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必须发展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从现在来看,我国的这一课程结构仍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总体的角度分析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的措施,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关 键 词] 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师职业;专业化;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33-01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质量是其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可以发展教育事业,激发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活力。从知识的传授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教师的质量水平会影响知识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会影响知识的创造效果,进一步影响国家的综合水平。所以,在21世纪,要想提高高师教育质量,就要加快高师公共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缺乏创新力度
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课程依然沿袭过去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为了教学需要,当时的教学课程依然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师范院校的传统做法,另外,当时的课程设置抄袭了苏联教学课程,没有和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现在的师范学院没有充分了解基础教育,同时缺乏足够的洞察力和进行改革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使用过去的课程模式,不利于和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状况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通过现实调查可以发现,现在的公共教育课程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负担,课程内容的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学不到新知识,很多教师使用刻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概念和定义的解释,过分论述理论知识,难以学以致用。这样一来,学生很难被课程吸引,一本好的教育学、心理学或学科教学论教材,只要能赋予学生两个学习目的:新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应用价值,就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将来他们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值得学生献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的。
(三)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对于很多师范院校來说,它们对教育学科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教育学课程教学队伍素质水平较低,尽管现在的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但是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强,导致教师队伍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通常情况下,新上任的任课教师多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样一来,一些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成了新留校教师进行锻炼和实习的工具,对于新教师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所以自身学历较高,在刚投入工作岗位时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工作经验,难以把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把理论孤立于实践、应用之外,结果是讲教法的教师不懂教法,传授教学艺术的教师的教学没有艺术性可言。这样的教师队伍很难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形成精湛多样、灵活变换、富于启发性的高超教学技能。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发展的措施
(一)结合时代特征形成良好的课程结构
对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来说,是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和我国的师范教育状况相结合,不断拓宽师范生雄厚坚实的专业基础,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要想提高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水平,就要监督各个教师自觉遵守本工作领域的伦理纲领,即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专精的专业理论和现代的教育学科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突出的专业素质。
(二)实现多种方式相结合
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根据基础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理想需要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时代要求,考虑在校师范生毫无从师经历的现实,在学时学分相对不变或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实行小课程、小学分、多门类,精选精讲精学,实行必修与选修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队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不管是对于课程结构改革还是对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都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一个师范学院来说,学术队伍的水平会影响公共教育课的质量,减缓公共教育课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所以,各个行政领导必须加强重视力度,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人才聘任制度,加大对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研究力度,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深化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教育事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大势所趋,只有不断深化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才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现在的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从建立良好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和实现多种教育方式结合三个角度分析深化改革的措施,为相关的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关 键 词] 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师职业;专业化;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33-01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质量是其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可以发展教育事业,激发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活力。从知识的传授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教师的质量水平会影响知识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会影响知识的创造效果,进一步影响国家的综合水平。所以,在21世纪,要想提高高师教育质量,就要加快高师公共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缺乏创新力度
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课程依然沿袭过去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为了教学需要,当时的教学课程依然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师范院校的传统做法,另外,当时的课程设置抄袭了苏联教学课程,没有和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现在的师范学院没有充分了解基础教育,同时缺乏足够的洞察力和进行改革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使用过去的课程模式,不利于和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状况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通过现实调查可以发现,现在的公共教育课程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负担,课程内容的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学不到新知识,很多教师使用刻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概念和定义的解释,过分论述理论知识,难以学以致用。这样一来,学生很难被课程吸引,一本好的教育学、心理学或学科教学论教材,只要能赋予学生两个学习目的:新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应用价值,就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将来他们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值得学生献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的。
(三)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对于很多师范院校來说,它们对教育学科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教育学课程教学队伍素质水平较低,尽管现在的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但是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强,导致教师队伍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通常情况下,新上任的任课教师多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样一来,一些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成了新留校教师进行锻炼和实习的工具,对于新教师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所以自身学历较高,在刚投入工作岗位时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工作经验,难以把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把理论孤立于实践、应用之外,结果是讲教法的教师不懂教法,传授教学艺术的教师的教学没有艺术性可言。这样的教师队伍很难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形成精湛多样、灵活变换、富于启发性的高超教学技能。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发展的措施
(一)结合时代特征形成良好的课程结构
对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来说,是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和我国的师范教育状况相结合,不断拓宽师范生雄厚坚实的专业基础,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要想提高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水平,就要监督各个教师自觉遵守本工作领域的伦理纲领,即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专精的专业理论和现代的教育学科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突出的专业素质。
(二)实现多种方式相结合
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根据基础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理想需要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时代要求,考虑在校师范生毫无从师经历的现实,在学时学分相对不变或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实行小课程、小学分、多门类,精选精讲精学,实行必修与选修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队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不管是对于课程结构改革还是对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都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一个师范学院来说,学术队伍的水平会影响公共教育课的质量,减缓公共教育课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所以,各个行政领导必须加强重视力度,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人才聘任制度,加大对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研究力度,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深化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教育事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大势所趋,只有不断深化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才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现在的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从建立良好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和实现多种教育方式结合三个角度分析深化改革的措施,为相关的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