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情感,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情感教学;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1-1
一、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让怎样的情愫弥漫课堂,浸润学生心灵呢?首先是爱。这种爱是能让学生感受到的,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爱。即对语文的爱。二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需要爱,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爱,当老师把期待的目光射入学生的心田,当老师把由衷的鼓励扣击在学生跳动的心房时,学生会如扬起帆的小船,在语文课堂这片海洋里幸福的航行。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学生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一定会更加努力。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适当的体态语言,能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产生共鸣。
二、创造情境丰富学生情感
教师要创造情境来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材,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营造教师、学生、作者的最佳情感境界。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气氛;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等。记得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重点抓住了背影引导学生分析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并通过让学生分析作者四次流泪,体会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教学顺利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意外出现了。当时我用了一个过渡句:“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并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母。”然后我播放了歌曲《父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静静聆听歌曲。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歌词。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一时竟然鸦雀无声。我知道,学了《背影》一文,学生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领悟了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再加上这首歌曲,学生的情感已被唤起。
三、用朗读调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朗读。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应该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重在写景,但同时又流露着时光易逝,功业难建的感叹,读时要注意这种情感。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导语,朗读之后,那便是讲解课文。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书场”式的数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用火一般的激情,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教师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使学生沉浸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这样,教师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用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通过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与动作等无声语言辅助教学。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教学的深入,是很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
四、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语”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直观的形象再现中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表象会得到丰富,课堂的氛围也就更活了,也就会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也必将会大大提高。《青海湖啊,梦幻般的青海湖》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极尽铺陈之词,对青海湖的美作了详尽的描写,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流连忘返。
在课前,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我事先寻找了精美的图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在辽阔高远的画面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青海湖那一抹抹或深或浅的蓝是那么吸引人,感受到青海湖的草滩是那么碧绿,是那么生机勃勃,感受到青海湖岸边那色彩斑斓的鸟儿的美丽。在画面的感染下,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课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竟是对文字着了魔似的喜欢,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丽的青海湖边,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粗犷的美而感动。
关键词:情感教学;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1-1
一、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让怎样的情愫弥漫课堂,浸润学生心灵呢?首先是爱。这种爱是能让学生感受到的,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爱。即对语文的爱。二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需要爱,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爱,当老师把期待的目光射入学生的心田,当老师把由衷的鼓励扣击在学生跳动的心房时,学生会如扬起帆的小船,在语文课堂这片海洋里幸福的航行。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学生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一定会更加努力。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适当的体态语言,能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产生共鸣。
二、创造情境丰富学生情感
教师要创造情境来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材,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营造教师、学生、作者的最佳情感境界。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气氛;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等。记得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重点抓住了背影引导学生分析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并通过让学生分析作者四次流泪,体会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教学顺利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意外出现了。当时我用了一个过渡句:“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并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父母感动的记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母。”然后我播放了歌曲《父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静静聆听歌曲。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歌词。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一时竟然鸦雀无声。我知道,学了《背影》一文,学生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领悟了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再加上这首歌曲,学生的情感已被唤起。
三、用朗读调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朗读。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应该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重在写景,但同时又流露着时光易逝,功业难建的感叹,读时要注意这种情感。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导语,朗读之后,那便是讲解课文。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书场”式的数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用火一般的激情,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教师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使学生沉浸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这样,教师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用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通过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与动作等无声语言辅助教学。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教学的深入,是很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
四、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语”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直观的形象再现中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表象会得到丰富,课堂的氛围也就更活了,也就会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也必将会大大提高。《青海湖啊,梦幻般的青海湖》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极尽铺陈之词,对青海湖的美作了详尽的描写,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流连忘返。
在课前,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我事先寻找了精美的图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在辽阔高远的画面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青海湖那一抹抹或深或浅的蓝是那么吸引人,感受到青海湖的草滩是那么碧绿,是那么生机勃勃,感受到青海湖岸边那色彩斑斓的鸟儿的美丽。在画面的感染下,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再读到课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竟是对文字着了魔似的喜欢,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在美丽的青海湖边,为她质朴的美,自然的美,粗犷的美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