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2013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感觉和往年大不一样。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用一句话来概括“爽”之缘由,那就是“命题作文风景独好”!
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览文题,我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表解。
在借助上表一览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题之后,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对每道题的具体感受,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还是想一吐为快。
一、 苏州题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 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 不要少于600字;(4)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60分)
【点评】和2012年的“心中有支欢乐的歌”相比,“遥远的眼神”我更加喜欢。这是一道有引导语的命题作文。引导语由两个帮助考生写作的问句组成,是引导考生回忆和再现生活的两个问句,是搜寻范围由大到小、逐渐聚焦的两个问句。
“眼神”,即眼睛的神态。考生可以想到“怎样的”眼神:是那么炯炯有神,还是那么蒙眬灰暗?是那么惹人怜爱,还是那么勾人魂魄?是那么见之忘俗,还是那么动人心弦?考生也可以想到“谁”的眼神:来自于人,还是物?考生更可以想到“眼神”带给“我”什么感受,留给“我”怎样的影响和思考。
而“遥远”,起码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既不是现在,也不在身边。当然,还可以指即将消逝或者已经消失的。
然后再结合引导语:原来“眼神”是在“记忆深处”;原来“眼神”是在“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是在心里。虽然“遥远”,却始终“相随”。考生如果这样思考,不仅有话可写,而且也不会走题偏题。
二、 南通题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 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点评】且不论内容,单说这题面的排列,真好看,读起来更抒情。近年来,南通中考作文题保持了一种风格,总是那么情深深意蒙蒙,但2013年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些变化,变得和江南水乡的苏州一样,有吴侬软语的味道。大家请细看,“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和“遥远的眼神”多像一对亲姐妹,只不过一个激情张扬些,一个清秀脱俗些。欣赏这道题时,我情不自禁地怀想起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现场复赛题“有一种声音”,于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且南通明确规定书写5分,让我感动得几近落泪。
三、 常州题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1)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600字;(4)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60分)
【点评】读题之后,立马想到,常州人还真喜欢“慢”,常州城不应该叫“龙城”,该叫“慢城”。记得2011年考过“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现在又来一个“慢慢走,欣赏啊!”,切不可在风雨兼程的匆匆赶路中错过“不该错过的风景”。学会关心自己,才会懂得关心他人;学会享受生活,才会珍惜并创造美好的生活。
引导语的最后,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别把“风景”教条,它的内涵丰富着呢,写实的,写虚的,比拟的,象征的……只要具备“风景”的特质,均在可写之列。其实,这道题真正的秘密在于“不该错过”:本该具有却丢失,原是必然却无缘,是那个岁月该有的,是那个季节该有的,是那段艰辛的过程该有的……
四、 盐城题
请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认真思考题目含义,选择恰当的角度;(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600字;(4)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 书写认真规范。(60分)
【点评】同样是对急功近利式的浮躁表达一种反思甚至批判,盐城卷的命题人更为直截了当。“放慢脚步”四个大字,观点立场、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等,一切尽在不言中。苏北人的特质于命题中可见一斑。与常州题相较,盐城题还真少了那么点婉约和柔美。
风格虽然有别,但异曲同工。“放慢脚步”,是为了“慢慢走,欣赏啊!”,还是因为“行色太匆匆”?是因为走得太快了太领先了,还是因为走得太吃力太疲惫了?是为了左顾右盼,多一些收获,还是因为方向有错、办法欠妥,需要总结、反思甚至调整?正如命题要求中所提到的,认真审题,内涵较丰,角度亦多。
放慢脚步,是对个体还是群体?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是对小事还是大事?是放慢脚步,还是放慢心灵?是放松心情,还是放下欲望?无不是可以用武之地啊!既然如此,弱水三千,又如何取一瓢饮呢?这对思路纷至沓来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五、 扬州题
渐至佳境
【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
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知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1)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 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 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60 3分)
【点评】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苏中地区都能单独列出书写分,前有南通的5分,这里有扬州的3分,后有泰州的4分。当然,2013年徐州也有3分书写分。
扬州的“渐至佳境”实在是一道让人叫绝的好题,和高考作文题相比,不仅不逊色,而且要胜几筹。
四个字,既暗示文章应该有的高潮——“佳境”,且这“佳境”又是因人而别,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又暗示到达高潮的情节发展过程和特质——“渐至”,且扬州的“渐至”又与常州、盐城的“慢”一脉相连,心心相印。“渐渐”而来的过程和变化,“至”于“佳境”时的喜悦与心动,让阅卷者也会产生“垂涎三尺”的阅读期待。
稍有点遗憾的是,引导语实在太多,又是成语解释,又是两段不同侧面的提示,命题者是担心考生读不懂“渐至佳境”四个字吗?其实,这种理性一时“短路”的“人文关怀”,总是在惠及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伤害了另一部分人;在“打开”思路的同时,也“定式”了思路。这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把正常的考试过于政治化的一种不正常的表现,损害的是最起码的考试公平。非要让“不知者”知之,这样的选拔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如果排除命题人想要炫一下自己的可能的话,那么,这样的“渐至佳境”,对于阅卷而言,说不定反而是“人为添乱”,会导致评价质量的“每况愈下”。
六、 泰州题
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 书写工整规范(4分)。(60分)
【点评】就五个字,如盐城题一样,前无引导,后无提示,干净利索。“美丽”是一个特别时髦又特别永恒的话题,于是就有了泰州这道关于“美丽”的作文题。
同样是“美丽”,这一道题又更美丽。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抓住“这样”和“多”,做足文章。可以是本来已经“美丽”,但再来一个锦上添花,于是“这样多美丽”;可以是本来“美丽”但有点俗气,于是来一个删繁就简,于是大方得体、清新脱俗,便显得“这样多美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七、 南京题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点评】印象中,南京中考语文的命题人对读书情有独钟,2012年是“带一本书去旅行”,2013年是“书里有个‘我’”。六朝古都的子嗣若不读书,中华希望何在?
乍一看这道题本身,似乎有点怪味豆的感觉;但只要细看一下引导语,便会即刻明白,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沉醉于读书的故事。“三更有梦书当枕”,书里书外是一人。这和我们平时训练的“我喜欢的一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
阅读,就是一种寻找,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熟悉的自己。要写得好,你必须得“读”进去,用心用情用体验去读,然后随情节一起发展,跟书中的“我”一起沉浮。内外虽是两个“我”,但要让它们成为一个“我”。
或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大凡敢于在考试中还提倡读书或写作的,我总觉得这个题里“有个‘我’”。
恕我直言,我没有细细研究每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总的分值是不是一样,也没有研究过读写分值的比例。可是,全省各大市中考作文赋分有66分,有65分,一般也得60分,而南京的作文为什么只赋50分呢?
八、 淮安题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60分)
【点评】淮安题的贡献在于考生可以自己根据材料拟题;而且,这是一道面对“文体不限”时,可以写成说明文的题。
淮安题的另一个优点是,和南京题一样,在写作要求上只列了两条,简洁利落。当然,在内容的选择上,淮安题也与南京题相近,与读书有关。
当然,说的是“书签”,关注的依然是背后的人,是背后的人的读书生活和精神生活,可见命题者还是颇具匠心的。建议大家在作文训练时,好好用上,而且请一题多做,就像一鱼多吃一样,意义和收获将会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但我不喜欢的地方是,引导语太婆婆妈妈了,和扬州题有得一比。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我不相信,都参加中考了,还有考生不懂“书签”的用处和意义吗?
九、 徐州题
总有一次惊喜
要求:(1) 以“总有一次惊喜”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63分,含书写分3分)
【点评】请允许我表达第一眼之后的印象:这是一道好犯难的命题。这个“惊喜”到底是发生了呢,还是没有发生呢?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如果是将来时,是要在一次次失望中隐含着必然有一次“惊喜”的出现呢,还是等待命运和上帝,总会有“铁树开花”“咸鱼翻身”的机会呢?
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览文题,我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表解。
在借助上表一览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题之后,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对每道题的具体感受,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还是想一吐为快。
一、 苏州题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 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 不要少于600字;(4)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60分)
【点评】和2012年的“心中有支欢乐的歌”相比,“遥远的眼神”我更加喜欢。这是一道有引导语的命题作文。引导语由两个帮助考生写作的问句组成,是引导考生回忆和再现生活的两个问句,是搜寻范围由大到小、逐渐聚焦的两个问句。
“眼神”,即眼睛的神态。考生可以想到“怎样的”眼神:是那么炯炯有神,还是那么蒙眬灰暗?是那么惹人怜爱,还是那么勾人魂魄?是那么见之忘俗,还是那么动人心弦?考生也可以想到“谁”的眼神:来自于人,还是物?考生更可以想到“眼神”带给“我”什么感受,留给“我”怎样的影响和思考。
而“遥远”,起码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既不是现在,也不在身边。当然,还可以指即将消逝或者已经消失的。
然后再结合引导语:原来“眼神”是在“记忆深处”;原来“眼神”是在“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是在心里。虽然“遥远”,却始终“相随”。考生如果这样思考,不仅有话可写,而且也不会走题偏题。
二、 南通题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 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点评】且不论内容,单说这题面的排列,真好看,读起来更抒情。近年来,南通中考作文题保持了一种风格,总是那么情深深意蒙蒙,但2013年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些变化,变得和江南水乡的苏州一样,有吴侬软语的味道。大家请细看,“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和“遥远的眼神”多像一对亲姐妹,只不过一个激情张扬些,一个清秀脱俗些。欣赏这道题时,我情不自禁地怀想起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现场复赛题“有一种声音”,于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且南通明确规定书写5分,让我感动得几近落泪。
三、 常州题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1)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600字;(4)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60分)
【点评】读题之后,立马想到,常州人还真喜欢“慢”,常州城不应该叫“龙城”,该叫“慢城”。记得2011年考过“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现在又来一个“慢慢走,欣赏啊!”,切不可在风雨兼程的匆匆赶路中错过“不该错过的风景”。学会关心自己,才会懂得关心他人;学会享受生活,才会珍惜并创造美好的生活。
引导语的最后,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别把“风景”教条,它的内涵丰富着呢,写实的,写虚的,比拟的,象征的……只要具备“风景”的特质,均在可写之列。其实,这道题真正的秘密在于“不该错过”:本该具有却丢失,原是必然却无缘,是那个岁月该有的,是那个季节该有的,是那段艰辛的过程该有的……
四、 盐城题
请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认真思考题目含义,选择恰当的角度;(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600字;(4)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 书写认真规范。(60分)
【点评】同样是对急功近利式的浮躁表达一种反思甚至批判,盐城卷的命题人更为直截了当。“放慢脚步”四个大字,观点立场、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等,一切尽在不言中。苏北人的特质于命题中可见一斑。与常州题相较,盐城题还真少了那么点婉约和柔美。
风格虽然有别,但异曲同工。“放慢脚步”,是为了“慢慢走,欣赏啊!”,还是因为“行色太匆匆”?是因为走得太快了太领先了,还是因为走得太吃力太疲惫了?是为了左顾右盼,多一些收获,还是因为方向有错、办法欠妥,需要总结、反思甚至调整?正如命题要求中所提到的,认真审题,内涵较丰,角度亦多。
放慢脚步,是对个体还是群体?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是对小事还是大事?是放慢脚步,还是放慢心灵?是放松心情,还是放下欲望?无不是可以用武之地啊!既然如此,弱水三千,又如何取一瓢饮呢?这对思路纷至沓来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五、 扬州题
渐至佳境
【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
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知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1)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 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 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60 3分)
【点评】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苏中地区都能单独列出书写分,前有南通的5分,这里有扬州的3分,后有泰州的4分。当然,2013年徐州也有3分书写分。
扬州的“渐至佳境”实在是一道让人叫绝的好题,和高考作文题相比,不仅不逊色,而且要胜几筹。
四个字,既暗示文章应该有的高潮——“佳境”,且这“佳境”又是因人而别,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又暗示到达高潮的情节发展过程和特质——“渐至”,且扬州的“渐至”又与常州、盐城的“慢”一脉相连,心心相印。“渐渐”而来的过程和变化,“至”于“佳境”时的喜悦与心动,让阅卷者也会产生“垂涎三尺”的阅读期待。
稍有点遗憾的是,引导语实在太多,又是成语解释,又是两段不同侧面的提示,命题者是担心考生读不懂“渐至佳境”四个字吗?其实,这种理性一时“短路”的“人文关怀”,总是在惠及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伤害了另一部分人;在“打开”思路的同时,也“定式”了思路。这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把正常的考试过于政治化的一种不正常的表现,损害的是最起码的考试公平。非要让“不知者”知之,这样的选拔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如果排除命题人想要炫一下自己的可能的话,那么,这样的“渐至佳境”,对于阅卷而言,说不定反而是“人为添乱”,会导致评价质量的“每况愈下”。
六、 泰州题
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 书写工整规范(4分)。(60分)
【点评】就五个字,如盐城题一样,前无引导,后无提示,干净利索。“美丽”是一个特别时髦又特别永恒的话题,于是就有了泰州这道关于“美丽”的作文题。
同样是“美丽”,这一道题又更美丽。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抓住“这样”和“多”,做足文章。可以是本来已经“美丽”,但再来一个锦上添花,于是“这样多美丽”;可以是本来“美丽”但有点俗气,于是来一个删繁就简,于是大方得体、清新脱俗,便显得“这样多美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七、 南京题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点评】印象中,南京中考语文的命题人对读书情有独钟,2012年是“带一本书去旅行”,2013年是“书里有个‘我’”。六朝古都的子嗣若不读书,中华希望何在?
乍一看这道题本身,似乎有点怪味豆的感觉;但只要细看一下引导语,便会即刻明白,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沉醉于读书的故事。“三更有梦书当枕”,书里书外是一人。这和我们平时训练的“我喜欢的一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
阅读,就是一种寻找,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熟悉的自己。要写得好,你必须得“读”进去,用心用情用体验去读,然后随情节一起发展,跟书中的“我”一起沉浮。内外虽是两个“我”,但要让它们成为一个“我”。
或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大凡敢于在考试中还提倡读书或写作的,我总觉得这个题里“有个‘我’”。
恕我直言,我没有细细研究每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总的分值是不是一样,也没有研究过读写分值的比例。可是,全省各大市中考作文赋分有66分,有65分,一般也得60分,而南京的作文为什么只赋50分呢?
八、 淮安题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60分)
【点评】淮安题的贡献在于考生可以自己根据材料拟题;而且,这是一道面对“文体不限”时,可以写成说明文的题。
淮安题的另一个优点是,和南京题一样,在写作要求上只列了两条,简洁利落。当然,在内容的选择上,淮安题也与南京题相近,与读书有关。
当然,说的是“书签”,关注的依然是背后的人,是背后的人的读书生活和精神生活,可见命题者还是颇具匠心的。建议大家在作文训练时,好好用上,而且请一题多做,就像一鱼多吃一样,意义和收获将会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但我不喜欢的地方是,引导语太婆婆妈妈了,和扬州题有得一比。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我不相信,都参加中考了,还有考生不懂“书签”的用处和意义吗?
九、 徐州题
总有一次惊喜
要求:(1) 以“总有一次惊喜”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63分,含书写分3分)
【点评】请允许我表达第一眼之后的印象:这是一道好犯难的命题。这个“惊喜”到底是发生了呢,还是没有发生呢?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如果是将来时,是要在一次次失望中隐含着必然有一次“惊喜”的出现呢,还是等待命运和上帝,总会有“铁树开花”“咸鱼翻身”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