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陆与台湾两校及台资企业“两校一企”合作育人的模式,在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跨校、跨境联合培养人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介绍了我校与台湾高校及台资企业三方在开展“两校一企、合作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该培养模式的有关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两校一企;合作育人;实践
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高校应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两校一企”三方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就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注重体现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化活动能力、国际化知识和国际观念的国际化人才,努力提高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一、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意义
“两校一企,合作育人”三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借助我校与台湾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合作项目”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徐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的台资企业合作,采取“2 +0.5+0.5”
模式分段对接,联合开发 “两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三方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培养人才。
通过校际、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使学校在 “两校一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为淮海经济区乃至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教改模式的实施过程
1.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由我校牵头,与台湾合作高校及合作台资企业组成领导小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培养目标,校企三方分别承担部分培养任务:我校主要承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能课,台湾高校主要承担第四学期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台资企业主要承担部分专业实训和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三方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致力于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可以直接上岗就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充分将大陆的教学模式和台湾合作学校先进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三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聘请部分课程教师、企业技师来学校讲学,派遣学校教师到合作高校进修或台资企业下厂锻炼;引入台方高校的教学方法;采取双语教学授课,通过全面和部分的引进台湾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努力搭建起体现“两校一企”合作办学教育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充分融合海峡两岸教育管理的优点。在教师管理方面,注重兼顾和尊重海峡两岸高校教师及企业指导老师教育背景的差异性。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两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应把台资企业的用人标准、台湾高校的培养标准与大陆现行政策、方向等要求相结合,以国际化的视野制订、整合、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公共学科平台;以二级学科为主,凝练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和课内学时,增加选修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习,不断强化外语能力的学习,扩大双语课的比例。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技能课程和毕业设计三个模块。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紧密围绕学校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公派研修、访问学者等形式扩大本校师资的国际化培养范围,吸引台湾高校师资;同时联合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创新点
“两校一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是在学校原有的“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基础上,将“1”拆分为两个“0.5”,即学生入学后第 1、2、3、5学期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第 4 学期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或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就读,第 6 学期在台资企业实习。
该模式通过台湾高校和台资企业的介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引进台湾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实施后的成效
1.学生操作能力提升情况
在台湾研习结束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6名学生返校继续学习,进入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由于学生在台湾研习期间中培养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检测技术的优化试验及工作过程比较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实训老师讲过之后学生就可以自行操作,失误也少,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情况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这些学生首先详细地查询相关资料,由于有了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综合实训和在台湾研习期间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积累的实践经验,在台湾高校导师和本校教师的合力指导下,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如期完成了答辩。其中两名学生的作品在毕业公开答辩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在校毕业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江苏省高职论文评选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指导老师对于大部分同学的设计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两年来共有5名同学作为赴台学生的代表,因为科研突出,收到了福州海峡两岸环境研讨会议的邀请函,并在发言席上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自己和同学的研究成果时,参会的中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还邀请他们参与到他们的研究小组里交流研讨。台湾游学归来后,他們撰写的论文也在相应杂志发表,1名同学还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充分体现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4.学生职业素质提高情况
在台湾研习回校的学生将台湾高校一些好的做法带回学校,并推广开来,其中礼貌待人、拾金不昧、垃圾分类、教室禁食、不大声喧哗等好的行为,通过他们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该模式将台湾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我校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去完成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正权.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05):89—92.
[2]陈 青,刘济科.加强校际教育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01):147—150.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两校一企;合作育人;实践
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高校应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两校一企”三方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就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注重体现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化活动能力、国际化知识和国际观念的国际化人才,努力提高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一、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意义
“两校一企,合作育人”三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借助我校与台湾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合作项目”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徐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的台资企业合作,采取“2 +0.5+0.5”
模式分段对接,联合开发 “两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三方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培养人才。
通过校际、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使学校在 “两校一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为淮海经济区乃至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教改模式的实施过程
1.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由我校牵头,与台湾合作高校及合作台资企业组成领导小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培养目标,校企三方分别承担部分培养任务:我校主要承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能课,台湾高校主要承担第四学期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台资企业主要承担部分专业实训和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三方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致力于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可以直接上岗就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充分将大陆的教学模式和台湾合作学校先进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三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聘请部分课程教师、企业技师来学校讲学,派遣学校教师到合作高校进修或台资企业下厂锻炼;引入台方高校的教学方法;采取双语教学授课,通过全面和部分的引进台湾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努力搭建起体现“两校一企”合作办学教育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充分融合海峡两岸教育管理的优点。在教师管理方面,注重兼顾和尊重海峡两岸高校教师及企业指导老师教育背景的差异性。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两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应把台资企业的用人标准、台湾高校的培养标准与大陆现行政策、方向等要求相结合,以国际化的视野制订、整合、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公共学科平台;以二级学科为主,凝练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和课内学时,增加选修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习,不断强化外语能力的学习,扩大双语课的比例。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技能课程和毕业设计三个模块。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紧密围绕学校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公派研修、访问学者等形式扩大本校师资的国际化培养范围,吸引台湾高校师资;同时联合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创新点
“两校一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是在学校原有的“2+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基础上,将“1”拆分为两个“0.5”,即学生入学后第 1、2、3、5学期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第 4 学期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或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就读,第 6 学期在台资企业实习。
该模式通过台湾高校和台资企业的介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引进台湾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三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实施后的成效
1.学生操作能力提升情况
在台湾研习结束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6名学生返校继续学习,进入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由于学生在台湾研习期间中培养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检测技术的优化试验及工作过程比较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实训老师讲过之后学生就可以自行操作,失误也少,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情况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这些学生首先详细地查询相关资料,由于有了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综合实训和在台湾研习期间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积累的实践经验,在台湾高校导师和本校教师的合力指导下,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如期完成了答辩。其中两名学生的作品在毕业公开答辩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在校毕业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江苏省高职论文评选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指导老师对于大部分同学的设计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两年来共有5名同学作为赴台学生的代表,因为科研突出,收到了福州海峡两岸环境研讨会议的邀请函,并在发言席上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自己和同学的研究成果时,参会的中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还邀请他们参与到他们的研究小组里交流研讨。台湾游学归来后,他們撰写的论文也在相应杂志发表,1名同学还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充分体现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4.学生职业素质提高情况
在台湾研习回校的学生将台湾高校一些好的做法带回学校,并推广开来,其中礼貌待人、拾金不昧、垃圾分类、教室禁食、不大声喧哗等好的行为,通过他们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该模式将台湾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我校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去完成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正权.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05):89—92.
[2]陈 青,刘济科.加强校际教育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01):147—150.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