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画所在地
新疆伊犁
特点
北方围猎图
探访人
柳庭位
我从小生活在伊犁河谷的巩乃斯草原,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因工作原因来到巩乃斯河畔的则克台镇,古岩画就在小镇北山的某个山谷中,它让我在青春的躁动和寂寞中找到了些许可以向往的安慰。
第一次拜访岩画不得而归。第二次,我终于站在了古岩画的脚下。在山谷半坡处,一块巨形的石壁赫然立于眼前,巨幅岩面坐北面南,高约两米,东西长约十米,镌刻在一块高十多米,宽约十米的岩壁上。画面有北山羊、鹿、牛,一些手执弓箭的猎人,或骑马或牵马,张弓瞄准中间的动物,俨然一幅十分壮观的围猎图。
回到宿舍,古岩画仿佛深深地刻在了心里。那远古草原艺术工匠们敲击岩壁的声音时隐时现地在意念中响起,远古和现实忽然拉得很近。后来,古岩画成了一种不定时的约会,周末与女友相约古岩画,朋友们休闲相约古岩画,每次却都有不同的感觉。
一次和朋友们周末去观古岩画,没有顺以前的路爬,当爬到半山坡的一片乱石岗时,无意中发现棕黑色的石头上有岩画,大家兴奋地四处找寻,发现这一片乱石到处散布着岩画。往往一块石头上画一幅,画面有单个动物,也有单人狩猎、还有一幅与众不同的动物造型,类似于龟或鱼的动物。动物的种类、人物的形态,比那块耸立在半山坡的巨形壁画更丰富,真仿佛一本远古游牧民族的画册。
某次带学校老师去观岩画回来后,在拍到的照片上发现了一串文字。虽然许多次看岩画,视线总被主画面中的围猎场面所吸引,却忽略了左侧这不太清晰的一串自上而下竖式书写的类似文字的符号。这些古符号文字说明了什么,当时草原艺术工匠们想要留下些什么,一切拨弄着我好奇的心绪。
与岩画的频繁约会,让我更想知道岩画背后所隐藏的本土历史文化背景,开始留意有关本土历史文化的资料和岩画相关资料。据文献记载,这片位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则克台镇的古岩画,被称为克孜勒塔斯套古岩画。克孜勒塔斯,哈萨克语为红石头;套,哈萨克语为山。岩画面共分两块,第一块岩画幅面最大,高约十多米,宽约十米,内容丰富。主要有马鹿、马、牛、北山羊等动物造型以及骑马射箭,众人射箭图、舞剑图、古文字等内容。另一幅岩画位于大岩画的下方,画幅较小,主要有羊、狗、马、马鹿等动物图、人骑马图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右侧下方一只巨大的马鹿腹内又雕刻着一只动物图。也许喻意为一只怀孕的母鹿,但从动物的形态看像一只北山羊,具体要说明什么不得而知,还是给后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吧。
此岩画为古代伊犁河谷游牧民族的作品,岩画内容之丰富堪称伊犁地区之最,是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因岩画凿刻年代的不同,故凿刻的民族也不同。早期生活在伊犁河谷的民族,从最早的塞种人、到大月氐、匈奴、乌孙、突厥、蒙古等,各个时代留在草原上的艺术痕迹各有特色。雕刻手法为阴刻敲砸法,即用锐器或尖石敲砸岩面而成。整幅画面构图美观,构思成熟,是一幅当时游牧民族狩猎场面的真实写照。画面中的字符的意义至今没有定论。近年来,不少考古工作者对此进行实地考察,广泛研究,有的推断可能是鄂尔浑—叶尼塞文,或巴音居鲁克文,乌宗苏文或突厥文。
日后,由于工作的特点我有机会在县城的各个乡镇流动,岩画情结也随着到处漂荡,走进山野的脚步也无法再停下来。有一次,在塔勒德镇和一位哈萨克小伙子找寻岩画的途中,在翻越山岭时迎面碰上一条悬挂在阳坡石壁树枝上的毒蛇,差点与之亲密接吻。那里的岩画凿刻年代应更早些,画面粗糙而狂放。
伊犁河谷许多山谷中,都发现了很多草原游牧部落的岩画。进入伊犁河上游,从巩乃斯种羊场到伊犁铁矿绵延近百公里,很多山沟都有古岩画发现,是一条罕见的岩画走廊。
后续:十多年后,又曾多次带领驴友们去看古岩画,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心酸的感觉,历时十多年的古岩画情结,让我在十多年间一次次地走近它的身旁,后来却更多的看到了被现代涂鸦手们用利器刻画的伤痕累累的岩壁。再过十年如此下去,那块岩壁也许就是一块草稿纸,无法擦除伤心的草稿纸。
户外探险》提示
交通:乌市至伊宁市660公里,伊宁市至新源县则克台镇183公里,距新源县城195公里。早8点至晚7点,快客车发新源路过则克台镇,每半小时一趟。则克台镇至古岩画处所在沟谷口约五六公里,可包车或徒步前往。由沟口至古岩画崖壁处约一两公里,有牧道,爬升坡度较大。返回时可不原路返回,转到前山半坡看散落的岩画。结束后徒步下山返回则克台镇。沟内植被茂密,从岩画处可俯视整个巩乃斯河谷,景色十分秀丽。
友情提示:北山坡沟谷前坡没有水源,且天晴时阳光较强,需根据个人需要备足够的水。阳坡乱石山坡是毒蛇喜欢生活的环境,须做好毒蛇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