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的涛声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新引力:锦母角三面临海,一面靠山。这片海岸线前拥蔚蓝大海,背倚苍翠群山,整个海角和周边的山岭浑然一体。这里人迹罕至,有着不为人知的美丽风光,海天一色、波涛浩瀚,只有那座孤零零的灯塔如梦幻般遗世独立。即使当地人都很少知道“锦母角”这个地方,作为中国最南端的海岸线,这里极少有人涉足,绝对是未被发现的处女地。想在这条迷人的海岸线留下你背包的足迹吗?那么就在2006年行动吧,穿过热带雨林,御海临风,与蔚蓝海岸同行!
  
  特色索引
  
  锦母角位于中国大陆架的最南端,甚至比三亚著名的“天涯海角”还要靠南!准确地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锦母角所在的这片海岸线,也就成了中国大陆架最南端的海岸线。
  虎头湾是中国最南端的海湾,也是整个海南岛惟一个没有开发的海湾,这对于旅游经济高度发达的海南省极为难得。这要归功于这里的负责人大鸟,他把这里建设成了一个户外天堂—这里既有基本的淡水饮用和冲洗,又没有一点开发的痕迹,没有直达公路,也没有餐馆和旅店,所有的海湾都必须自带干粮背包穿越热带雨林才能到达。
  
  山水特色
  
  孤零零的灯塔,纯净蔚蓝的大海,激浪拍崖,怪石嶙峋的海岸,少有人涉足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海湾—虎头湾,海南少有的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
  
  行者感受
  
  我们首先要翻越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的尖峰岭(海拔1412米)。几个小时中,我们穿行在茂密的丛林中,虽然阳光强烈得炫人眼目,但是我知道,我的前方是无涯的海和沁凉的风,我正在一米一米地接近它,这正是我选择和想要的过程。
  我们的目的地,是海南岛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海岸。无人的海湾总是容易带来遐想。会是小说中那种荒岛的样子吗?会不会荒凉得连大海都失色了?海的蓝色会不会把一切淹没?暂时没有答案,一切都还是未知。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椰林”。这是当地渔民的住所,那种很简陋的住所,但是主人热情友善。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刚从椰树上摘下来的椰子,新鲜甘美的汁液冲淡了一路骄阳下的燥热。行走中,我似乎听到什么,一种奇怪的声音,若有若无,远在天边,又近在耳畔。突然意识到那是海浪声,海,不远了。
  终于穿过雨林,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整宽广的海湾延伸着,渐渐没入一望无际的大海。涛声如梦,大海遥遥向地平线漫开,连接一碧如洗的天空,这正是我向往已久的海。
  这是中国最南端的海湾,也是整个海南岛惟一个没有开发的海湾。没有直达公路,也没有餐馆和旅店,所有要到达这个海湾的人都必须自带干粮背包穿越热带雨林。因此这里隐秘而冷僻,幸而如此,这里才能保持这天然无凿的纯美。
  入夜,赤脚踏在被月光映成一片银色的沙滩上,跟随着海浪声漫步。夜色中的海带着几分神秘,海浪的声音空旷而辽远,似乎隐含着某种遥远而不可知的力量。
  次日,我们从虎头湾开拔,沿着海岸线徒步到中国最南端的大陆架—锦母角。当地管理者告诉我们,以前有人从锦母角徒步到虎头湾,但从未有人从虎头湾沿海岸线往锦母角穿越。这一路沿海岩石陡滑,而且有些地方坡度较大,我们似乎要经历某种考验—来自大海和天涯的考验。但是我知道,它就在我的身畔,与我相伴的将是梦寐以求的美景。
  途中,我们无数次站在高高的海岸线上。远眺大海,在明净阳光的折射下,她向我们显现着最高贵的蓝色,水草在海底摇曳如她颈边起伏的蕾丝。这是真正的海,我想象的海,最温柔纯净的海。
  四个半小时以后,我们远远看到了锦母角象征性的建筑—灯塔。它就那么独自耸立在海天之间,像一个遥不可期却依然被坚守的盼望。当我终于站在灯塔上,已经无法言语,因为眼前广阔而无边的天际,因为蓝得醉人的大海,而我似乎已经化作了这个恒久盼望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从云南昆明一直通向越南的河内,全长465公里。穿行在深山处的百年铁路,承载的不仅是交通的功能,更凝结着历史、文化与民俗的转变。  摄影师陈长芬先生应法国电力公司亚太区的邀请,用镜头再现了这段铁路、以及铁路沿线滇南人们的生活。存在必留下痕迹。作为殖民主义产物的这条铁路,不仅中国,甚至法国也回避谈及它。然而深藏于云南南部崇山峻岭中,蛇行的列车和铁轨,以及沿线的城镇和百姓,大自然的无
如果我们为荣格的原型理论大致勾画出一幅轮廓,我们可以发现,荣格所理解的“原型”,是超时代、超民族,普遍共存于人类心灵底层的,人们永远不可能直接意识到,然而又可以意识到其起决定性效应的非理性心灵存在。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载体,不能为具体的个体所意识和描述;因而想要具体理解原型,必须借助原始意象。(中介)在原型的传承中,其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型的载体可以是原始意象,也可以是神话、仪式、形象、象征、
是不是被小编吓了一跳?大白天的怎么还有“鬼”了。哈哈,别急别急,让小编慢慢道来。  所谓的“鬼探头”,其实是多年来针对一种交通事故现象的说法。因为一旦出现,对人们有着极大的伤害,也是为了形容它的可怕,逐渐演变成这种听着就恐怖的三字词。生活中我们上学也好,放学也罢,都离不开户外的街路。那么,这个“鬼探头”的交通隐患也就出现了。  “鬼探头”,是指我们在马路行走或者横穿车流时,当身边左右两侧被中小型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當中最为隆重的日子。我们经常会听到把过春节叫做过大年,这是一年的结束,更是农历新年的开始,而这个“大”字则说明我们特别注重这个节日。  小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过大年对于我们当时来说,真是比任何日子都要重要。  临近大年之前,大人们便早早地打扫起房子来,买年货、写春联……孩子们则放下书本,挨家挨户地串门,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糖果,还可以遇到从他乡回家的长辈或者同龄伙伴,
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业工程师,有散文、随笔、诗歌发表于《广西林业》《桂中日报》等报刊。  母亲和祖母又吵架了,我蹲到屋前门坪边的牡荆树旁,选一张最标准最大的牡荆叶摘下,捻一下细长的叶柄,掌状的绿色叶子在我的手心里旋转,轻轻搓一搓软软的叶片,一股芳香从鼻尖瞬间冲到了头顶,接着弥漫全身,紧张的情绪渐渐消去,心情稍微放松了。  居住在山村岭边,随处可见牡荆树。牡荆树,我们客家人叫牡荆叶,就是柳州人叫的
我三十岁前翻译巴别尔小说《骑兵军》的时候,还没有去过他出生、成长和死去的那些城市,如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基辅以及莫斯科,所以,我不可能读懂他的书,译文亦幼稚可笑。二十年后,我旅俄归来,巴别尔的形象才逐渐在我笔下变得清晰和明朗,他本人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才逐渐丰满和鲜活,栩栩如生地朝我走来。  巴別尔一八九四年生于南俄港口城市的敖德萨(今属乌克兰),而苏联时期没有一部文学档案能说清他的出生日期。《苏
在师大中文系就读时,讲授当代文学的教授倡导写作中的极简主义,对文本中的象征隐喻之类颇有偏见,认为将生活幻想化和可能化纯属凌空蹈虚。我还记得他举例说,“有一首朦胧诗里写‘小草打了个绿色的喷嚏’,小草如何打喷嚏?喷嚏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种浅陋的修辞完全在戏弄读者”。  偏见障目。“小草打了个绿色的喷嚏”难道不是如“雨水洗过的良心”一般清新可爱吗?朦胧诗初起之时,这种陌生化的写法必定激发过诗人们对表现对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行渐远,  两旁已是陡峭高耸的崖壁,  巨石上枝盘交错,  盛夏的暑气在此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  早餐后骆驼们已经等在营地四周,我们将骑骆驼前往Geleg Raash老人家做客。浓浓的骆驼奶由主人家捧出,这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喝到酸酸的骆驼奶。Geleg Raash家是一个有十口人的大家庭,爷爷GelegRaash和四十岁的儿子Municherdene夫妇以及他们的七个孩子生活在一起
为了这次的专题,编辑部被集体流放到内蒙古和蒙古国不同的角落。每个人带回来的风都不一样,那里的光总能在不同的眸子中反射出不同的色彩。  在碰到“老破车”和“白一天王”等摩友以前,我是一个孤独的摩托旅行者,虽然我经常随汽车旅行,却丝毫没有任何驾驶摩托旅行经验。2007年7月下旬,我将摩托车托运到呼和浩特,追赶上“老破车”等从北京出发的六辆摩托,和他们一起在内蒙古腹地旅行,乐不思蜀。除了极大程度地体验7
桂林小住  翻看民国时期出版的《旅行杂志》,1939年第11期刊登了王宏道写的一篇文章《桂林小住》,读来好像是一位客居桂林、深得桂林生活趣味的人给远方朋友的信。  在当时的文人笔下,桂林是中国独特的一个城市。其独特,在于桂林既有城市的整洁干净,又不乏乡野的自然生机。这样的桂林,是有自己的城市气质的,王宏道在文章中赞叹为“像一位洁净、清秀和爱健美的姑娘”,“没有乡下的泥气,没有都市的奢氛。朴素中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