停的争夺注意力,但在这种混战中却没有任何真正值得怀念和珍藏的信息留下来。网络学习资源再这种时代大潮中也难以幸免,点击量、阅读量甚至是广告数额,都会成为资源提供者所追逐的对象,这种局面下的最严重受害者就是资源的使用者,他们的注意力被当成商品来竞争,自身注意力被蚕食而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一无所获。
(三)当下网络大环境不够完善
1.资源的优化、整合程度较低。根据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虽然觉得数量上的丰富是很不错,但是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依然对于学习状态有一定影响。以微博上的资源博主“传媒老跟班”为例,他的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各行各业都有涉猎,但是他的资源放送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或是逻辑,只是看到有用的资源就进行发布,或者转发其他同类型博主的微博资源。这样的资源只有堆积没有整理,乍得看来似乎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种毫无逻辑的资源堆积反而给我们造成了不少麻烦。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源时,还多了整理信息这一个环节,这并不利于我们高效的学习。
2.新兴技术的引入速度较慢。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何将这些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育资源中去,是一项很重大并且有意义的事业,例如近期流行的基于体感技术的互动性资源代表了网络学习资源的重要方向。
现在的Web2.0的交互时代正是新型学习模式产生的大好时机,但是很多平台虽然有一定运用,效果却不是很好,如我们使用较多的慕课,虽然它设置了发言区,但时效性不强,互动不够,没法形成思维碰撞。在比如当下大火的直播软件,这本身就是一种交互性很强的互动方式,对于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也可以考虑如何将直播软件与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我们的新技术日新月异,但教育产业与其他行业来比,进入市场则稍显迟钝了一些。
三、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网络学习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应当把信息素养的提升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大踏步前进的科技正在创造一个更小、更新的世界,地球村正从预言变成现实。大学生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时代的发展轨迹,发展相应的能力,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应当学着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库,随时留意各类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有用的信息渠道,将他们分类整理,定期收集和浏览各类专业论坛的热点问题,保证自己资源和渠道的更新。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也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不被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分散注意力。我们应当学着选择正确的,而不是选择简单的。在面对没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时,提高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设立针对自己的奖惩机制,或者安装时间管理软件来规范上网时间,通过各类途径来规范自己的上网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高校加大资源建设力度
在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我们应当将高校使用互联网这一技能列入自己的常用技能之中。优质学习资源的建立依然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所在,对于高校来说,这也是他们应当大力建设不断进步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对资源的处理能力。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必修课、第二课堂、专业讲座等方式,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添砖加瓦。
平台思维强调,并不是家家都要建平台,对于某些资源建设机构而言,将现有平台建设的更加完善要比建立新平台更有效果,高校的资源建设也不必四面撒网,将所有可以运用的形式都试一次,只要将目前手里有的资源平台做大做强,对学生来说就十分实用了。例如很多高校在简历自己的资源库时,都会花重金购买中国知网的论文,还会建设慕课平台,纳入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等,如果将此类平台不断深化建设,就能为学生提供不少的专业资料。
(三)大力整合、优化相关资源平台
1.建立优质网络资源门户。在我国尝试整合优质资源已有数年,但由于起步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受制于当前技术限制等问题,尚没有想成人们期待的优质资源门户。
建立优质资源门户,就像是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型超市,这个管理良好的资源超市能为我们带来更良好的使用体验,因此,我们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光要加大建设优质资源的力度,更要着重管理这些优质资源,将他们集中起来,形成优质资源门户。而这些优秀的资源门户,自然会去抗衡劣质的資源门户,正所谓良币驱逐劣币,市场上存活下来的都是优秀的资源门户,这就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
2. 建设舒适度高的网络学习场域。张尧学教授说,我们要像做大片一样的做资源。在做资源建设时,不仅要注意数量上的多而全,还要注意质量上的不断提高,在服务类行业里,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叫做“用户体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上也应当注重提高用户体验。资源建设者不仅应当提供资源,更应该给资源使用者一个舒适度高的学习环境,让使用者有“浸入式”的学习体验,这种深层次的学习对于资源使用者来说是一种享受,他能在这种优秀的环境里体会到知识和思考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无价的。
四、结语
“互联网+”与教育的相结合,给未来网络学习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如火如荼,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下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所难免,网络资源应当合理发挥最大优势。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一面提高自己的学识与修养,一面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作者单位为长沙理工大学)
网络时代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学习资源数量、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学生在使用时却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有限,使用效率或效果也不够高,据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在注册学员中,仅有50%的人能够坚持完成一门课程。信息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双重要的翅膀,但学会合理的使用信息更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永不过时的技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低
1.网络资源依旧属于传统学习模式的附属资料。根据调查显示,在受访大学生中,他们使用网络信息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为了查找客场资料,准备考试等,据了解,现在的网络信息资料十分丰富,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数据、教程可供查阅,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走入一个新的领域,足不出户,在网上检索相关资料就能让你轻松入门了,在当下社会的激烈竞争里,掌握一门新的技艺就是自己过人的竞争力,着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本是一个十分优渥的机会,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67%的人都是将网络资源当成了传统课堂的补充资源。做作业,准备演讲,应付考试时才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全没有发挥出网络西苑本应该有的力量。当下的网络资源还没有真正“独立”,依然属于传统课堂的“依附品”。
2.网络学习很难达到深层学习的状态。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不难发现,当你在网络上浏览资料时,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许你看了大量的资料,但却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正是由于我们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仅仅是停留在浅层学习的状态下,而要真正得到内化的知识,就必须进入深层学习的状态才行。着并不是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这件事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只是在现阶段的网络状态下,使用网络资源进入深层学习的状态是较为困难的。
根据上表显示,受访大学生有51.92%的人每天上网的时间在3-6小时,但在这之中,有44.23%的人平均每次使用网络学习的时长为0.5-1小时,也就是说,在总体上网时间里,只有1/6的时间是用来学习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状态不都好,还有一点就是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很容易“走神”。广告干扰,相关链接干扰,即时弹出的各类对话框干扰,使得学生的网络学习只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程度上。
(二)网络资源搜寻难度大
1.不了解搜寻资源的各种渠道。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人最常用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平台是高校的数据资源库,但是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知之甚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新型的学习资源、学习渠道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发芽,网络学习资源不再是过去简单粗暴的一堆文字,互联网技术的進步使得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涌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但是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到这些信息,因为他们对于有的平台根本不曾知晓,只能与专业论坛、博客、教授的视频课件等这些较为权威的内容失之交臂。
2.难以判断资源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自进入Web2.0时代以来,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在我们的是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Web2.0的交互性更强,他更强调用户在使用时相互之间的概念交换,资源生产也由自上而下逐渐转变为自下而上,用户生产内容(UGC)站住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新型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的互联网使用体验,但同时也滋生了相关的问题。
当每个人都成为资源的提供者时,资源的专业性与正确性也就更难辨认。庞大的资源库每天都在扩充,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与资源,资源的共享解决了曾经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对于资源的使用者、特别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初学者来说,如何在海量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较为专业的资源是十分有难度的。
(三)使用网络资源时受限制条件多
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不同在于,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要求与条件要多的多,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问题现在都要纳入考虑范围,虽然网络资源更新及时又内容丰富,但是他的使用方式要比传统的课堂教授或纸质资源阅读更为复杂一些,受到周边环境的限制也更多一些。
在受访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表示网络问题会成为使用网络资源的第一个“拦路虎”。也就是说,一旦网络不通畅,有80%的人会直接放弃使用网络资源,这不难理解,网络资源依附于网络平台,如果平台出现问题,自然无法提供给用户信息,因此,网络是否通畅是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首要问题。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他想要的任何信息,在中国现在的发展条件下,网络上的传统课件大多是面对电脑终端设计的,迁移到手机终端上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不兼容的问题,而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使用手机媒体偏多,因此,为了快速推进移动学习的全面普及,开发与手机终端相适应的网络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这将为网络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二、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
保罗·佐尔克茨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否高校、便捷的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当下大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检索与使用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受到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因此相关能力的缺乏使得使用资源效率十分低下。大学生虽然每天都与网络打交道,但拥有良好互联网意识的人并不多,特别是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人更少。
在受访人群中,每天上网时间在3-6小时的人占样本人数的80%,但在网上学习的时间都只有半小时左右,大学生群体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抓住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资源本身良莠不齐
我们处于资源的海洋里,却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目前状况下,资源绝对够“多”,但很多时候却不够“用”。 1.海量资源冲击下质量难以保证。当前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大多是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微博上不到150字的简单科普,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浅尝辄止的教程,我们被各种各样的零碎信息所包围,一开始我们或许认为碎片化阅读能够很好地将生活中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进而给自己随时随地的充电,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碎片化阅读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碎片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无效阅读。另一方面,这些纷杂的资源过多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使得我们无法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资源的正确与否。非线性本是Web2.0时代的一个巨大优势,但在教育资源上却是一把双刃剑。
2.资源纷杂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当下信息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情况下,获得用户的注意力就是获得经济效益。人们利用各种手段不停的争夺注意力,但在这种混战中却没有任何真正值得怀念和珍藏的信息留下来。网络学习资源再这种时代大潮中也难以幸免,点击量、阅读量甚至是广告数额,都会成为资源提供者所追逐的对象,这种局面下的最严重受害者就是资源的使用者,他们的注意力被当成商品来竞争,自身注意力被蚕食而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一无所获。
(三)当下网络大环境不够完善
1.资源的优化、整合程度较低。根据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虽然觉得数量上的丰富是很不错,但是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依然对于学习状态有一定影响。以微博上的资源博主“传媒老跟班”为例,他的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各行各业都有涉猎,但是他的资源放送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或是逻辑,只是看到有用的资源就进行发布,或者转发其他同类型博主的微博资源。这样的资源只有堆积没有整理,乍得看来似乎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种毫无逻辑的资源堆积反而给我们造成了不少麻烦。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源时,还多了整理信息这一个环节,这并不利于我们高效的学习。
2.新兴技术的引入速度较慢。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何将这些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育资源中去,是一项很重大并且有意义的事业,例如近期流行的基于体感技术的互动性资源代表了网络学习资源的重要方向。
现在的Web2.0的交互时代正是新型学习模式产生的大好时机,但是很多平台虽然有一定运用,效果却不是很好,如我们使用较多的慕课,虽然它设置了发言区,但时效性不强,互动不够,没法形成思维碰撞。在比如当下大火的直播软件,这本身就是一种交互性很强的互动方式,对于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也可以考虑如何将直播软件与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我们的新技术日新月异,但教育产业与其他行业来比,进入市场则稍显迟钝了一些。
三、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网络学习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应当把信息素养的提升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大踏步前进的科技正在创造一个更小、更新的世界,地球村正从预言变成现实。大学生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时代的发展轨迹,发展相应的能力,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应当学着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库,随时留意各类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有用的信息渠道,将他们分类整理,定期收集和浏览各类专业论坛的热点问题,保证自己资源和渠道的更新。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也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不被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分散注意力。我们应当学着选择正确的,而不是选择简单的。在面对没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时,提高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设立针对自己的奖惩机制,或者安装时间管理软件来规范上网时间,通过各类途径来规范自己的上网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高校加大资源建设力度
在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我们应当将高校使用互联网这一技能列入自己的常用技能之中。优质学习资源的建立依然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所在,对于高校来说,这也是他们应当大力建设不断进步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对资源的处理能力。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必修课、第二课堂、专业讲座等方式,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添砖加瓦。
平台思维强调,并不是家家都要建平台,对于某些资源建设机构而言,将现有平台建设的更加完善要比建立新平台更有效果,高校的资源建设也不必四面撒网,将所有可以运用的形式都试一次,只要将目前手里有的资源平台做大做强,对学生来说就十分实用了。例如很多高校在简历自己的资源库时,都会花重金购买中国知网的论文,还会建设慕课平台,纳入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等,如果将此类平台不断深化建设,就能为学生提供不少的专业资料。
(三)大力整合、优化相关资源平台
1.建立优质网络资源门户。在我国尝试整合优质资源已有数年,但由于起步较晚,没有系统的理论,受制于当前技术限制等问题,尚没有想成人们期待的优质资源门户。
建立优质资源门户,就像是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型超市,这个管理良好的资源超市能为我们带来更良好的使用体验,因此,我们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光要加大建设优质资源的力度,更要着重管理这些优质资源,将他们集中起来,形成优质资源门户。而这些优秀的资源门户,自然会去抗衡劣质的資源门户,正所谓良币驱逐劣币,市场上存活下来的都是优秀的资源门户,这就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
2. 建设舒适度高的网络学习场域。张尧学教授说,我们要像做大片一样的做资源。在做资源建设时,不仅要注意数量上的多而全,还要注意质量上的不断提高,在服务类行业里,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叫做“用户体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上也应当注重提高用户体验。资源建设者不仅应当提供资源,更应该给资源使用者一个舒适度高的学习环境,让使用者有“浸入式”的学习体验,这种深层次的学习对于资源使用者来说是一种享受,他能在这种优秀的环境里体会到知识和思考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无价的。
四、结语
“互联网+”与教育的相结合,给未来网络学习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如火如荼,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下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所难免,网络资源应当合理发挥最大优势。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一面提高自己的学识与修养,一面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作者单位为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