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专业从一开始出现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门热门专业,各行各业几乎都离不开它。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计算机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及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进行思考的。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几点关于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想法,期望能够为高中计算机教学做出一些努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将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电脑室使用规则和电脑使用维护常识后,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计算机,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认识面前的这台机器吗?”“你知道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驱动器等主要硬件组成部分。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情况”,消除对电脑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计算机的学习。
计算机教学大多采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的跟前,解决了单调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教师可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培养参与意识,保持持久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例如在利用WORD2000制作电子贺卡时,我以传统贺卡导入,告诉学生与传统贺卡相比,电子贺卡表现力更车富。我把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绘学生,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美,品味美。活泼的动画、绚丽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到计算机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人机之间可以捕捉的情愫,学生和计算机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想动手设计,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学生从开始对贺卡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贺卡,从而去设计贺卡,完成贺卡的创作,主动参与课堂实践。
三、建立课外小组,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计算机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还可以让初中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会编程,当学生用所学语句编写程序来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新课程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要依然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同时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不应将其视作其它目标的“副产品”。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不搞一刀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毋庸讳言,我们依然需要直面升学问题,旧的评价体系依然占椐重要(有时甚至是主导)的地位。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成材”问题的认识将逐渐趋于成熟,传统升学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将逐渐减少,计算机学习评价改革问题将在一个心平气和的氛围里稳妥而积极的推进。根据新的计算机课程标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建立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学生日常评价体系将基本形成,评价的诊断、促进和激励功能将得以真正发挥。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将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电脑室使用规则和电脑使用维护常识后,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计算机,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认识面前的这台机器吗?”“你知道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驱动器等主要硬件组成部分。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情况”,消除对电脑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计算机的学习。
计算机教学大多采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的跟前,解决了单调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教师可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培养参与意识,保持持久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例如在利用WORD2000制作电子贺卡时,我以传统贺卡导入,告诉学生与传统贺卡相比,电子贺卡表现力更车富。我把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绘学生,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美,品味美。活泼的动画、绚丽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到计算机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人机之间可以捕捉的情愫,学生和计算机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想动手设计,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学生从开始对贺卡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贺卡,从而去设计贺卡,完成贺卡的创作,主动参与课堂实践。
三、建立课外小组,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计算机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还可以让初中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会编程,当学生用所学语句编写程序来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新课程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要依然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同时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不应将其视作其它目标的“副产品”。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不搞一刀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毋庸讳言,我们依然需要直面升学问题,旧的评价体系依然占椐重要(有时甚至是主导)的地位。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成材”问题的认识将逐渐趋于成熟,传统升学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将逐渐减少,计算机学习评价改革问题将在一个心平气和的氛围里稳妥而积极的推进。根据新的计算机课程标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建立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学生日常评价体系将基本形成,评价的诊断、促进和激励功能将得以真正发挥。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