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情感,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情感教学;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1-1
  一、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让怎样的情愫弥漫课堂,浸润学生心灵呢?首先是爱。这种爱是能让学生感受到的,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爱。即对语文的爱。二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需要爱,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爱,当老师把期待的目光射入学生的心田,当老师把由衷的鼓励扣击在学生跳动的心房时,学生会如扬起帆的小船,在语文课堂这片海洋里幸福的航行。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学生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一定会更加努力。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适当的体态语言,能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产生共鸣。
  二、创造情境丰富学生情感
  教师要创造情境来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材,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营造教师、学生、作者的最佳情感境界。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气氛;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等。记得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重点抓住了背影引导学生分析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并通过让学生分析作者四次流泪,体会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教学顺利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意外出现了。当时我用了一个过渡句:“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并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母。”然后我播放了歌曲《父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静静聆听歌曲。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歌词。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一时竟然鸦雀无声。我知道,学了《背影》一文,学生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领悟了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再加上这首歌曲,学生的情感已被唤起。
  三、用朗读调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朗读。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应该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重在写景,但同时又流露着时光易逝,功业难建的感叹,读时要注意这种情感。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导语,朗读之后,那便是讲解课文。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书场”式的数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用火一般的激情,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教师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使学生沉浸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这样,教师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用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通过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与动作等无声语言辅助教学。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教学的深入,是很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
  四、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语”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直观的形象再现中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表象会得到丰富,课堂的氛围也就更活了,也就会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也必将会大大提高。《青海湖啊,梦幻般的青海湖》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极尽铺陈之词,对青海湖的美作了详尽的描写,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流连忘返。
  在课前,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我事先寻找了精美的图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在辽阔高远的画面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青海湖那一抹抹或深或浅的蓝是那么吸引人,感受到青海湖的草滩是那么碧绿,是那么生机勃勃,感受到青海湖岸边那色彩斑斓的鸟儿的美丽。在画面的感染下,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课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竟是对文字着了魔似的喜欢,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丽的青海湖边,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粗犷的美而感动。
其他文献
所谓英语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手段。本文以当今英语教学界常用的教学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各个教学环节上方法的应用,并研究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上的教学策略。    一、相关理论    1.关于教学法的分类  笔者拟以对现代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现代英语教学法作为界定界线。最早形成的教学法理论是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
摘要:笔者通过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发现班上的“中等生”这一群体容易被老师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呼吁我们广大的教师要关注中等生,鼓励他们,使他们跳一跳成为“高优生”。  关键词:教师;中等生;关注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4-1  一次数学课上,我和学生们对一道数学思维挑战题展开了讨论。学生们审题、讨论、发表意见,展开了思维的
摘要:在实践研究中,笔者通过志愿“学分制”活动,激励学生快乐实践,感受给予的愉悦,不断提升道德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快乐地与书籍交朋友,博览群书,丰厚知识积淀,提升品德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实践,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享受幸福的校园生活。    关键词:三乐;评价;学分制;实践活动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培养美术特长生造型基础过程中的实录,通过平常教学中的点滴,展现普通中学美术特色教育。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造型基础;实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88-2  实录背景:  首先要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学校:它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美术特色学校,在本区有一定影响力,曾经招收过两届美术特色班,教学效果显著:多数学生均升入高中
摘要:教师指导语文学习,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师、学生、作者之间进行互动、沟通的“对话”过程。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态之一,“对话”不仅讲究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解读氛围,让他们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自己的独特感受经历对话过程,品味出语文的真实味道。  关键词:文本;课堂对话;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能力培养之首,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33-1  一、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  最新的阅读理论研究表明:在整体阅读中融
摘要:笔者以情境导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分别以影视作品、歌曲音乐、时事政治和身边资源为素材创设情境,从中结合图片展示、历史对比、情境小剧等手段来进行阐述,并对情境导入的创设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情境导入创设需注重技巧性、新颖性和整体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过程服务,而情境导入展现得也会更完整。  关键词:情境导入;导入方式;导入事项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为加强中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培养学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创办了刊物《海天》,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由遐想;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89-1  诸葛亮躬耕於南阳,未出茅
摘要:本文从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的现状研究入手,从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切入,营造契合教师个体内在需要的、开放的、合作沟通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以此克服个人主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局限,回应区域名师工作室对教师自身变革的需求及其为之所做的努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评价;以人为本;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05-
摘要:我们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乐于表达,有表达的自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其今后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文教材;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27-2    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是人们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