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信少年时,穷困潦倒,曾受到一位亭长接济,寄食于其家,亭长妻子十分嫌弃他,经常不给他饭吃。韩信大怒,日后显贵,只赐给亭长百钱,还说:“君,小人也。”但韩信对同样接济过他飯食的漂母却十分感激,还赐予千金。是什么让韩信待人差距如此之大?
秦末去战国不远,先秦之风尚存。韩信虽然落魄,但从他佩剑而且有名有姓来看,他是个贵族。他交往的亭长很可能也是个贵族。韩信在他家寄食,实际上是做他的门客,一到饭点,韩信就坦然吃饭,这是先秦养士之风的残存。韩信对亭长有义务,一旦亭长有危险,韩信就要拔剑卫护,必要时要拿命来换;当然,亭长对韩信也有供养的义务。韩信这碗饭不是白吃的,他吃得天经地义。但是亭长老婆不这么认为,做好饭自己家先吃了,不愿让韩信吃。当亭长不供养韩信时,其实就是把韩信驱逐了,所以韩信会怒——他与亭长一家不但是恩断义绝,而且有仇。
但是漂母对韩信是没有义务的,她赐饭给韩信,韩信马上就说:“我现在还没有钱,但我以后会回报你。”这就是韩信对贵族和对庶民的区别:贵族之间讲究契约,是有义务的,不能随意违约;但贵族和平民之间只有利益往来,你滴水之恩,我涌泉相报。
道德不用来约束庶民。亭长给韩信饭,亭长要韩信做什么,韩信就得照办;漂母给韩信饭,韩信就给漂母钱。这就是“礼不下庶人”。同样,韩信受淮阴少年胯下之辱,韩信日后却赏他,是因为淮阴少年也是庶民,韩信对他没有道德约束,所以韩信不找他寻仇。贵族待之以礼,庶民还之以利,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韩信后来给亭长百钱,其实就是在以对庶民的态度对待亭长——你已经不足以使我以礼相待。
即使在韩信这个落魄到吃不饱饭的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先秦贵族风尚的残存,他有很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韩信和彭越、英布同为名将,但比较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发现截然不同。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也好,后来想要离开刘邦也好,都是一个原因:不被重用。后来他实力雄厚,谋士蒯通劝他鼎足而三,韩信也没有听从,因为在他的道德观里,他对刘邦有义务,他不能见利忘义。但彭越、英布不同,两人都背叛了项羽,被人一劝说,一利诱就反了。其实比较他们的身份就能看出三人的不同:彭越是湖贼,英布是骊山徒。
可惜,不光是亭长的老婆,刘邦的老婆也不理解韩信。韩信走了一圈,只想吃口饱饭,还是让人把饭碗砸了。
秦末去战国不远,先秦之风尚存。韩信虽然落魄,但从他佩剑而且有名有姓来看,他是个贵族。他交往的亭长很可能也是个贵族。韩信在他家寄食,实际上是做他的门客,一到饭点,韩信就坦然吃饭,这是先秦养士之风的残存。韩信对亭长有义务,一旦亭长有危险,韩信就要拔剑卫护,必要时要拿命来换;当然,亭长对韩信也有供养的义务。韩信这碗饭不是白吃的,他吃得天经地义。但是亭长老婆不这么认为,做好饭自己家先吃了,不愿让韩信吃。当亭长不供养韩信时,其实就是把韩信驱逐了,所以韩信会怒——他与亭长一家不但是恩断义绝,而且有仇。
但是漂母对韩信是没有义务的,她赐饭给韩信,韩信马上就说:“我现在还没有钱,但我以后会回报你。”这就是韩信对贵族和对庶民的区别:贵族之间讲究契约,是有义务的,不能随意违约;但贵族和平民之间只有利益往来,你滴水之恩,我涌泉相报。
道德不用来约束庶民。亭长给韩信饭,亭长要韩信做什么,韩信就得照办;漂母给韩信饭,韩信就给漂母钱。这就是“礼不下庶人”。同样,韩信受淮阴少年胯下之辱,韩信日后却赏他,是因为淮阴少年也是庶民,韩信对他没有道德约束,所以韩信不找他寻仇。贵族待之以礼,庶民还之以利,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韩信后来给亭长百钱,其实就是在以对庶民的态度对待亭长——你已经不足以使我以礼相待。
即使在韩信这个落魄到吃不饱饭的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先秦贵族风尚的残存,他有很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韩信和彭越、英布同为名将,但比较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发现截然不同。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也好,后来想要离开刘邦也好,都是一个原因:不被重用。后来他实力雄厚,谋士蒯通劝他鼎足而三,韩信也没有听从,因为在他的道德观里,他对刘邦有义务,他不能见利忘义。但彭越、英布不同,两人都背叛了项羽,被人一劝说,一利诱就反了。其实比较他们的身份就能看出三人的不同:彭越是湖贼,英布是骊山徒。
可惜,不光是亭长的老婆,刘邦的老婆也不理解韩信。韩信走了一圈,只想吃口饱饭,还是让人把饭碗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