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要从“学会”转向“会学”;而对教师来讲,是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进行更高层次或自主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确定了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将会令整个过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定方向。对于刚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往往对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具有研究意向和兴趣,这个时候要反复权衡之后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开展活动。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日常的生活、学习蕴藏和不断产生着无数的问题。(2)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发现问题。要想研究有所创新突破,就必须先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及书籍。第三步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会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依据目前的知识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可行,所以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可行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第四步则是确定课题。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
二、组建课题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更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研究和直接体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与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少数学生的要求。所以在组建课题组时,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课题,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为一课题组,教师稍作调整,一般每组为4—6人,民主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以后的研究活动。万万不可为了方便活动中的管理和最后的评价而搞一刀切。我们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
三、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研究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就好像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手段、活动计划、预期成果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还要设计调查表、访问卷等。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同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惜时间帮助学生起好头,很有必要。
四、实施计划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发挥自身的潜能。另一方而,教师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他们的需要以及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每个课题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集中到老师那里肯定是各种各样,题多量大。所以,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按计划完成任务。
五、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研究报告的攒写,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论述和推理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完成研究报告才意味着一个研究课题基本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很容易出现有始无终的现象,即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研究报告却懒得动笔或草草了事,使整个课题研究“虎头蛇尾”,质量不高。同时,还养成做事流于形式、浮躁、不务实的习惯。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把前后材料装订成册,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和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归纳整理好的成果材料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大家汇报,可以是小论文,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研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的重要环节。选题的自主性,决定了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研究的内容也可能超出教师的已知范围,加之研究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仅由老师进行评估,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对学生成果的评价,采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并多作优点提示评价,这样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团队及其团队合作精神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胆维护。同时,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一、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确定了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将会令整个过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定方向。对于刚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往往对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具有研究意向和兴趣,这个时候要反复权衡之后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开展活动。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日常的生活、学习蕴藏和不断产生着无数的问题。(2)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发现问题。要想研究有所创新突破,就必须先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及书籍。第三步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会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依据目前的知识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可行,所以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可行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第四步则是确定课题。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
二、组建课题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更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研究和直接体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与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少数学生的要求。所以在组建课题组时,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课题,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为一课题组,教师稍作调整,一般每组为4—6人,民主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以后的研究活动。万万不可为了方便活动中的管理和最后的评价而搞一刀切。我们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
三、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研究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就好像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手段、活动计划、预期成果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还要设计调查表、访问卷等。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同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惜时间帮助学生起好头,很有必要。
四、实施计划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发挥自身的潜能。另一方而,教师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他们的需要以及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每个课题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集中到老师那里肯定是各种各样,题多量大。所以,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按计划完成任务。
五、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研究报告的攒写,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论述和推理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完成研究报告才意味着一个研究课题基本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很容易出现有始无终的现象,即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研究报告却懒得动笔或草草了事,使整个课题研究“虎头蛇尾”,质量不高。同时,还养成做事流于形式、浮躁、不务实的习惯。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把前后材料装订成册,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和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归纳整理好的成果材料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大家汇报,可以是小论文,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研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的重要环节。选题的自主性,决定了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研究的内容也可能超出教师的已知范围,加之研究行为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仅由老师进行评估,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对学生成果的评价,采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并多作优点提示评价,这样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团队及其团队合作精神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胆维护。同时,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