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它以虚拟为主要手段,张扬个性,互相平等,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高于其他社会群体。网络是一个浩渺无边、光怪陆离的海洋,但也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它既是一个有利于现代素质培养的新信息源,又是一个使用不当会危及身心健康的新伤害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认识水平相对比较低,社会经验不足,许多未成年人脱离了我们的良性指导,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一、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变化的双刃剑作用
1.多姿多彩的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学习求知、社会交往、展现自我、娱乐休闲等各种需求。
网络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满足了其强烈的探求欲望,有助于其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其提供一种轻松、自由、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浩瀚与五光十色也会极大的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2.网络的虚拟化无疑是为每一个网民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想象力。
在这个空间中,人的角色、环境和梦想达成都可以发生各种丰富而刺激的变化,从而为青少年提供了模拟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他们有了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广阔舞台,正好也迎合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也促使一部分人际情感疏远,甚至上网成瘾。
3.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与成人平等对话的平台。
网络上,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等级等差别都尽可能地隐去,大家都以字符或符号的形式出现,同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地位的平等带来了沟通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策略
(一)学校层面
1.各级学校要对网络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化解难题。学校作为普及文化知识,传播优秀品
德的主阵地,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往往将教育重心一般放到了智育上,对网络道德教育不加以重视。学校不能只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还应当引导学生如何对网上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对学生上网行为不能过分“添堵”,要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建立联动机制,整合课程要灌输信息道德内容,全方面维护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当今我国各学校
都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的建设,在各种课程中也强调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所以不妨在各个学科授课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体现对良好的信息道德和健康网络的追求。教师在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做好学生的“网络领路人”,及时地、全方位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巩固好学校的德育阵地。
3.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开展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技术活动。现在从全国到地方,每年
都举办着许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的活动,如“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大赛”等赛事,我们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健康之路上来,将他们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网络知识应用到良好层面上。
(二)家庭层面
1.注重家庭教育,加强与子女的沟通。首先,家长应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正确认识Internet。要
对自己的孩子上网时间、内容、目的进行必要监督和正确指导。其次,家长要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增多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沟通,给予他们及时、合理的关心爱护,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馨、民主、和谐的家庭温暖,避免他们沉湎于网络。
2.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家长要做好与学校的配合工作,要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及家长学校,相
互了解,就其子女品德情况和教育问题深入交流,而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的升落,要从本质上抓起,避免孩子剑走偏锋。双方应协同一致,互相配合,相互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商定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双管齐下,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三)社会层面
1.加强立法力度和对上网场所的监督力度。建议从高标准上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网络世
界;同时严格依照已经颁布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监督和规范上网场所的行为,避免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违规,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对信息技术产物的管理力度。现在许多网站、软件上各种形形色色的暴力、色情等诱惑内容
如虫灾一般挥之不去,各种极具挑逗的弹窗、广告、图片、文字一次次的污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网络毒虫予以严厉打击和查处,通过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还青少年一片成长的净土。
三、结束语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在给青少年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强烈冲击陈旧传统意识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网络将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需要全社会大小环境齐抓共管,对外保障网络的良性发展,对内强化网络道德修养,避免网络技术的副产品导致青少年道德错位及心理失调,使他们通过正确使用这一现代化利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从而成为跨时代、高素质的人才。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1] 郑洪利,寇平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赵凤莲.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3-114.
[3] 龚燕,陈宁.中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分析与矫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一、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变化的双刃剑作用
1.多姿多彩的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学习求知、社会交往、展现自我、娱乐休闲等各种需求。
网络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满足了其强烈的探求欲望,有助于其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其提供一种轻松、自由、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浩瀚与五光十色也会极大的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2.网络的虚拟化无疑是为每一个网民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想象力。
在这个空间中,人的角色、环境和梦想达成都可以发生各种丰富而刺激的变化,从而为青少年提供了模拟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他们有了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广阔舞台,正好也迎合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也促使一部分人际情感疏远,甚至上网成瘾。
3.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与成人平等对话的平台。
网络上,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等级等差别都尽可能地隐去,大家都以字符或符号的形式出现,同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地位的平等带来了沟通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策略
(一)学校层面
1.各级学校要对网络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化解难题。学校作为普及文化知识,传播优秀品
德的主阵地,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往往将教育重心一般放到了智育上,对网络道德教育不加以重视。学校不能只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还应当引导学生如何对网上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对学生上网行为不能过分“添堵”,要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建立联动机制,整合课程要灌输信息道德内容,全方面维护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当今我国各学校
都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的建设,在各种课程中也强调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所以不妨在各个学科授课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体现对良好的信息道德和健康网络的追求。教师在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做好学生的“网络领路人”,及时地、全方位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巩固好学校的德育阵地。
3.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开展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技术活动。现在从全国到地方,每年
都举办着许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的活动,如“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大赛”等赛事,我们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健康之路上来,将他们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网络知识应用到良好层面上。
(二)家庭层面
1.注重家庭教育,加强与子女的沟通。首先,家长应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正确认识Internet。要
对自己的孩子上网时间、内容、目的进行必要监督和正确指导。其次,家长要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增多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沟通,给予他们及时、合理的关心爱护,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馨、民主、和谐的家庭温暖,避免他们沉湎于网络。
2.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家长要做好与学校的配合工作,要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及家长学校,相
互了解,就其子女品德情况和教育问题深入交流,而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的升落,要从本质上抓起,避免孩子剑走偏锋。双方应协同一致,互相配合,相互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商定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双管齐下,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三)社会层面
1.加强立法力度和对上网场所的监督力度。建议从高标准上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网络世
界;同时严格依照已经颁布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监督和规范上网场所的行为,避免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违规,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对信息技术产物的管理力度。现在许多网站、软件上各种形形色色的暴力、色情等诱惑内容
如虫灾一般挥之不去,各种极具挑逗的弹窗、广告、图片、文字一次次的污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网络毒虫予以严厉打击和查处,通过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还青少年一片成长的净土。
三、结束语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在给青少年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强烈冲击陈旧传统意识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网络将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需要全社会大小环境齐抓共管,对外保障网络的良性发展,对内强化网络道德修养,避免网络技术的副产品导致青少年道德错位及心理失调,使他们通过正确使用这一现代化利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从而成为跨时代、高素质的人才。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1] 郑洪利,寇平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赵凤莲.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3-114.
[3] 龚燕,陈宁.中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分析与矫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