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搭建体验、感悟、内化和生成的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舞台,它使课堂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文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参考经验.
【关键词】反思;小组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这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师生的青睐,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小组合作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探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命令学生草草收兵,成了课堂的摆设,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标志,有点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许多教师误认为合作学习即分组学习,往往提起合作学习,老师就想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其实,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在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上,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空白图案的卡片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都忙自己的,涂出一张图案后,就等待展示,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课后反思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合作只是形式.
二、小组活动缺乏科学的设计,滥用合作
由于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理念,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很生硬地套用了分组学习.在教学中不能结合教学的内容、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滥用合作,只要有问题,就让学生“合作”一番.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四棱柱有几个顶点?五棱柱呢?这样的问题探索性不强,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不需要合作就可以解决了.这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合作探究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和几条棱?五棱柱呢?六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n棱柱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面数加上顶点数减去棱数就等于2了.)这样的问题极富探究价值.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火索.
三、小组合作成了优等生的乐园,忽视差生
分组合作学习的确能为每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优等学生,是他们唱主角,甚至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那些差生只是忠实的听众,长期以来,有的甚至感到讨论过程与己无关,只要耐心等待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会导致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而开小差,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收效甚微.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你认为n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很难进入合作角色,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差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性的问题差生也有话可说:2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100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呢?实践警醒我们:合作学习要取得更大的收益,离不开每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仅是疑问,还可以受到启发,甚至可以是猜测.合作学习不是学有余力学生的个人表演,最主要的是让后进生受尊重,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合作学习,人人平等.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并鼓励有困难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小组活动只注重合作结果,忽视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应侧重合作过程.相反,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合作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方式漠不关心.只关心结论是否正确,因此合作探讨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甚至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根本不是新课程所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讨.因此,教师应以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预估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所需的时间,认真研究学情,恰当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科学设计小组合作活动的问题,合理有效地安排小组合作活动顺序,组织学生充分地听、看、讲、想、做,在实践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如探究: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问题,然而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是自己包办,自己用剪刀把正方体剪开,让学生观察;有的教师干脆把11种展开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教师如果预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个小组从家里带一些积木来,可以拼成正方体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4人一小组(异质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活动中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让他们把得到的成果组内分享,然后再把不同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学生亲自得到了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这样的结果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很有成功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小组活动缺乏科学的评价,忽视激励学生学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性的语言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激励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团体,更重要的是关注每名学生的成绩,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有全面地、积极地、发展地评价和鼓励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教师必须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小组活动只运用合作学习,忽视其他学习方式
学习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整合其他的学习方式有效学习,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也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如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计算、推理、猜测一段时间基础上,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多种因素,恰当采用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本身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减轻教师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潜心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天祥.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实效的思考.陕西教育(教学),2010(11).
[2]韩彦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3]李景升.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运用.当代教育论坛,2011(6).
【关键词】反思;小组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这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师生的青睐,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小组合作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探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命令学生草草收兵,成了课堂的摆设,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标志,有点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许多教师误认为合作学习即分组学习,往往提起合作学习,老师就想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其实,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在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上,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空白图案的卡片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都忙自己的,涂出一张图案后,就等待展示,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课后反思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合作只是形式.
二、小组活动缺乏科学的设计,滥用合作
由于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理念,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很生硬地套用了分组学习.在教学中不能结合教学的内容、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滥用合作,只要有问题,就让学生“合作”一番.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四棱柱有几个顶点?五棱柱呢?这样的问题探索性不强,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不需要合作就可以解决了.这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合作探究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和几条棱?五棱柱呢?六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n棱柱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面数加上顶点数减去棱数就等于2了.)这样的问题极富探究价值.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火索.
三、小组合作成了优等生的乐园,忽视差生
分组合作学习的确能为每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优等学生,是他们唱主角,甚至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那些差生只是忠实的听众,长期以来,有的甚至感到讨论过程与己无关,只要耐心等待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会导致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而开小差,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收效甚微.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你认为n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很难进入合作角色,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差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性的问题差生也有话可说:2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100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呢?实践警醒我们:合作学习要取得更大的收益,离不开每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仅是疑问,还可以受到启发,甚至可以是猜测.合作学习不是学有余力学生的个人表演,最主要的是让后进生受尊重,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合作学习,人人平等.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并鼓励有困难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小组活动只注重合作结果,忽视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应侧重合作过程.相反,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合作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方式漠不关心.只关心结论是否正确,因此合作探讨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甚至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根本不是新课程所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讨.因此,教师应以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预估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所需的时间,认真研究学情,恰当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科学设计小组合作活动的问题,合理有效地安排小组合作活动顺序,组织学生充分地听、看、讲、想、做,在实践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如探究: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问题,然而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是自己包办,自己用剪刀把正方体剪开,让学生观察;有的教师干脆把11种展开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教师如果预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个小组从家里带一些积木来,可以拼成正方体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4人一小组(异质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活动中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让他们把得到的成果组内分享,然后再把不同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学生亲自得到了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这样的结果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很有成功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小组活动缺乏科学的评价,忽视激励学生学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性的语言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激励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团体,更重要的是关注每名学生的成绩,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有全面地、积极地、发展地评价和鼓励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教师必须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小组活动只运用合作学习,忽视其他学习方式
学习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整合其他的学习方式有效学习,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也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如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计算、推理、猜测一段时间基础上,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多种因素,恰当采用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本身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减轻教师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潜心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天祥.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实效的思考.陕西教育(教学),2010(11).
[2]韩彦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3]李景升.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运用.当代教育论坛,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