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严重,致使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这是正确处理环境与教育关系的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和实现。本文从三个层面研究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 环境教育
一、合理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目标可细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亚夫曾谈道:“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枪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一线且不能马虎。”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是知、行、意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同时,在每一堂具体的实践里,三维目标也不会均衡地呈现,必须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因此,合理拟定教学目标,是落实中学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学会思考“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并组织好教学方法的实施程序。就环境教育而言,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常用: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使得学生智力得以发展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历史史实的讲述,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同时教师联系国家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有助于所有学生思维进步,有助于实际的丰富学生知识、理解、信念、感情的教学。
历史教材中适合讨论的素材非常丰富。要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利用环境教育培养學生的环境意识,就需要挖掘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历史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再造、复现、模拟等方式,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事实,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的能力,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境不仅能再现历史,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能力。好的情境别开生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造成对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情境教学有利于“活化”历史,使历史具有立体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正地活起来。通过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起来,通过活动引导,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活”起来。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自然和社会是活的教材,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们去学习,有助于学生更直接地认识自然、认识环境、学会改善环境,自觉投身于身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而且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于參与,因为参与本身就是在接受教育。利用历史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应注意利用这一有利阵地。
(一)社会考察
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指导学生到户外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等进行实地调查、考察。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环境状况结合起来,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
(二)历史剧
历史剧是一种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编演历史剧,就是通过在搜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学生出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体验和感受历史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如何搜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讲座
开展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与环境、环境问题的关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与环境的关系史,教师可以自己研读环境史学的新观点,结合当前的环境现状给学生开展讲座,也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来进行。必须明确报告的对象是中学生,报告过程中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结合历史知识。讲座的内容是依据课标对教材的环境教育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综上,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环境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能够使学生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关宇.环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杨冬利.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李志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关键词】历史教学 环境教育
一、合理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目标可细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亚夫曾谈道:“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枪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一线且不能马虎。”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是知、行、意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同时,在每一堂具体的实践里,三维目标也不会均衡地呈现,必须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因此,合理拟定教学目标,是落实中学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学会思考“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并组织好教学方法的实施程序。就环境教育而言,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常用: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使得学生智力得以发展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历史史实的讲述,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同时教师联系国家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有助于所有学生思维进步,有助于实际的丰富学生知识、理解、信念、感情的教学。
历史教材中适合讨论的素材非常丰富。要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利用环境教育培养學生的环境意识,就需要挖掘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历史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再造、复现、模拟等方式,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事实,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的能力,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境不仅能再现历史,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能力。好的情境别开生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造成对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情境教学有利于“活化”历史,使历史具有立体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正地活起来。通过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起来,通过活动引导,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活”起来。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自然和社会是活的教材,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们去学习,有助于学生更直接地认识自然、认识环境、学会改善环境,自觉投身于身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而且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于參与,因为参与本身就是在接受教育。利用历史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应注意利用这一有利阵地。
(一)社会考察
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指导学生到户外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等进行实地调查、考察。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环境状况结合起来,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
(二)历史剧
历史剧是一种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编演历史剧,就是通过在搜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学生出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体验和感受历史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如何搜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讲座
开展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与环境、环境问题的关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与环境的关系史,教师可以自己研读环境史学的新观点,结合当前的环境现状给学生开展讲座,也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来进行。必须明确报告的对象是中学生,报告过程中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结合历史知识。讲座的内容是依据课标对教材的环境教育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综上,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环境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能够使学生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关宇.环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杨冬利.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李志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